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踏雪寻梅(三合一) (第3/5页)
是巧合。 而现场的观众,还真就相信这个解释,纷纷感慨实在太巧了。 当然了,后期播出的时候,观众们是否相信,还是要看拍摄的手法如何。为了保证效果,周彦还会时常给林佑威他们提建议,告诉他们该怎么拍摄,用什么镜头,什么角度更容易取信观众,更容易带来戏曲冲突。 等到当天的所有拍摄都完成之后,导演林佑威十分敬佩地跟周彦说,“周导,你果然不愧是拿了国际大奖的导演,连电视节目的拍摄你都懂。” “嗐,电视节目跟电影,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相通的嘛。”周彦笑道。 林佑威十分认可地点头道,“确实,听了你的建议之后,我感觉电视节目拍起来竟然也有种拍电影的感觉了。” 之前林佑威他们拍节目的时候,都是非常随性的,主要看行程的安排,主持人带着嘉宾边走边吃边聊,话题也主要靠主持人引导。 拍摄的时候,争取多拍一点素材,方便后面剪节目的时候有更多素材可以选择,但是这样一来,节奏往往都很一般。 而按照周彦的说法,拍电视节目,跟拍电影差不多,提前把所有脚本都写好,一遍拍不过,就拍两遍,镜头也不能像之前拍电视节目一样硬怼,要有镜头语言。 一开始,林佑威是有点拒绝的,他觉得抓住采访者跟受访者之间真实的状态,效果会更好,但是试了一遍之后,他改变了之前的观点。 事实上,真实的状态,大多数都是无聊的,反倒不如设计出来的脚本让人感觉有趣。 而且设计出来的脚本,只要演得好,拍得好,给人的感觉甚至比真实的状态给人的感觉还要真实。 比如吹奏笛子的那一段,为了让镜头更有真实感,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方式,镜头不怼脸,而且还有些晃动,就连摄影师的喘息声都录了进去。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场拍摄是临时加进去的,很匆忙,摄影师被打得措手不及。 其实周彦给林佑威传授的这些东西,并不是他学到的拍电影的知识,而是他前世看过不少综艺节目后总结出来的。 …… 外景拍完之后,周彦没有回酒店,而是跟林佑威他们回了华视,还有一些演播室里面的片段需要拍。 回到华视之后,因为演播室正在被其他节目组使用,所以周彦便在休息室等了一会儿。 刚等没多久,张有安走了进来。 见到张有安,周彦还以为是叫他去演播室,便起身笑道:“赶快拍完,赶快收工。” 今天拍摄搞了大半天,他也挺累的。 张有安笑道,“你这么急着收工啊。” “嗯,累啊。”周彦伸了个懒腰,随后又笑道:“我自己也是找罪受,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录完的节目,我提了几个意见之后,时间翻了好几倍。” “效果也好了好几倍。”张有安走到周彦面前坐下,“我不是来叫你去演播室录节目的,我是来给你增加任务量的。” “什么任务量?”周彦一脸疑惑,跟着坐了下去,“难道是节目还要增加什么环节?” “跟节目没关系。”张有安摇摇头,随即从挎包里面拿出一沓剧本。 一看到张有安从包里面取出剧本,周彦眉毛就挑了起来,他已经猜到了,张有安是又要给他找配乐的活。 周彦咽了口口水,他这个经纪人,真是一点都不给他喘息的时间啊,就算是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用啊。 《三国演义》的事情都还没有定下来呢,这就又给他找了新活。 之前周彦之所以想要一个助理,是因为上半年他的工作太多,想要让助理帮他分担一些工作。 但是万万没想到,自从有了张有安这个经纪人兼助理之后,他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更忙了。 助理的活张有安基本没干,经纪人的作用他倒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微微叹了口气,周彦接过剧本,“这次又是什么项目?” 张有安笑道,“就是华视正在拍的一部电视剧,名字叫作《包青天》。” 听到是《包青天》,周彦忍不住看了看张有安,心说这家伙怎么总能找到这种名作? “这个项目什么情况?竞争力大么?”周彦问道。 张有安笑着摇头,“这个项目暂时竞争不算大,我给孙导跟梁导看过你配的《故宫:记忆》,他们对你印象都很好。咱们在台岛还要待三天多,你抽时间看看剧本,回头我带你去跟孙导他们好好聊聊,这个项目还是很有希望的。” “要做一首样曲么?”周彦问。 张有安挑眉道,“如果能作出来一首那当然最好。” 刚才张有安没有主动提,是因为他觉得三天时间太短了,而且周彦这段时间还在忙着写《三国演义》的样曲,现在又要研究《包青天》的剧本,应该是没有时间写的。 而他并不知道,《三国演义》的曲子,周彦其实已经写出来好几首了。 周彦点点头,“那行,我先看看剧本再说。” 《包青天》总共有两百多集,剧本也很多,张有安也不可能把所有剧本都拿给周彦,这次他带给周彦的是《血云幡传奇》等四个单元的剧本。 周彦拿着剧本,刚看没十分钟,林佑威就来叫他去演播室录制节目了。 …… 节目录完之后,周彦就带着剧本回了酒店,然后认真读了起来。 华视这版的《包青天》知名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