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踏雪寻梅(三合一) (第4/5页)
非常高,周彦当然也看过,不过因为剧集太多,周彦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看完全部。 毕竟有两百多集,就算一天看两集,也要看一百多天。 虽然都是包青天题材,但是这一版的《包青天》跟后来出的《少年包青天》非常不同。 如果说《少年包青天》是悬疑惊悚推理剧,那这一版的《包青天》的武侠味道更浓。 像周彦拿到的这几个单元,基本上已经看不出来是断案剧,分明就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武侠剧。 这也不奇怪,因为这部剧就是根据《三侠五义》改编的。 周彦看完《血云幡传奇》,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钟了,他看着手表,无奈摇头,今晚他本来想要早点睡的,看来又无法如愿了。 随即他拿出本子开始写谱子。 在看《血云幡传奇》这段故事的时候,周彦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首曲子——《来自东方的少年》。 这首曲子,是久石让专门为动画电影《幽灵公主》所作,后来香江无线电视台的那版《天龙八部》也用了这首曲子。 …… 第二天下午,张有安看着周彦递给他的谱子,愣了足有五六秒。 “这是你今天写的?” “准确的说,是昨晚加上今天上午。” 昨天晚上他写到了两点钟,今天早上起床之后,又写了两个多小时。 他原本想着,就写一小段,回头给他们听听得了,但是写着写着,就没办法停笔了,整首曲子不写完,他自己也感觉不自在。 张有安不禁感慨,周彦的快,真是超过他的想象,这家伙的大脑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能装这么多才华? 周彦的高产,对张有安来说当然是好消息。 其实知名的作曲家,基本上都是非常高产的,虽然未必有周彦这样快,但是像电影配乐这种,一年写上十几二十段,简直是基本cao作,有的人一年能写好几十段,而且段段不同。
高产,似乎是作曲大师的基础cao作,反而是写曲子慢的大师比较少。 当然了,不高产的大师,其实也很难流传下来。 …… 孙树琣正在跟分集导演陈军良聊《鱼美人》单元的拍摄,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他跟陈军良笑了笑,然后起身去接。 “哦,张先生……是么?可以啊,我现在就在华视这边的办公室……四十分钟?没问题,你们过来吧……” 电话挂了之后,陈军良问道,“孙导一会儿有客人么?” 孙树琣笑着摆摆手,“没事,不耽误我们之间的事情。有一个配乐师要过来,你也一起聊聊,如果真让他来配乐,后续你们肯定也要有接触。” 陈军良笑眯眯地点头,“好的。” 半个多小时之后,周彦跟张有安敲响了孙树琣办公室的门。 “张先生,你们来啦。”孙树琣笑着站起来,跟他们打招呼。 看到周彦,孙树琣扬了扬并不长的眉毛,他知道周彦很年轻,但是没想到这么年轻。 旁边陈军良一开始没搞清楚状况,他还以为张有安才是孙树琣口中的那个配乐师。 等到张有安介绍完周彦之后,陈军良才露出惊讶的表情。 孙树琣虽然有些惊讶,但是他本来对年纪就不太看重,看着周彦,他笑着说道,“我跟梁导都看过你配的那部《故宫:记忆》,丝毫不夸张地说,我跟梁导两个人都被吓住了。这个类型的配乐,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优秀且完整的。” 陈军良诧异地看着孙树琣,他不知道孙树琣口中的《故宫:记忆》是什么片子,不过能从孙树琣口中听到“被吓住了”这种话,可见那部《故宫:记忆》里面的曲子确实非常好。 他又不禁再次打量起周彦,年轻,帅气,看不出来具体多大,但最多也就二十四五岁,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很多都刚刚从学校毕业吧。 周彦则谦虚地说道,“《故宫:记忆》这部片子好,主要还是因为题材好,加上导演拍的好,配乐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孙树琣笑道,“你太谦虚了,这部片子,即便不看画面,只是闭着眼睛听,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张先生说你对《包青天》的配乐感兴趣,我也很高兴,我们这部剧的主题曲已经定下来了,但是配乐还没有定。” 张有安笑道,“孙导,我还是认为该赶紧定下来,毕竟有两百多集,要给配乐指导足够的时间。” “我当然也想快,但是快不了啊。”孙树琣笑呵呵地说道。 《包青天》这个项目很急,去年冬天才开始筹划好开拍,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忙着拍摄呢,哪有时间去cao心配乐的事情,能把主题曲给定下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不过张有安说的也没错,虽然刚刚开始拍没几个月,但是华视已经在催,让他们快马加鞭拍摄,电视台要赶在明年三月份之前播出去。 一部两百多集的电视剧,制作时间只有一年多点,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所以每天孙树琣跟梁凯成也是忙得喘不过来气,不是在看各分集导演送过来的片子,就是在跟分集导演商量拍摄事宜。 听孙树琣说快不了,张有安又笑道,“我们这不是来帮忙了嘛。” 孙树琣知道张有安的意思,他笑着看向周彦,“周指导,关于《包青天》的配乐,你有什么想法?” 周彦点点头,先是拿出之前张有安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