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曼哈顿1978_第八百七十八章 重返东京(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八章 重返东京(三) (第5/6页)

才被打破。”

    “1770年代以后,由于支票的流行,大多数伦敦的私人银行都停止了发行银行券,转而使用英格兰银行券,需要时再到英格兰银行兑取黄金,英格兰银行券也因此成为了金币的代用品。”

    “不过,在这个时期有一些商人或富人也在伦敦开设起小型私人银行。”

    “它们发行的银行券和英格兰银行券一起,共同在伦敦市面上流通。”

    “这种情况直到1797年初,法国人发动了对威尔士入侵的消息,在民间造成恐慌。。”

    “人们纷纷拿着银行券到银行挤兑金银币,直接让很多私人银行因挤兑倒闭,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也出现了大量流失。”

    “同年2月,英格兰银行只能无奈的对外宣布,暂停银行券兑现金币的业务。”

    “紧接着5月,英国议会通过《银行限制法案》~该法案限制英格兰银行使用金银币支付或兑现银行券,使英格兰银行券成为了不可兑现的纸币。”

    “这也让法案制定者认识到了,只要纸币不可兑现,就可以随意发行纸币,以此获得巨额的铸币税,增加财政收入。。”

    “实质上,这是统治者利用滥发纸币来掠夺百姓财富。”

    “此后的1797-1821年,英国便进入了长达24年的限制兑现期。”

    “在此期间,英格兰银行券大量发行面值为1英镑和2英镑的小面值银行券。”

    “它们不仅补了流通中金币的不足,还为当时英国政府对法战争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些1英镑和2英镑的小面值银行券,快速渗入到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其便于人们日常使用、携带,流通效率明显比金银币更便利,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肯定。”

    “从此,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才开始大规模地从英国向欧洲,向全世界流行起来。”

    “1826年,英国议会通过《银行合伙人法案》(theBankingCo-PartnershipActof1826)。”

    “该法案的主要有两点内容~”

    “一,任何个人和团体都有权组建股份银行公司,股东人数不受限制(鼓励设立新的股份制银行,打破了自1708年的规定),同时英格兰银行在伦敦城外65英里的范围内享有唯一发行股份制银行券的特权(伦敦的私人银行仍可发行银行券)。”

    “二,允许英格兰银行在英国各地设立分支行。”

    “《银行合伙人法案》通过后,英国的银行业便展开了一场合并潮,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这些股份制银行也开始发行自己的银行券。。”

    “从此,英国的纸币流通中,除了英格兰银行券和私人银行发行的银行券,还有了股份制银行的银行券。”

    “英国的纸币流通更加多样化、更加繁杂,不过随着英格兰银行对纸币发行权的逐渐垄断,英格兰银行券最终成为了流通中的唯一主宰。”

    大卫说着,目光看向正在埋头记录的卡内斯,笑道:“在这一时期成立的Norfolk&NorwichBanking,就是巴克莱银行的前身。”

    “哈德斯菲尔德银行、布拉德福德银行和森伯兰联合银行,后来都合并进入了汇丰银行。。”

    “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国政府下令要求英格兰银行中断纸币和黄金的自由兑换。”

    “同年8月,英国财政部印刷发行了10先令和1英镑票据当作纸币在市场上流通,目的为筹集战争资金。”

    “1921年后,市面上除了英格兰银行券,还有财政部票据。”

    “1928年,英国议会通过《通货和钞票法案》(CurrencyandBanknotesAct1928),在法律上确认了英格兰银行为全国的货币发行唯一机构。”

    “从此,英格兰银行券正式成为了英国纸币的唯一主宰,完成了纸币流通的统一性。”

    “1931年,英国彻底脱离金本位制度以后,英格兰银行券成为了金本位接班人,成了英国的法定信用纸币!”

    “它仅靠着政府信用的背书,不可兑现黄金,并延续使用至今。”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时提出的米元绑定黄金,也正是充分参考了英国货币近三百年的发展史,才确定了米元金本位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

    “现在~”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了,各国货币的本身价值在浮动汇率时代,将直接体现在该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当中!”

    “米元作为曾经的世界货币,虽然已经脱离了金本位制度,却又和石油绑定在一起了。。”

    “当石油进口国,需要消耗大量米元储备进口原油的时候,米元因供不应求就会出现票面价值上涨~”

    “而与之相对应的其他国家国币,就会出现不同幅度的贬值。”

    “这时候,米元与他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参照物,就变成了石油!”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者亨利·桑顿,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用来考察货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影响。。”

    “他的观察结果,大致可以被总结为~”

    “高利率可以防止资本外逃,或者甚至吸引国外的流动性。”

    “高利率可以吸引民众将部分现金存放到银行账户上。”

    “通过维持高利率,中央银行就可以降低流通速度,吸收货币,从而给经济活动降温。”

    “与此相反,低利率将会增加货币供给并且刺激经济活动。”

    “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影响此时的利率水平。”

    “如果人们担心将来发生通货膨胀,此时的利率水平就会相应地提高。”

    “非计划的信用收缩可能导致经济萧条~反之,通过增加借贷导致信用的大幅扩张,可能导致经济过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