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节 (第2/3页)
此俗,旧多yin祀,糜〔二九〕财妨农,长乱积惑,其侈可忿,其愚可愍〔三0〕。昔仲尼不许子路之祷,晋悼不解桑林之祟,死生有命〔三一〕,吉凶由人〔三二〕,哀我〔三三〕黔黎,渐染迷谬,岂乐也哉莫之征〔三四〕耳。今条下〔三五〕禁,申约吏民,为陈利害,其有犯者,便收朝廷;若私遗脱,弥弥不绝,主者髡截〔三六〕,叹无及已。城阳景王,县甚尊之。惟王弱冠,内侍帷幄,吕氏恣睢,将危汉室,独先见识,权发酒令,抑邪〔三七〕扶正,忠义洪毅,其歆禋祀,礼亦宜之;于驾乘烹杀,倡优男女杂错,是何谓也三边纷〔三八〕拏,师老〔三九〕器弊,朝廷旰食〔四0〕,百姓嚣然〔四一〕。礼兴在有,年饥则损〔四二〕。自今听岁再祀,备物〔四三〕而已,不得杀牛,远近他倡,赋会宗〔四四〕落,造设纷华,方廉察之,明为身计,而复僭失,罚与上同。明除见处,勿后中觉。” 〔一〕高五王传。 〔二〕水经巨洋水注引地理风俗记:“朱虚县,丹山在西南,丹水所出,东入海,丹水由朱虚丘阜矣,故言朱虚。” 〔三〕“宴”,汉书作“燕”,古通。 〔四〕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五〕汉书“军”上有“以”字。 〔六〕史记高纪集解、玄应一切经音义十三、又五七引应劭曰:“ 不醉不醒曰酣。” 〔七〕汉书“舞”作“舞”。 〔八〕汉书作“请为太后言耕田”,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作“请为太后言耕田歌”,师古曰:“欲申讽喻也。” 〔九〕师古曰:“顾,念也。汝父,谓高帝也。” 〔一0〕汉书无“者”字。 〔一一〕“广”,汉书作“穊”,史记同。 〔一二〕师古曰:“穊,稠也。穊种者,言多生子孙也。疏立者四散置之,令为藩辅也。穊音冀。” 〔一三〕师古曰:“以斥诸吕也。” 〔一四〕师古曰:“避酒而逃亡。” 〔一五〕汉书作“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彊”。 〔一六〕汉书诸侯王表云:“都莒。” 〔一七〕后汉书史弼传注引应劭汉官仪:“济南、乐安、齐国、北海、东莱、平原六郡,青州所管也。青州在齐国临淄。” 〔一八〕文选东京赋注:“小于乡曰聚。”又吴都赋注:“落,居也。” 〔一九〕后汉书刘盆子传:“军中常有齐巫,鼓舞祠城阳景王,以求福助。巫狂言:景王大怒曰:当为县官,何故为贼”注:“以其定诸吕,安社稷,故郡国皆为立祠焉,盆子承其后,故军中祠之。”又耿弇传注引伏琛齐地记:“小城内有汉景王祠。”又琅邪孝王京传:“京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吏人奉祠,神数下,言宫中多有不便利。”水经渭水注:“赤眉樊崇于县郭北设坛祠城阳景王。” 〔二0〕拾补云:“造二千石车五两也,故下云商人次第为之,其非一车明矣。魏志太祖纪注引魏书云: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文各不同也。” 〔二一〕“立”,胡本作“历”。 〔二二〕“太守”,原作“太傅”,寻后汉书陈蕃传,书钞七四引谢承后汉书,俱作“蕃为乐安太守”,此作“太傅”,误。水经济水注引应劭地理风俗记:“临济,乐安太守治。” 〔二三〕三国志魏书武纪:“光和末,迁为济南相,禁断yin祀,jianian宄逃窜,郡界肃然。”注引魏书曰:“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jianian邪鬼神之事,yin祠由此遂绝。”又注引魏武故事载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又注引魏书:“黄巾移书太祖云: 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俱指此事。抱朴子内篇道意:“魏武禁yin祀之俗,而洪庆来假。”宋书礼志四:“汉时城阳人以刘章有功于汉,为之立祠,青州诸郡,转相放效,济南尤甚;及魏武帝为济南相,皆毁之。”通典礼十五:“魏武王秉汉政,普除yin祀。”陈蕃事未详。 〔二四〕搜神记七:“元康五年蛇入临淄汉城阳景王祠。”是晋时尚有此祠也。 〔二五〕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师尚父封于营丘,陵亦丘也。”意林引风俗通:“余为营陵令,正触太岁,主簿令余东北上,余不从,在事五月,迁太山守。” 〔二六〕国语鲁语上:“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扞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脩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以武烈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宗、祖、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又见礼记祭法。 〔二七〕在亲戚称谓上加以亲字,以示其为直系亲属或最亲近之戚属。史记淮南王传:“大王亲高皇帝孙。”又梁孝王世家:“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