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葛覃 (第2/2页)
请你们用于飞说个成语或造句。”熊老师说。 “麻雀于飞,集于树上,叽叽喳喳。”张鹏说。 “好!”熊老师说。 “抄袭!还不如燕子于飞呢!”夏燕说。 “棒!”熊老师点赞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熊老师说。 “此话怎讲?”夏燕连忙问。谁让她是夏天的燕子呢? “燕子成双成对的飞,由于靠得太近,看上去翅膀都交错在一起。”熊老师说。 “哇!好美呀!”同学们说。 “当然美了,要不然怎么叫《诗经》呢!”熊老师说。 等了一会,见同学们没有新的,熊老师接着说:“在婚礼上,你们可以对新郎新娘说,凤凰于飞在今宵。” “真的,不学诗无以言。”夏燕感叹说。 “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葛覃》为什么要写黄雀?”熊老师问。 这怎么回答。 “黄雀漂亮。” “黄雀可爱。” …… 熊老师都摇头。 “黄雀叽叽喳喳。” “对了。一群学织布的小女孩第一次出门聚在一起,兴奋地交谈,难道不像一群叽叽喳喳叫的黄雀吗?”熊老师说。 对呀!我们刚入校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
“下面说第二段, 莫:墨绿。 刈(yì):斩,割。 濩(huò):煮。将葛放在水中煮,以提取纤维。 絺(chī):细纤维织的布。 綌(xì):粗纤维织的布。 斁(yì):厌。 夏天,葛藤在山谷中到处生长,在葛藤之上长着密密麻麻的深绿绿叶。割藤蒸麻,织布做衣。絺是细布,綌是粗布,不论是细布还是粗布做出来的衣裳都平整顺滑,让人舍不得脱下。明白了吗?”熊老师说。 “明白了。”同学们说。 “那我可要问了。”熊老师说。 这下同学们没有说话,虽然说的很清楚,谁知道老师要问什么。 “为什么织布要用夏天的藤?”熊老师问。 “夏天的藤纤维多,春天的太嫩。”张鹏说。 “对!别害怕。你们可能没有想,但应该能够答出来。”熊老师说。 “下面说第三段, 师氏:男先生称师,女先生称师氏。比如,张氏、李氏加上氏都是女人。 归:回家。 薄:减少。 私:经血。 浣(huàn):洗。 害(hé):通“曷”,盍,何,疑问词。 宁:放心。 学会了织布要与女先生告别,告诉先生我要回家了。女先生同意后,要将自己上上下下的衣服都洗干净,并反反复复检查是不是洗干净了,然后回家告诉父母,我学会了织布,让父母放心!明白了吗?” “明白了。”同学们说。 “这里面有两个礼仪。谁来说一下。”熊老师问。 “我说吧。”夏燕举手起身说,“第一个,别师礼。“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是别师礼,话有点啰嗦,有点绕口,是为了体现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激。” “太棒了!这层你都想到了!”熊老师说。说的夏燕满脸通红。 “第二个,见面礼。父母不放心的不仅织布手艺,还有女孩子是否干净利落。“害浣害否”反映了女孩子因忐忑不安,有点神经质。”夏燕说。 “还是女孩子观测细致。下面我问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将《葛覃》放在第二首,紧挨着周文王求亲曲?”熊老师说。 大家想了半天最后都说不知道。重要的事那么多女孩子上技校为什么要排在第二位呢?大家想不明白。 “国家,国家。家庭幸福,国家才能强盛。女孩子长大了,出嫁前要学会织布手艺。起码要让丈夫孩子不缺衣穿。干得好,还能拿出去卖,也是家庭的一笔主要收入。经济上能够自立,这样在婆家才能获得尊重。父母才能放心。家庭稳定了、富裕了,国家才能强盛。用现在的话说,劳动最光荣!”熊老师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