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_第二百三十七章 情义不可坏军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七章 情义不可坏军纪 (第2/2页)

的说道:

    古人敬重天地,笃信鬼神,赵云为自证清白立下如此重誓,全军一片哗然之声。

    赵云说完,心中却并不轻松,他不愿在在此成为众矢之的,向刘备告了一声罪,便先行离开。

    赵云立下如此重誓,加上他素来行事作为,军中将士无有不服,反过来声讨傅士仁、糜芳二人不该错怪忠良,关羽、张飞虽有不该,却事出有因,不该被惩处。

    傅士仁、糜芳此时也相信赵云并无二心,但他们之前怀疑赵云确实没有私心,如今被打得半死不活,还被千夫所指,也觉得异常憋屈,不过二人自知理亏,也不敢再叫嚷。

    刘备头大如斗,左右为难。关、张是他兄弟,傅、糜二人也是跟随他出生入死不离不弃的手下,而且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之上,谁都有自己的道理,同时闹成这样,也都有自己的委屈。

    赵云就不说了,他深入敌后舍生忘死,之后拒绝条件更好的二孙招揽,回到新野,却被袍泽质疑,特别是他离开刘备六年的事情被当众提起,赵云虽然问心无愧,却也有口难辩。

    傅士仁、糜芳确实有错在先,他们以己度人觉得赵云回来蹊跷,但他们也没有私心,如今

    不仅白白挨了一顿暴打,还被千夫所指,全军唾骂,心中也是郁郁难平。

    关张二人枉顾军法,痛打同袍绝对是千万不该,但他们也是为了赵云鸣不平,想要息止流言,也是事出有因,如今全军都在为赵云鸣不平,不罚关张,不足以正军威,若罚关张,则可能逆了众意。

    傅士仁、糜芳也不可不罚,不罚则军中流言难禁,罚了则可能让幽州老部下寒心,糜氏兄弟也可能心中生怨。

    刘备经历过大风大浪多了,但也从没有感觉比此时更加为难,他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决断,然而全军将士此刻都等着他决断,拖延不得。

    正为难时,刘备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想起来曹cao曾经与他提起过的一桩趣事。

    那是曹cao东征吕布的时候,大军经过麦田,曹cao车架被麦中飞鸟惊吓失控,踩踏了大片麦田。

    曹cao事先有言,不可踩踏农田,否则军法从事,现在却是他自己触犯了军法。此时曹cao也处在两难之中,不过他随机应变,想出了割发代首这一招,既全了军法之威,也没有真正处罚自己。

    刘备现在的情况虽然与曹cao当时不同,但曹cao这事却给了刘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瞬间刘备便想出了解决眼前局面的对策。>

    刘备站到校场高台上,全场将士早就将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见他走上高台,纷纷停止了议论,刘备森然道:

    刘备将目光投向场中关羽、张飞、傅士仁、糜芳四人,傅士仁、糜芳虽然被打得半死,但刘备目光转向二人时,二人还是坚持跪倒在地,拜道:

    刘备面无表情,道:

    傅士仁、糜芳齐声道:

    刘备又看向关羽、张飞,道:

    关羽昂首不语,张飞反驳道:

    张飞的话说道许多军士心中,围观军士立刻有人附和道:

    张飞得到声援,更加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关羽见状,拉了拉张飞衣袖,低声道:

    张飞这才低下头来,但二人却不肯认错。

    刘备也不管二人认不认,沉声道:

    关羽傲然道:

    张飞附和道:

    关羽听张飞这样说,附和道:

    傅士仁、糜芳二人被关羽、张飞当众骂成小人,自然是又羞又怒,二人面色涨红,几次欲言又止。

    刘备见状也不勉强,道:

    刘备停顿了一下,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处理完毕的时候,刘备却脱掉外袍,厉声道:「诸位将士,

    今日四位将军各有过错,然而若论首罪,却在于我!」

    刘备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刘备痛心疾首道:

    军法官看了看周围,咽了口口水,答道:

    军法官明显是有意为刘备开脱,但刘备此时可不要脱罪,他皱着眉头想了一下,道:

    关羽、张飞连同其他文武诸将同时劝谏道。

    刘备此时却一改往日从谏如流的作风,断然道:

    众人还要再劝,刘备怒道:

    众文武齐齐噤声,刘备又对着傅士仁、糜芳拱手一礼,道:

    关羽、张飞见状,大呼:

    刘备置若罔闻,关、张二人只好不情愿的也对傅士仁、糜芳拱手道:

    傅士仁、糜芳以及糜竺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等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慌忙跪下,糜竺颤声道:

    刘备歉然道:

    糜竺长叹一声,满面羞愧走到一边。

    刘备大喝一声:

    执法军士面面相觑,刘备森然道:

    校场上,刘备、关羽、张飞各自接受杖刑,刘备受了三杖,糜竺急中生智,也想起来曹cao割发代首的事情,于是与其他文武一起恳请刘备效仿。

    最终简雍劝说,刘备、关羽、张飞若三人同时受刑,如新野有事无主事之人,刘备这才接受帐下文武的建议。

    关羽、张飞的鞭笞之刑,也因为二人已经赔罪,并且糜竺与傅士仁、糜芳同时求情,最终也作罢了。

    尽管如此,此事过后,新野军纪焕然一新,无人敢再犯军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