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曼哈顿1978_第八百七十八章 重返东京(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八章 重返东京(三) (第3/6页)

次家庭会议,给你再争取一次机会。”

    “嗯!”身上酒气还没散去的阿尔托,用力点点头笑了。

    波丽凑近他的身上闻了闻,满脸嫌弃的锤了他一下,斥道:“从今往后,没有我的允许如果你再这样喝酒。。小心我揍你!”

    “明白!”

    “绝对不会有下次!”

    “哈哈哈~”波丽和阿尔托相视大笑。

    ---

    岛国,东京。

    夜~

    世田谷区,小田急线沿线附近鳞次栉比的高级住宅区内。

    晚餐后。

    大卫帮助曼琪jiejie挑好了房间,便从楼上来到楼下的客厅里,向岩崎直上和卡内斯摆摆手笑道。

    “久等了两位,我们继续?”

    “好的。”岩崎直上伸手拿起话筒,拨出一个熟悉的号码,向大卫说道。

    “晚餐时,我们的对话已经向我父亲说完了,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接着聊。”

    “OK!”大卫走到电话的另一边坐下,看到岩崎直上和电话对面确认之后,按下免提,他也向电话另一端的岩崎老头客气的打了个招呼。

    可让他有些意外的是,电话对面传来一个年轻女孩儿的声音。

    “您好,科尔曼先生。”

    “我是岩崎直上哥哥的meimei,岩崎绫濑。”

    “哦。。你好,岩崎小姐。”大卫听到对面女孩儿的英语口音很正宗,向岩崎直上耸耸肩笑道。

    “刚才我们在餐桌上,简单聊了关于汇率定义的问题。”

    “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好的,麻烦您了。”

    “呵呵~”大卫习惯性的用手搓了搓下巴,忘了一眼抱着笔记本准备记录的卡内斯,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汇率是经济学里面最基础,也是最复杂、最难被定义的问题之一!”

    “直到今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没有被完全解决。。”

    “现代经济学对汇率的普遍定义,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比如,一米元可以兑换二百日元。”

    “但如果要深入探讨一下汇率是如何被确定下来的,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复杂定价过程。”

    大卫说着,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和钢笔递给岩崎直上,示意他可以随时做记录,笑道。

    “今晚我们的时间很充裕~”

    “所以我就先从汇率开始,向大家介绍几种易于理解的汇率定价逻辑,再把它拓展开讲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

    “我这个米国人第一次来到岛国旅游,需要兑换一些日元作为日常消费使用。”

    “那么决定了米元与日元汇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两国都拥有的商品价格的差额,即是米元与日元的汇率。”

    “比如,在米国购买一串香蕉需要2米元,在岛国购买它需要400日元。”

    “那么两国货币的汇率为1:200。”

    “香蕉,是用来衡量两国货币购买力的一般等价物。”

    “而这套购买力平价理论,最初是在180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亨利·桑顿在其著作《大不列颠票据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一书中提出的。”

    “这本书到如今仍被认为是经济学历史上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作为当时仅有的几本著作之一,它比同时代其他著作的水平要高得多。”

    “书中解释的许多经济学原理,至今依然被看成信用体系和货币理论的精髓。”

    “也正是亨利·桑顿的这本书,为他奠定了中央银行之父的美誉。”

    大卫说到这里,看到卡内斯用笔把这本书的书名快速记录下来,故意停顿了几秒后,说道。

    “亨利·桑顿在编写《大不列颠票据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一书的时候,对他所处的那个世纪的历史,做了一次改变了经济学发展史的有益回顾。”

    “从1700年-1800年,英格兰共经历了多达19次经济危机。”

    “在这19次经济危机中,每一次危机后,经济都能够做到自我复苏,而且多数时候经济在复苏后,又会恢复到更高水平的稳定状态。”

    “只是每次的经济复苏期都只有几年时间,随后又会发生新的危机,并再次摧毁经济~”

    “而后又自我复苏,如此循环,百年间重复了19次。。”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直到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没有完全统一的解释。”

    “不过~”

    “我今天想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段异常精彩的历史!”

    “。。老板!”大卫的声音在这里忽然停下来,被小秘书玛姬打断了。

    小秘书玛姬有些局促的从客厅外跑到大卫身旁,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后,准备扭头就跑。

    大卫看到她像个胆小的“兔子”一样跑远的背影,有些哭笑不得的大声喊道。

    “玛姬,你别上楼了,回来帮我做一下记录!”

    “啊?”

    “哦。。”小秘书玛姬听到大卫的喊声,猛然回头愣了几秒,表情茫然的应了一声,走回到大卫身旁坐下,低头竖起了耳朵默默看着地面。

    大卫对这段“小插曲”向岩崎直上笑了笑,没有解释什么,继续说道。

    “Banknote(钞票),是我们现在的纸币名称,也可以被译为银行券。”

    “银行券的发行主体是银行,所以它是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16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出现了banker(银行家)一词。”

    “当时的banker指的是一些专门从事不同金属铸币之间兑换的商人们。”

    “但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