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东门 (第3/3页)
见过天子?可问问卫人、蔡人,卫侯、蔡侯可曾朝见过天子?
“寡人以为,如今王事之重,在外而不在内。于是寡人不避辛苦,远赴东海,乃是以大义责于齐侯,使其朝于天子也。此事齐侯已然应下,待寡人启禀天子,得其首肯,齐侯自然来朝。难道这就是陈侯所言寡人‘弃王政于不顾么’? “至于陈侯所言,天子遗汝之书云云……” 说到这,郑寤生面色转冷,朗声言道, “请恕寡人不信!天子与寡人并无隔阂,寡人不信天子遗书于汝!如真有此书信,寡人愿即刻入王城向天子请罪!如无此书信,还请陈侯不必妄言!” 郑寤生这一番言论,在为自己辩解他并非不尊天子、不理王事之余,也与陈鲍撕破了脸,直接指出陈鲍矫天子之意,意图离间天子与他二人。城上城下听得郑寤生之言,皆想起昨日郑忽掷于城下的那卷竹简,纷纷望向陈鲍,想看他到底能不能也把天子书信掏出来。 陈鲍尴尬一时,勉强回道: “多言无益,郑伯你经年未曾朝王,且辩驳不得。而天子之书贵重,寡人岂能随身携之?郑伯如不信,可与我同归宛丘一观。”说罢,便欲驱车而回。 却不料,郑寤生并不满足与陈鲍的不分胜负,开口阻拦: “陈侯且慢,寡人还有肺腑之言要告知陈侯。” 陈鲍无奈,他不想弱了气势,只得停下车来,拱手以对,口称“郑伯请讲。” “寡人曾闻,‘征伐自天子出’,陈侯以为然否?” 陈鲍沉默。 “寡人每受天子之命征伐诸邦,匡正诸侯,不曾有违。故此,卫公子州吁弑其君,寡人食不知味,寐寝难安,欲讨伐其人,匡正大义,却仍不敢专断,且待天子之命。 却不知道,今日汝陈、宋、蔡、卫之人,是受了谁人之命,敢讨伐我郑邦?” 陈鲍不能答,他还是要脸的。 但有人坐不住了。城上的祭足一直打量着联军阵容,他看到阵中的宋公旗帜开始向前,忍不住摇头莞尔,并从城上的一众人中请出一人,以手指于城下,向此人示意。 宋与夷确实沉不住气了。再让郑寤生说下去,他觉着人心士气就都没了。于是他驱车过了黄水桥,迎上城上的郑寤生,大声疾呼: “郑伯囚母逐弟,人人得而讨之!我宋邦为姬周之宾,主人不管,宾客自为!二三子皆可与我同往!” 其尚待继续鼓舞士气,却见一面憎之人从城上探出头来,正是他的从父兄弟,先穆公之子,宋公子冯。 “呸!” 宋冯未曾开言,先一口唾沫啐于城下。如此远的距离自然无法啐到宋与夷,却成功的吸引了城上城下的注意力。 “我父亲感伯父宣公之德,非要将君位传给你这个心胸狭窄之人,还将我送往他邦,怕我抢了你的位子。 “我一直躲着你,你却一直视我为敌,前次你就派人来让郑伯送我回去,要不是郑伯大义,我恐怕就遭你毒手了!到如今你还不放过我,打着讨伐郑伯的旗号来威胁郑伯,想让他从了你的心思,把我交给你,或直接处置了我。 “你想得美!我今日就要在天下人之前扒光你的脸面!卫人弑君你不讨伐,非要讨伐郑邦,不就是因为我受郑伯庇护么?卫人们,信不信我今日流亡到卫邦,明日他就会与汝等反目成仇,开始讨伐卫公子弑君了? “大家不要上了他的当!” 这位公子宋冯的声音响亮,语速又快,直接把城上城下之人都说蒙了。等宋与夷反应过来之后,那是既怒且惭,羞愧难当之下,他双手擂鼓,大喊“攻城”不止。 宋邦大司马嘉看到邦君擂鼓,无奈之下驱徒兵持着早已准备好的梯子向前攻城。城上也开始有所动作,郑人们纷纷举弓待射,郑寤生退了回来,和祭足四目相对,微微颔首。 战局一边倒。只有宋邦之人尝试攻城,其他三邦根本没动。宋人也没有士气,无人愿意先登,以至于众人在城上弓箭的打击之下纷纷掉头而回。宋与夷无可奈何,终是在车御的劝谏下行归本阵。 接下来的三天,双方不再斗嘴,联军也不再尝试攻城。最终,联军围郑都东门五天,无功而返。 -------------------- “陈侯,外臣受我君之托,有个不情之请。” 返回途中,石厚拜访了陈鲍,提出了一个请求, “先君暴毙之后,先君之生母仍居于宫中,却未得名分……” 陈鲍沉吟良久,想起了这位从父之姊。他和妫氏虽然没有少年时候的交情,但妫氏毕竟是自家人。且他琢磨着,卫桓公是过继给卫邦太夫人姜氏为嫡子的,妫氏如今死了儿子,又无名无分,说不得在卫邦也过得不好,而陈鲍自是不担心多一口人吃饭的问题,索性就应了下来。 “也罢,我回去之后就遣人去朝歌,接我这位从姊大归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