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唐:开国_第十六章 激战长江(1)辅公祏叛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激战长江(1)辅公祏叛唐 (第5/6页)

安,连兵一处,以张善安为西南道大行台。

    辅公祏称帝后,开始大修兵甲,转漕粮馈,积极做好了与唐军开战的一切准备。江淮之地,即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大战在所难免。或许是历史的必然,李唐王朝注定要用战争的方式,彻底平定江淮。

    原本,在此之前,杜伏威被迫入朝,留居长安。唐朝似乎在表面上,掌控了江淮局势。然而,这些只不过是表面现象,风平浪静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唐高祖李渊明白,唐廷虽然招降了杜伏威,却无法对他的地盘实施有效的管理。即使杜伏威入朝,他的军队与土地,依旧在其旧部手中掌握。

    可以说,李唐只是从名义上拥有江淮这片土地,江淮依然是一个独立性的割据政权。这样的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终会面临大问题。果然,杜伏威入朝不久,辅公祏便在江淮旧地起兵反唐,自立为帝,正是此等现象的后遗症。现在的江淮形势,与当初的河北叛乱,何其相似。

    完成南北一统,是李唐王朝必须实现的历史使命。唐高祖李渊作为大唐开国之主,断然不会允许出现第二个南北朝。现如今,辅公祏作乱江淮,与大唐为敌,也是唐高祖最为担心的事情。所以,若要一举荡平江淮,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武力征讨,彻底消灭辅公祏。这样一来,李唐王朝才能真正实施对江淮的有效统治。

    更何况,在辅公祏僭逆称帝之前,唐军已经大举出兵,攻灭了长江中游的萧铣政权。也就是说,自立为帝的辅公祏,是唐王朝统一江南面临的最后一支劲敌。灭掉了辅公祏,就意味着唐朝便能一举统一南方。

    当得知辅公祏反叛称帝的消息后,唐高祖无比震怒,十分生气,将辅公祏恨得牙根直痒。不过,愤怒归愤怒,唐高祖李渊并没有因此失去理智。很快,李渊冷静了下来,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大军,出击江淮。

    武德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唐高祖下诏,兵分四路,进军江淮,讨伐辅公祏。此次,为了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唐朝下足了血本,出动了唐军最优秀的精兵强将,布置了四路出击大军。

    第一路唐军:以襄州道行台仆射、赵郡王李孝恭,指挥唐军水师主力,一路行军,直取江州。

    第二路唐军:岭南道大使李靖率领交、广、泉、桂之地兵马,直扑宣州。

    第三路唐军:怀州总管黄君汉率军出兵谯、亳二州。

    第四路唐军:齐州总管李世勣出兵淮、泗。

    四路大军,同时出击,共同进讨辅公祏所部江淮之军。不久之后,武德六年九月十九日,唐高祖李渊又下达了一道诏令,任命秦王李世民为江州道行军元帅,坐镇指挥四路唐军。

    由此可见,唐高祖为了此次荡灭辅公祏,准备充足,以大唐战神秦王李世民为荣誉统帅。当然后来,唐高祖将李世民召回长安。所以,前线统帅的职责,自然就落到了身为李唐宗室的赵郡王李孝恭肩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四路唐军的主帅,有三位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分别是李孝恭、李靖、李世勣。至于怀州总管黄君汉,也是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破郑灭夏的一员唐军宿将。

    李世勣此人就不用说了,前文多次提到。此人是唐初一代名将,身经百战,善于用兵。自从归顺李唐以来,李世勣驰骋沙场,屡建功勋,先后经历了消灭刘武周、宋金刚势力、戍守黎阳,抗击窦建德大军、追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平定河北叛乱等许多重要战役,可谓战功赫赫。此次征讨辅公祏,李世勣担任一路唐军的领兵主将,率军出击。

    第二路唐军的主将李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杰出军事家。关于李靖其人,在“李唐建国”一节中,曾经提及过。这位李靖,那可是唐朝初年,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家。

    李靖出身将门,他的舅舅,更是“隋初四大名将”之一的韩擒虎。从年轻时代起,李靖便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以及将帅之才,曾被杨素、韩擒虎等名将誉为是孙武、吴起那样的杰出人物。

    起初,李靖竟然是唐王朝的死对头。隋大业末年,李靖担任马邑郡丞。当时,李渊、李世民父子为了晋阳起兵,积极筹划,四处招兵买马。很快,李靖觉得李家父子会有异动,急忙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发。只不过,隋末战乱,行至长安,通往江都的道路,不幸阻断,李靖便没能到达江都告密。

    后来,李渊攻克长安,占据关中。他觉得,李靖曾经差点让自己功亏一篑,心中气愤不已。于是,李渊命人抓捕李靖,打算开刀问斩。就在即将行刑的时候,李靖突然仰天长啸,发出一声怒吼:

    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

    关键时刻,还是李世民慧眼识英雄,认为李靖人才难得,若能为我所用,肯定会是如虎添翼。因此,李世民主动向父亲李渊求情,希望可以刀下留人。最终,李渊听从了李世民的请求,释放了李靖,被召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从此,这位大唐王朝的一代兵圣,自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归附唐朝后,无论是在唐初统一战争,还是日后的对外战争中,李靖都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武德三年,李靖跟随李世民,东征洛阳,因功授开府。之后,李靖更是参加了南平萧铣、辅公祏的两场重要战役。唐太宗即位后,在唐王朝的对外战争中,李靖更是以统军主帅的身份,指挥了北灭突厥、西破吐谷浑等大战,为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

    正是因为李靖戎马半生,战功彪炳,也让他位极人臣,出将入相。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李靖先后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左卫率、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贞观后期,李靖年事渐高,依然不忘为国效力。贞观十八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即将御驾亲征,攻伐高句丽。出征之前,唐太宗特意召见李靖,向他咨询意见,此时能否东征高句丽:

    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

    听到太宗向自己咨询,李靖表示赞成东征高句丽。并且,李靖还主动请缨,愿意随军出征。当然,唐太宗考虑到李靖年事已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