天命水浒_第九十一章:秦明来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秦明来袭 (第1/2页)

    政和六年二月初八。

    再次发了工资的晁盖继续消费。

    上月盈余的11605点,加上这次新发的100922点,共计112527点可供消费。

    没说的,还是继续购买马匹

    蒙古马80点/匹,买400匹,32000点。

    三河马100点/匹,买400匹,40000点。

    还剩40527点。

    士兵的皮甲1000套,花费10000点。

    伙长的扎甲500套,花费7500点。

    队长的铁甲100套,花费2000点。

    都头的鱼鳞甲50套,花费1500点。

    还剩19527点。

    这些全部用来装备董平的神武营。做到全员披甲。不同的级别配备不同的铠甲,既能体现出一个上下差别,还能激励士兵们的上进心。

    而刀枪剑戟盾牌弓箭等武器,晁盖并没有直接兑换,而是由汤隆的兵器坊进行打造。铠甲制造所需原料难得,且制造周期太长,所以晁盖才不惜点数直接兑换。而刀枪等武器因为铁料和木料充足的缘故,还是自己制造比较好。

    造不如买的思想是非常有害的,系统购买只是权宜之计,绝对不能当成常态。一个势力想要后勤走向正规化,必须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培养自己的产业链条,实现自主打造。

    哪怕现在汤隆的武器坊还比较弱小,打造不出太多的装备,但人才、工人、工艺积累下来,随着梁山地盘的扩大,终究会变成的可以供应梁山武器消耗的后勤保障部。

    至于剩下的19572点,晁盖准备用在民生上。

    二月二龙抬头之后,天气越来越暖和,黄河开始解冻,梁山泊的冰面也开始融化,各种大小船只在水面上开始游荡。

    新一年的到来,又到了春播一粒籽,秋收一捧粮的时候了。

    但梁山水泊并不适合种植常规的粮食作物,就算在梁山泊里挖呀挖呀挖,也开不出小麦和大豆花。

    所以晁盖准备开展三大民生工程。

    一是淤田种植水稻。

    梁山泊纵横八百里,并非全部都是水域。而是因为黄河决堤泛滥而形成的大片水泽,中间还有一些地势较高的沼泽,上面芦苇丛生,正所谓:纵横河港一千条,可见错综复杂。

    晁盖就是准备把水泊中那些地势稍高的位置,用印第安人淤田种玉米的方式,打造出一块块的稻田。

    从而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避免将来被大军围困之后,坐吃山空。

    而且,可以作为将来的战功奖励,安抚民心。

    第二项民生工程是水中养鸭、养鹅。

    梁山这种水泽环境,既有大量的水面可供鸭鹅戏水觅食,又有小面积的高地可供他们落脚。

    只要用一些简单的围挡,就能圈成一片片的养殖场。

    鸭苗来5万只,花费2500点。

    鹅苗来5万只,花费5000点。

    先试试水,如果情况不错的话,再扩大规模。成功的话,梁山主寨将不再缺少鸭蛋和鹅蛋供应。

    第三项民生工程是在独龙镇养鸡、养猪。

    独龙镇三庄加起来有两千余户,一万多百姓。按照每户给10只小鸡仔,2只小猪仔计算。

    鸡仔2万只,花费1500点。

    猪仔4千头,花费4000点。

    正如孟子所说:“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rou矣”。

    若这项政策能实行下去,独龙镇百姓的生活水准将大幅度提高。多出来的鸡蛋可以用来供应军需。猪rou也可以用来制作猪rou火腿,作为战备粮。

    梁山需要大量的rou食来为士兵补充体力,所以这些村民养的猪,如果有多,绝对不会愁卖不出去。

    梁山现在经济收入稳中向好,也有足够的钱财来购买。

    猪是杂食性动物,除了少量的粮食,大量的青草和秸秆也能养活它,春天养猪仔,冬天来临前出栏,刚刚好。而且散养的猪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猪瘟的可能性。

    猪产生的粪便还可以用来施肥。

    宋代的农家也喜欢将厕所与猪圈连在一起,如厕、沤肥、养猪,三位一体。

    苏东坡先生在任黄州通判时,有首《猪rou颂》:黄州好猪rou,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很多人把苏东坡先生的诗当成了古人不吃猪rou的证据,其实并不太准确。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意思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富贵人家有钱可以买更好吃的鸡鸭鱼羊rou,所以不太爱吃猪rou。就像是天朝时代有钱人宁愿花数万元吃鲍鱼海参鳗鱼,泥鳅却上不得台面一样。

    你能说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