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唐:开国_第三章 瓦岗覆师(1)鏖战洛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瓦岗覆师(1)鏖战洛阳 (第5/6页)

记载:

    世充大溃,争趣浮桥,溺死者数万。……其夜,大雨雪,士卒冻死者殆尽。

    洛口一役,李密大获全胜,王世充主力损失殆尽,元气大伤。在短期内,王世充是不会掀起大的风浪。经过洛口之战,李密成功地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对于下一步军事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军事环境。

    在洛口之战,击败王世充主力后,李密率领瓦岗军,乘胜一举攻克偃师,并在此地修筑金墉城,安营扎寨。这个时候,李密手上已经拥有了三十多万精兵悍将。同时,李密所统辖的势力,更是天下群雄无人能及,“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遣使归密”。李密的影响力,遍布天下。

    更加不容易的是,当时,像窦建德、孟海公、徐圆朗这样的割据群雄,纷纷向李密上表劝进。李密手下各级文武,也相继上表,请求李密称帝建国。

    李密不是不想称帝,只是他认为,目前东都洛阳尚未攻克,还不是称帝的最佳时机:“东都未平,不可议此。”由此可见,李密已经成为了天下群雄公认的反隋盟主。

    尽管李密如今的势力,已经囊括整个中原地区;尽管如今的李密,已经是天下群雄公推的反隋盟主。但是,李密仍然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洛阳至今还没有攻下。虽然,李密取得了洛口大捷的胜利,却并未改变与洛阳守军相持的军事对峙。更何况,王世充也不是泛泛之辈,等他恢复元气,还会卷土重来。

    就在李密与洛阳守军、王世充苦苦鏖战的时候,瓦岗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的发生,直接导致了后来瓦岗军的分裂,也间接导致了后来瓦岗军覆师于洛阳城下的悲惨结局。这是一件什么事呢?

    这件事就是,瓦岗军的现任最高领袖李密,将自己的恩人,瓦岗军前任首领,现在的二号人物翟让,给杀了。李密杀了恩公翟让,这件事在瓦岗军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亚于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李密为什么要杀翟让?可以说,翟让是李密一生中难得的一位贵人。当初,李密落难投奔瓦岗寨,被翟让仗义收留。而且,李密加入瓦岗寨后,翟让对于李密的计策,一向言听计从。乃至于后来,李密逐渐坐大,翟让更是直接将瓦岗军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可以这样说,翟让真是将自己名字中的“让”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翟让的知遇之恩,李密也是知恩图报。所以,李密在建号魏公后,授予翟让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允许他自行设置官属,地位仅次于李密,相当于瓦岗军的二号人物。

    李密和翟让,一个有情、一个有义。按照常理,这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很亲密的。可是,为什么李密最后会对翟让,痛下杀手呢?

    事实上,李密杀翟让,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恩将仇报,而是瓦岗军内部两大集团的博弈。

    李密和翟让,分别代表着瓦岗军两个不同的集团。翟让代表的是瓦岗军的元老集团,他手下都是单雄信、徐世勣这样的瓦岗军元老派将领;而李密则代表的是瓦岗军的新贵集团,他的手下都是秦琼、罗士信、裴仁基这样的隋朝降将。

    自从李密加入瓦岗军之后,瓦岗军内部,就无形分化成了元老、新贵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存在着很深的矛盾,元老派不断排挤新贵派,新贵派又处处与元老派针锋相对,这些李密都看在眼里。

    而且,李密和翟让,显然是两个世界的人。翟让先前就是一个庄稼汉出身,他揭竿而起,纯粹就是官逼民反。所以,翟让本身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之人。他所追求的,就是那种大碗喝酒,大口吃rou,占山为王的土匪生活,根本就没有图谋天下,问鼎中原的帝王雄心。

    可是,李密就与翟让不同。李密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他的曾祖父李弼更是西魏、北周的“八大柱国”之一。因此,李密从小到大,骨子里都有一种贵族气质,志向远大,文韬武略。李密的人生理想就是,夺取天下,成就一番帝业。就这一点而言,李密和翟让,不是一路人。他们之间存在矛盾,是必然的。

    特别是李密建号魏公之后,他逐渐发现,翟让以及他的元老集团,开始无形之中,威胁到了自己对于瓦岗军的领导权。加上翟让其人性格粗野,在好几件事,都深深地得罪了李密。最终,李密才下定决心,对翟让痛下杀手。

    首先,来看一下元老集团对于李密的威胁。

    如果将瓦岗军比作一家公司,翟让的元老派,就是这家公司最初创业的“合伙人”,而李密的新贵派则是后来入股的。不曾想,李密后来反客为主,成了瓦岗军的最高领袖。这些元老派的将领,自然不忿李密成为瓦岗军领袖,觉得我们哥们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让你来捡现成?

    因此,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元老集团中的许多人,不断在找李密的麻烦。例如,翟让手下的一个司马王儒信,就曾经劝翟让自立为大冢宰,重新从李密手中,夺回瓦岗军的大权。可是,翟让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并没有听从王儒信的建议。

    不仅是翟让的部下这样劝他,连翟让的哥哥翟弘,也这样劝他。有一次,翟弘口无遮拦,随口给翟让甩出了一句话:“天子汝当自为,奈何与人!汝不为者,我当为之!”翟让听完哥哥的话,哈哈大笑,丝毫不以为意。可是,李密在听到这话后,心里便不是滋味,认为这帮元老,也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

    李密开始对于瓦岗军的元老派,产生不满。更加严重的是,李密后来将这种不满,又转移到了翟让身上。翟让并没有意识到李密的不满,依旧是我行我素,最终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翟让是李密的恩人,没有翟让的主动让贤,李密是不可能成为瓦岗军的头号人物。问题是,翟让本质上就是一个粗人,性格鲁莽粗野,说话做事都不经过大脑。翟让办了好几件蠢事,惹得李密很不高兴。就以两件事为例。

    李密围攻洛阳期间,江都郡丞冯慈明受隋炀帝委派,出使东都洛阳,结果刚到洛阳,就被瓦岗军擒获。李密素来就听闻了冯慈明的贤名,对他礼遇有加,并且,希望冯慈明可以襄助自己成就大业:“隋祚已尽,公能与孤共立大功乎?”话音刚落,只听见冯慈明义正辞严地斥责李密:

    公家历事先朝,荣禄兼备。不能善守门阀,乃与玄感举兵,偶脱罔罗,得有今日,唯图反噬,未谕高旨。莽、卓、敦、玄非不强盛,一朝夷灭,罪及祖宗。仆死而后已,不敢闻命!(《资治通鉴》)

    听到冯慈明这么一番义正辞严地指责,李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为难这位隋廷特使,而是放他离营。要说冯慈明也够倒霉的,刚出营门,就遇到了翟让。翟让是一个大老粗,哪里有李密的胸襟与耐心,见到冯慈明,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刀,直接将冯慈明当场砍杀。

    翟让擅杀冯慈明一事,让李密非常尴尬。本来,李密已经答应放了冯慈明,为的就是展现自己的礼贤下士。可是,翟让却把冯慈明杀了,会让天下人觉得,李密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是个伪君子。因此,擅杀冯慈明一事,李密便对翟让有所不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