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激战长江(1)辅公祏叛唐 (第6/6页)
且体弱多病,没有批准李靖的请求。根据史书记载,李靖是这样说的: 臣往者凭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重,日趋恶化。那个时候,唐太宗也已是重病缠身,拖着沉疴的病体,亲临李靖病榻前探望。看到处于弥留之际的李靖,唐太宗悲从中来,不禁老泪纵横,伤感地说道: 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又之。 不久,贞观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辞世,享年七十九岁,一代兵圣就此陨落。而后,唐太宗下诏,追赠李靖为司徒、并州都督,赐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号“景武”。 这一次,唐高祖兵分四路,攻打辅公祏,李靖担任第二路唐军主将,其实也就相当于唐军南征江淮的副统帅。由此可见,唐高祖李渊对于李靖的信任;同时,也是对李靖军事才能的认可。 当然,此次唐军南征江淮的前敌总指挥,正是身为宗室的大将——赵郡王李孝恭。说起来,这位赵郡王李孝恭,也是李唐宗室中的一位传奇人物,是李唐宗室中为数不多的能征惯战的沙场名将。 众所周知,大唐王朝的第一战神,秦王李世民,以神武定四方,东征西讨,扫荡群雄,打下大唐半壁江山,无人可与之争锋。不过,在李唐宗室的年轻一辈中,也涌现出了不少出类拔萃的名将,其中,有三位李唐宗室最为出名:淮阳壮王李道玄、任城王李道宗、赵郡王李孝恭。 在这三位李唐宗室中,淮阳壮王李道玄,在戡乱河北的下博之战中,壮烈牺牲;任城王李道宗,常年追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军功无数。而赵郡王李孝恭的战功,则仅次于威震天下的秦王李世民。 唐初统一战争,总共有七场重要的统一战役。其中,李世民独立指挥了四场,李孝恭指挥了两场。如果说,中原、北方战场,是秦王李世民大显神威的舞台;那么,江淮、南方战场,则是赵王李孝恭一展拳脚的空间。十年的统一战争,李世民横扫北方群雄,打下大唐半壁江山;李孝恭平定江南割据,统一南方。 可以说,论战功,赵郡王李孝恭仅次于秦王李世民,却远胜其他李唐宗室,堪称李唐宗室中的第一名将。对此,各种史料文献中,充分肯定了李孝恭在唐初统一战争中的战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 赵郡王李孝恭其人,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其曾祖父是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他的父亲李安,在隋朝官拜右领军大将军。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座次,李孝恭排在第二名,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唐朝建立后,李孝恭作为李唐宗室的头号名将,自然是不辞辛劳地为唐王朝四处征战,进击群雄。虽然,李孝恭不像他的堂弟李世民那样威震四海,令群雄胆寒,但是他的战功,也是可圈可点。我们不妨可以将李孝恭在唐朝建立后的战功,一一列举出来: 武德元年,李渊称帝,唐朝建立,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李孝恭改任山南招慰大使,负责经略巴蜀之地,率军攻取三十余州,生擒豪雄朱粲。 武德二年,李孝恭担任信州总管,向唐高祖李渊献计,率军攻打长江中游的萧铣政权,大败敌军,立下战功。 武德三年,李孝恭受封赵郡王。 武德四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规模修造战舰,cao练唐军水师,以李靖为副将,出兵攻灭萧铣政权,平定长江中游流域,因功封为荆州大总管。之后,李孝恭又成功招抚岭南诸州。 不难看出,唐高祖李渊为了平定江淮,彻底消灭辅公祏势力,动用了三张王牌,派出了三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唐初名将,共同领兵。并且,唐高祖对此次分兵作战的安排,非常清晰。 首先,唐高祖李渊以作为宗室第一名将的赵郡王李孝恭为主帅,指挥南征江淮的战役。同时,又以兵圣李靖为副帅,辅佐李孝恭,讨伐辅公祏。而后,李世勣、黄君汉两员名将,各自率领一路唐军,策应主力。唐高祖布置的四名南征将帅,四路大军,形成了四只铁拳,重重地朝辅公祏打去。 四路大军开拔之前,身为主帅的赵郡王李孝恭,宴请诸将,算是出征前的一场壮行酒宴。在这场壮行宴中,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可是,谁知李孝恭最终积极引导,使得全军斗志昂扬。 怎么回事呢?席间,李孝恭命人前去取水。没想到,李孝恭接过水后,发现杯中清水,突然变红,呈现出鲜血的颜色。这种现象,放在科学发达的当今社会,就是普普通通的生物变化。可是,古人迷信,不懂这些高大上的东西,认为清水突然变红,乃是不祥之兆,难道是上天示吗? 因此,在此的唐军诸将,个个面面相觑,大惊失色。唯独主帅李孝恭,镇定自若,没有一丝一毫的惊讶。只见,李孝恭端着手中这杯变成红色的水,对诸将说,此番出征,定能一举灭掉辅公祏,取下他的项上人头: 祸福无基,唯所召尔!彼我不负於物,无重诸君忧。公祏祸恶贯盈,今仗威灵以问罪,杯中血,乃贼臣授首之祥乎! 说罢,李孝恭将杯中水一饮而尽,诸将这才安稳下来。这样的突发状况,换成一般人,早就手足无措了。可是,李孝恭却可以随机应变,趁此激励三军,换来全军上下必胜的斗志。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唐军此次南征江淮,可谓准备充足,兵精将勇,充满了信心,誓要一战荡平辅公祏。 就这样,武德六年八月,面对辅公祏称帝自立,江淮再度分裂的不利情况,唐高祖李渊当机立断,兵分四路,以赵郡王李孝恭为主帅,名将李靖为副将,对江淮辅公祏势力,展开大规模的军事征伐。 那么,唐军此次兵分四路南征,究竟能否顺利平定辅公祏势力,唐王朝最终又是如何实现对江淮全境的统一?对于唐朝的四路进攻,辅公祏又将如何应对?唐军平定辅公祏后,已经入朝的吴王杜伏威,又为什么会神秘地暴毙而亡,杜伏威之死,是否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冤情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