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瓦岗覆师(1)鏖战洛阳 (第6/6页)
还有一次,翟让对李密手下的一位重要谋士——左长史房彦藻,说了这样一番不知轻重的话: 君前破汝南,大得宝货,独与魏公,全不与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 本来,翟让就是一介武夫,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可能他这句话就是信口一说,然而却说得非常露骨。 翟让说者无心,房彦藻却听者有意,对于翟让这话,马上警觉了起来。回去之后,房彦藻便对李密说:“让贪愎不仁,有无君之心,宜早图之。”翟让刚愎自用,居功自傲,房彦藻希望李密,早下决断。 可是,李密也有顾虑,翟让毕竟对自己有恩,如果贸然杀他,必然会导致众人非议。于是,李密便对房彦藻说:“今安安未定,遽相诛杀,何以示远!”这句话大有深意。李密不是没有对翟让产生杀心,他已经起了杀心。只不过,李密还想给翟让留有最后一丝余地。不过,房彦藻接下来的一席话,立即让李密坚定了除掉翟让的决心: 毒蛇蛰手,壮士解腕,所全者大故也。彼先得志,悔无所及。(《资治通鉴》) 房彦藻的意思,是要让李密有壮士断腕的果决。李密毕竟是一代枭雄,当翟让的恩情,与自己的宏图霸业发生冲突时,李密选择了后者。在房彦藻一干谋士的撺掇下,李密下定决心,快刀斩乱麻,杀掉翟让。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摆下酒宴,邀请翟让喝酒。实际上,这就是李密设计的一场“鸿门宴”。当时,翟让赴宴时,身边跟随的有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还有瓦岗军的两员骁将:单雄信、徐世勣。 虽然,李密已经在席间埋伏好了刀斧手。但是,李密也清楚,单雄信和徐世勣两个人,都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只要有这两个人在场,自己未必能杀得了翟让。所以,李密必须要调开这两个人,说: 今日与达官饮,不须多人,左右止留给使而已。 此话一出,李密身边的人倒是走了不少,而单雄信、徐世勣却纹丝未动。这一下子,李密顿时觉得万分得尴尬。该走的没走,不该走的却走了不少。 就在这时,李密的谋士房彦藻,急中生智,关键时刻帮了李密一把,对李密说道:“今方为乐,天时甚寒,司徒左右,请给酒食。” 李密何等聪明,马上顺着房彦藻的话,对翟让说:“听司徒进止。”翟让哪里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就这样,单雄信、徐世勣就离开了翟让身边,到隔壁的屋子里喝酒去了。而李密身边只有一名壮士蔡建德,持刀侍立。在场参与之人都明白,李密要对翟让动手了。 酒席开始之前,李密对翟让说道,翟兄,我近来得了一把好弓,只有力大无穷之人,才能拉动。不如趁着酒席还没开始,您先替我掌掌眼。 翟让武人出身,一听有好弓,立刻来了兴致。翟让拿起宝弓,两臂一使劲,拉了个满弓。就在翟让得意地施展自己臂力的时候,死神却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那名壮士蔡建德,悄悄绕到翟让身后,突然拔出刀来,一刀将翟让砍翻在地。《资治通鉴》记载,翟让“声若牛吼”,发出了牛一样的怒吼,倒在了血泊之中。一代瓦岗英雄翟让,就这样,死在了自己鼎力扶持的李密之手。 杀死翟让后,翟让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司马王儒信,也被一并斩杀。在隔壁屋子的单雄信和徐世勣,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 徐世勣眼疾手快,向门口冲了出去,门外的卫兵挥起刀来,一刀砍在徐世勣的脖子上,顿时鲜血直流。单雄信当即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向李密求饶。面对单雄信的求饶,李密当然是好言劝慰。可是,又该如何对待受伤的徐世勣呢? 幸好,瓦岗军的另外一位将领王伯当,立即阻止了门口的卫兵,将徐世勣抬回屋子。然后,李密亲自为徐世勣包扎伤口。安顿好了单雄信、徐世勣两员骁将,李密又走出屋子,对着翟让手底下的其他人说道: 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行暴虐,陵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也。 紧接着,李密独自一人,单骑巡视翟让的军营,安抚翟让麾下部众,命令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领翟让的部众。翟让就是一个粗人,平时对待士卒,非常严苛。所以,当得知翟让被杀之后,并没有群情激奋。因此,局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翟让被杀,确实是瓦岗军内部发生的一次严重内讧。然而,由于李密事后安抚得当,并没有引起多大的sao乱。本来,刚刚经历洛口大败的王世充,想利用瓦岗军的内讧,趁火打劫。没有想到,李密却这么快稳定了局面,让他无机可乘。所以,王世充不由得对李密的智慧,大加赞赏: 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固不可测也! 尽管李密安抚得当,我们不禁会问,翟让之死,对于瓦岗军真的一点影响都没有吗?当然不是。众所周知,翟让是李密的恩公,对李密有知遇之恩。现在,李密连翟让都敢杀,试问他以后有谁是不能杀的?因此,瓦岗军内部开始出现了分裂的苗头,人人自危,从原先的同仇敌忾,慢慢地开始军心不安起来,“然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矣”。 自从大业十三年(617年)开始,李密率领瓦岗军,大举围攻东都洛阳。在此期间,李密取得了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自己更是成为了天下英雄公认的反隋盟主,瓦岗军更是扩充到了三十余万之众,兵强马壮,实力雄厚。 然而,围攻东都洛阳长达一年之久,李密却也面临着艰难的军事困境。李密一直在河南地区,南征北战。所以,他既不能离开中原,而洛阳又久攻不下。况且,他的劲敌王世充,也不是一个善茬。因而,李密不仅要和隋朝的洛阳守军作战,同时,又要和王世充纠缠,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军事压力。 再加上翟让被杀,使得强大的瓦岗军开始出现分裂的趋势。现在的李密,顿兵于洛阳城下,进不得进,退不得退。毫不避讳地说,与其说李密在围攻洛阳,倒不如说,李密这是在洛阳城下苦苦鏖战。 就在李密鏖战洛阳这一年,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渊父子攻克长安,入主关中,奠定了李唐建国的基业。 对于李密而言,现在关中已经被李渊占领。李密再想西进长安,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目前唯一的选择就是,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只有尽快拿下洛阳,才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李密才能有资本与李渊以及天下群雄,争夺天下。 想法很美好,但是却往往事与愿违。本来,李密鏖战洛阳,已经逐渐呈现独木难支之势。就在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支来自江都的军事势力,突然介入李密与王世充的洛阳争斗。 由于这支军事势力的从中作梗,打乱了李密的所有部署。李密不得不暂缓攻打洛阳,调转枪口,全力进攻这支从中搅局的军事势力。 那么,这是一支怎样的军事势力?李密在与这支军队作战的过程中,他自身的实力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