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琦熊说诗经_第十八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第1/2页)

    学习很累人,要保持学习热情很不容易。除了语文课外,其它课上课又出现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琦琦熊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

    “下周一我们补习《蒹葭》,你们说好不好?”熊老师说。

    “好!”同学们齐声说。

    很多同学们最喜欢的爱情诗,想起来就让人激动。

    “学习除了认真听讲,还要做什么?”熊老师问。

    “还要预习和复习。老师你放心我们会预习的。”同学们拍胸脯保证说。

    “对。下面我下达预习任务。一组上网查芦苇资料,给大家介绍芦苇的生长过程。二组上网查露水资料,给大家介绍露水形成时间和机理。三组上网查霜的资料,给大家介绍霜形成时间和机理。听明白了吗?”熊老师说。

    这是什么预习?是预习语文吗?熊老师就是与众不同,不管那么多了,回去好好准备,且看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结果。

    周一,夏燕代表一组上讲台介绍芦苇。

    “芦苇属于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

    ……

    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

    中国广布芦苇,从东北到华南都有生长。在华北平原白洋淀地区发芽期4月上旬,展叶期5月初,生长期4月上旬至7月下旬,孕穗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期8月上旬到下旬,开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期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底以后。上海地区3月中、下旬从地下根茎长出芽,4-5月大量发生,9-10月开花,11月结果。

    ……。”夏燕说。

    张鹏代表二组上讲台介绍露。

    “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形成露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无风时可供凝结的水汽不多,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均不利于露的生成。

    任何季节都可以有露水,但是常规来说,夏天气温较高,水汽容易蒸发,冬天容易成霜,所以,春秋季节是最容易看到露水的。天气温差较大时,空气中的水含量丰富的情况下,水汽会冷凝成液态的小水滴。一般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

    北方春季太干,露水不常见,所以露水主要集中在秋天。”张鹏说。

    孟璐代表三组上讲台介绍霜。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

    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