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唐:开国_第七章 太原失陷(2)齐王失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太原失陷(2)齐王失城 (第3/5页)

空虚。种种迹象,似乎已经为太原的失守,埋下了隐患。

    终于,该来的总归要来。战争的阴霾,到头来,还是向太原袭来。武德二年(619年)四月,李唐王朝与刘武周政权之间,一场至关重要的太原攻守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一场硬碰硬的恶战,也由此开始!

    之前,宋金刚率领四千残兵,投奔刘武周。自从宋金刚来投,刘武周便十分看重他,封其为宋王,授以兵权。同时,宋金刚也和刘武周攀上了姻亲,主动休妻,求娶了刘武周的meimei。

    因此,宋金刚自然是不遗余力地为刘武周出谋划策。于是,宋金刚向刘武周贡献了一条计策,他建议宋金刚,“图晋阳,南向争天下”,应该趁势发兵,夺取太原,以太原为根据地,南向逐鹿中原。

    刘武周本人,其实早就盯上太原这块肥rou。而且,刘武周自恃有突厥支持,麾下兵强马壮。故而,在突厥、宋金刚的不断怂恿之下,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刘武周,下定决心,进攻太原。

    武德二年(619年)夏四月,刘武周联合突厥,大举进逼太原,屯军于黄蛇岭。此刻,刘武周大兵压境,声势浩大,直逼榆次县。不要看李元吉平日里不可一世,牛气冲天。但是,面对这样严峻的敌情,李元吉一点主意也没有,他没有二哥李世民的军事天赋。没办法,李元吉只能临时抱佛脚。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李元吉手上,实在无兵可调,无将可用。于是,李元吉只好派遣车骑将军张达,率领一支步兵,前去迎敌。要知道,刘武周的麾下,大部分都是被突厥武装起来的骑兵。如今,李元吉就拨给张达一小股步兵,让他去阻挡刘武周的铁骑,摆明了就是白白送死。

    所以,张达以兵力太少为由,拒绝出战。谁曾想,李元吉不管不顾,强逼张达出战。张达虽然心中愤恨不已,也只能硬着头皮出战。果然,刚到前线,张达率领部队,与刘武周还没打上几个回合,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张达明白,李元吉这是故意拿自己当“炮灰”,拿自己当抵御刘武周的“挡箭牌”。张达越想越生气,恼羞制怒之下,竟然向刘武周投降。不久,刘武周以张达为向导,率领大军,攻陷了榆次县。

    刘武周攻破榆次,等于是袭破了拱卫太原的第一道防线。紧接着,刘武周继而向太原快速推进,大肆攻掠太原周边地区。刘武周的意图很明显,希望以蚕食战术,对太原形成合围。这一下子,李元吉彻底慌了,急忙率军出战,阻击刘武周。在唐军将士的奋力抵抗下,刘武周被暂时击退。

    与此同时,刘武周进犯太原,消息传到长安。唐高祖李渊也开始紧张起来,他非常清楚,李元吉不是李世民,凭他那两下子,根本不是刘武周的对手。所以,唐高祖急令太常卿李仲文,率军驰援太原。

    唐朝从长安方向,派出援兵,刘武周、宋金刚也没有闲着。虽然,唐军暂时击退了刘武周。不过很快,刘武周再次卷土重来。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刘武周率领大军,攻破平遥,再度逼进太原。

    此次围攻太原,刘武周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率军从正面进攻。至于另一路人马,刘武周任命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率军三万,攻略西河郡,从侧翼包抄太原。两路兵马齐头并进,直取太原。

    当初,李渊宣布晋阳起兵,传檄各郡,唯独西河郡守军,拒不听令。于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率领偏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西河郡,擒杀西河郡丞高德儒。因此,晋阳起兵的第一仗,并不是与宋老生的“霍邑之战”,而是“西河之战”。现在,宋金刚攻略西河郡,直逼太原,也是为了策应刘武周主力,从正面进攻太原。

    果然,刘武周所率的主力部队,确实在正面战场上,对唐军造成了很大的军事威胁。六月初十,刘武周攻克介州,唐军败绩。得知介州失陷,李渊不禁担忧起来。不过,唐高祖很快反应过来,做出应对之策。不利的战局,并没有吓倒李渊,唐高祖立即派遣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行军总管李仲文,率军抵御刘武周。

    姜宝谊、李仲文率领唐军,开拔没过多久,就与刘武周的部队,狭路相逢。当时,刘武周的部将黄子英,陈兵于雀鼠谷。很快,唐军也行进至雀鼠谷,与黄子英部迎头撞上,两军势必要有一战。

    黄子英拿出了当年李家父子对付宋老生的故伎:诱敌深入。首先,黄子英派出小股部队,向唐军挑战。唐军对其发起试探性进攻,黄子英佯装败走。如此三番两次后,姜宝谊、李仲文误以为对方不敌,于是指挥部队,倾巢出击。结果,敌军伏兵四起,唐军大败,姜、李二人被俘。

    当然,后来,姜宝谊、李仲文二人,趁着刘武周防守疏漏之际,重新逃出生天。逃回唐朝后,唐高祖并没有对这两人秋后算账;而是允许他们戴罪立功,继续带兵出击,挡住刘武周的攻势。

    唐军兵败雀鼠谷,令唐王朝在军心、士气方面,备受打击。自从刘武周入寇太原以来,战局的发展,对唐朝极度不利。唐军在前线屡屡受挫,太原周边的郡县,连续失陷。所以,太原目前的情形,很不乐观,唐高祖李渊为此忧心忡忡。就在此时,有人却主动来向李渊请缨,谁呢?尚书右仆射裴寂。

    裴寂是唐朝的主要开国功臣之一,无论是劝说李渊晋阳起兵,还是促使李渊称帝,裴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拜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同时位居宰相。

    作为太原元谋的重要功臣,唐朝建国后,裴寂与秦王李世民、刘文静,一起获得了一项“特恕二死”的特权。在大唐朝堂之上,裴寂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堪比百官之首,领袖群臣。

    而且,从个人情感方面,唐高祖也十分宠信裴寂,他对裴寂的信任,甚至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根据《旧唐书·裴寂传》的记载:

    诏尚食奉御,每日赐寂御膳。高祖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

    裴寂不仅因功被拜为尚书右仆射,而且,唐高祖对他信任有加,每天都要恩赐御膳给他。不仅如此,李渊每次临朝,都要请裴寂与其同座;散朝之后,又将他留在宫中,对他是言听计从。更重要的是,李渊称呼裴寂时,从来不直呼其名,而是称其为“裴监”。因为,裴寂曾经担任晋阳宫监。裴寂当时所享受的待遇,朝中文武无人能及。

    此次,刘武周入侵太原,来势汹汹,唐军节节败退。这让裴寂看到了机会,他想用实实在在的战功,向同僚证明,自己是有军事才能的。于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