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逆旅_第四十三章 大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大义 (第2/3页)

了。”

    石厚反而无话可说。二人沉默以对。有顷,卫州吁呼出一口气,缓缓言道:

    “寡人近日常想,治理邦国,收拾人心,真的与战阵之事不同。

    “战阵之上,敌人就在眼前,寡人自可激励士卒,弯弓持戈,一往无前。就算有些计较,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寡人现在都不知道,到底谁是寡人的敌人……子众,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这何尝不是石厚的疑问?他自打做了邦之正卿,是夙兴夜寐,也勇于用事。虽不熟悉于邦政,但架不住他愿意学,愿意干。

    但他也遇到与卫州吁同样的问题。同僚之间,任他如何收买人心,但自燕燕之诗出世,就再也没有人愿意亲近于他了。别人对自己远着,敬着,甚至父亲石碏也不愿意再见他。卫州吁与他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虽然问题就在表面,可是敌人在哪呢?是姜氏?现今如再惹姜氏,说不得国人们会如厉王故事,将他们驱逐也说不定。或者向姜氏低头?不说邦君必然不愿,姜氏肯定也不会配合他二人一分一毫的。

    良久,卫州吁勉力开口道:

    “麻烦子众再辛苦一次,再去咨询一下汝父吧……”

    ----------------------

    石厚没曾想到,这次,父亲石碏很痛快的见了他。

    “父亲,太夫人一首燕燕之诗蛊惑人心,使得国人皆有怨于君上,我等如今到底该如何应对,还请父亲教我。”

    石碏最近更是老眼昏花了。他仔细端详了这个儿子许久,发现这个从小就在自己身前唯唯诺诺的庶子,现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气场,哪怕是来求他指点迷津,哪怕是其情绪低落无奈,也能做到出言诚恳,待人稳重了。

    想到他毕竟做了几个月的执政大夫,石碏不禁心中暗叹,如果此子能在如此高位上多加锻炼,将来说不定便是可以安邦保家之人。只可惜时运不佳,卫州吁得位不正,又因为一首情真意切之诗而失了天下人心,其子一身是非都拴在卫州吁身上,其仕途之路,已近终结。

    见自己父亲并不回话,只是始终用温和的眼光看着自己,石厚不明就里,只是再拜而言:

    “还恳请父亲为我、为君上指点迷津。”

    石碏看着一拜不起的石厚,沉吟良久,终是心中不忍:

    “君上那边,为父实是无能为力。但你则不然。

    “你今日回来,就别再出去了。一会和我去家庙,我使人打断你一只腿,给君上一个交代。他如今进退失据,不敢再得罪老夫。”

    石厚大惊,复又恍然,抬头以对:

    “父亲,此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有为父在,保你周全还是做得到的。你啊,你还看不出来么,朝歌如今就像火上之鬲,鬲内之汽已经积蓄太多,盖不住了。”

    说着,石碏递给石厚一卷竹简,

    “这是你兄长寄来的书信。公子晋与朝歌内的多位大夫已经有约,以为内应。据说他得了齐侯支持,齐侯要出兵讨伐邦君,送他回邦夺位。到时候国人会支持汝等?怕是早就跟着倒戈一击了吧。”

    石厚大惊,仔细的看过了他那位与公子晋同时流亡在邢邦的嫡兄石骀之信,而后急欲离开:

    “我要将此事尽快告诉君上。”

    石碏缓缓摇头:

    “你们如果先动手,国人们便彻底不会再忍耐你等了。你们真的想要在朝歌杀个血流成河么?”

    石厚呆住了。过了许久许久,石厚从颓丧中缓了上来,神情不再焦急,只剩下坚定:

    “那又如何呢?父亲,您从小就教我行忠义之事。我名为君上之臣,实与君上以昆仲之情相交,君上不负我,我如何能对君不忠,对友不义?

    “再者,公子晋及我卫邦大夫们,皆为无勇之人。当日君上尚未得位,只是以兵临之,他们便不敢以对。现如今从君上之兵士又多了几许,皆对君上忠心耿耿。就算有作乱之人,哪怕携齐邦之兵欲夺君位,也先要问问我等手中之剑是否应允!”

    “只可惜,厚没有无万全之策可安定我卫邦。但我心匪石,已不可以转!”

    石厚说出这番话,引得其父石碏连连颔首,复又摇头不止。他站起身来,围着石厚看了又看,心中百转,一会想到眼前这个庶子,一会想到尚在邢邦的嫡子,一会想到石氏的先祖,一会又想到先庄公的模样,想到卫邦的太庙,想到石氏之祖曾经作为邦之公子,在太庙中祭祀康叔的样子……石厚想了很多很多,还是不忍此子被卫州吁牵连:

    “万全之策自是没有的,但我仍有一策,虽或不成,却可一试。”

    石厚精神为之一振。

    石碏复坐了下来,言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