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 情义不可坏军纪 (第1/2页)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第二百三十七章情义不可坏军纪赵云回到新野,刘备早已收到孙绍传回来的赵云的消息,此时正在命令全城张灯结彩,庆贺赵云平安归来。 赵云比新野送信人给的消息提前归来,因此刘备并没有来得及到城外迎接,赵云入城后见到新野家家户户都似要办喜事一样,还以为当真有什么喜事,一问之下才知道所做的这些竟然是为了庆贺自己归来。 赵云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他见到长沙繁华想到新野凋敝,心中焦急夜不能寐,这才赶回新野,新野却浪费钱财进行庆贺,而庆贺的对象还是他自己,这让他赶到内疚。 赵云急忙赶到刘备府上,见到赵云激动地泪流满面,拥抱着赵云哽咽难以自已,关羽、张飞也红了眼眶。 生死走了一遭,再见到刘备,赵云同样心中激荡,不过他还是很快控制情绪,恳请刘备让百姓停止庆贺。 刘备闻言面色一滞,不过他立刻反应过来,他盯着赵云看了几息,见赵云面无异色,这才听从赵云劝谏,让简雍传令下去取消庆典。 赵云虽然面不改色,但心中却明白,刘备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心中有愧,但赵云其实对那件事已经想开了。 即便当时被鲁肃拆穿时候赵云也心中抑郁,但这些日子赵云也想明白了,当时情况下刘备做这样的决定又有什么错呢,最重要的是,无论刘备怎么算计的,他自己是心甘情愿的,即便是知道刘备当时有所欺瞒,他一样会义无反顾的出征。 赵云不希望此事成为他与刘备之间的隔阂,他希望这件事永远藏在心底,永远不要再提起。 张飞伤势已经好了许多,虽然还不能与人动武,但正常行走已经没有大碍,只是经过宛城大战,他身上被多处烧伤,就连脸上也有几块烧伤的伤疤,没办法再复原了。 张飞是个直率人,赵云这次不顾生死主动深入敌后,让张飞真正将赵云当成与关羽、刘备一般尊敬爱护的兄弟。 赵云经此一战,名满天下,他重归新野极大地振奋了新野的军心士气,绝大多数将士对赵云都是心悦诚服。 不过凡事总有意外,以傅士仁与糜芳为首的一些将领就觉得事有蹊跷。 他们质疑帐下将士皆亡,为何赵云与华成独能逃生? 赵云仅此一战后天下闻名,如此威名,难道江东孙权、长沙孙绍都不曾招揽于他,特别是赵云回来之后话里话外对长沙总有诸多褒誉,既然长沙那么好,为何赵云还要回来? 赵云的徒弟华成现在就留在了长沙。 最后他们觉得赵云所说的,长沙孙绍看重于他,亲自赠他良马武器,送他登船归来的话都是撒谎,就连他们都知道如此人才不为我用,必为我杀的道理,孙绍这般看重赵云,怎么会放赵云归来? 傅士仁是幽州广阳人,同样是在幽州就追随刘备的老臣,其资历比赵云还高,糜芳也是在徐州与其兄糜竺一起抛家舍业跟随刘备,二人在军中威望不低,他们如此质疑,很快便影响了许多不明就里将士,一时间军中流言四起。 对于流言,赵云选择沉默,他知道此事很难说清楚,多说多错,说不定越描越黑。但他为救新野舍生忘死,为回新野拒绝了孙权、孙绍的招揽,回来却被同袍如此质疑,即便是他,也难免心中郁结。 对于流言,刘备首先当众表达了对赵云的信任和支持,并严令无论是谁之前那些流言蜚语不许任何人提起,否则严惩不贷。 刘备的军令效果还是有的,至少在明面上无人胆敢在提起此事,只是私下里傅士仁与糜芳却是阳奉阴违,导致流言屡禁不止。 关羽原本就对赵云心存愧疚,刘备想要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他已经觉得不妥,傅士仁与糜芳如此作为,关羽、张飞勃然大怒, 二人亲自闯入傅士仁、糜芳军中,将傅士仁和糜芳当众打倒缉拿。 不仅如此,暴露的关张二人还将傅士仁和糜芳拖到军中校场,当着全军将士的面鞭笞二将,二将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被打得皮开rou绽。 当刘备和赵云及其他文武赶到现场的时候,傅士仁、糜芳已经浑身浴血,奄奄一息了。 刘备大怒,就要严惩关羽、张飞,关羽面沉如水并不说话,张飞不服,破口大骂傅士仁、糜芳是小人,造谣中伤兄弟赵云,活该挨打,还扬言谁再敢乱说,此二人便是下场。 赵云又感动又觉得尴尬,只好一边拉着张飞不让他继续胡言乱语,他知道关羽、张飞二人虽然是为了他,但这事绝对是做错了,于是并不为关羽、张飞二人求情。 但赵云也不愿让关羽、张飞因他受过而无动于衷,于是恳请刘备与二人同罪。 糜竺之前也提醒过糜芳,不要胡言乱语,但糜芳却不听劝。 糜竺知道糜芳是咎由自取,但被人当众打得半死不活,糜竺还是觉得心疼至极,毕竟这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纵然有错,纵然要罚也不该如此。 糜竺心中有气,因此简雍、孙乾等都替关张求情,糜竺却是一言不发,只做不知。 糜芳被打得痛昏过去,在糜竺呼唤下渐渐清醒,见兄长来了,顿时觉得心中有底,他不顾疼痛,痛哭控诉道: 糜竺没想到兄弟如此不识时务,顾不得糜芳伤势捂住他嘴巴不让他再说。 傅士仁也来了脾气,大声哭诉道: 围观军士议论纷纷,刘封、关平等小将面面相觑,心中也是疑窦丛生。 赵云即便再是无私,此时也难忍心中愤恨。他本想着清者自清,不愿出声,可如今因为他已经闹得军中不合,他再也不能不站出来自证清白了。 赵云抽出一把长箭,双臂用力将其折断,掷地有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