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八八章 交好他 (第1/2页)
京城是一个民居、商业区与手工业作坊区的结合体。[ 不过有几处地方还是不同的,第一处便是正中的皇宫,南皇城,北内宫。 第二处便是城的东南角,自东水门以南,到蔡水河门以东,这广大的地区是仓库区。仅粮食按照规订就得储备可供京畿以及周边百姓可食九年之粮食。当然也不止是粮食。仅是这个大仓储一年的损耗就让人无法估量……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主要就取蔡水与汴水漕运之便。 因此在御街的尽头州桥处到南薰门以东,除了太学等机构外,还有大量的客栈区,各种物资运到仓储后,客人就近去客栈休息。其他坊市也有客栈,但不及这一片客栈之密集。 在仓储的上面,东面是东华门,一片商业区,西面便是一片比较集中的手工业区。 然后到御街两侧,御街的西侧除了开封府衙之外等机构,所居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包括赵匡义的藩邸,赵普、吕端的府邸,以及未来蔡京的住宅,都在这附近。 御街的东侧,包括金帛行,马行街,樊楼,相国寺在内,这里乃是宋朝最大的商业区,其他地方也有规模不小的商业区,如清明上河图所画的东水门内外,西市区,北市区,但不及这里规模大。 最后一处便是皇宫西华门外,上到杨湖潘湖,这一片多是武臣府邸,余下的就是兵营所在地。 因此不远,出了西华门就是。 ………… 王昭明带着卫士察看了一营器甲。 有的大臣想劝。但不敢劝。器甲也不是一件小事情。 过了一会。王昭明回来。赵顼问:“合格的器甲有多少,不合格的有多少,严重不合格的有多少?” 王昭明老实禀报:“陛下,若是按照朝廷规订,合格的不足三成。余下的都是不合格的,严重不合格的达到近四成。” “拿一件严重不合格的铠甲给朕看。” “喏。” 王昭明下去抱来一套铠甲。 赵顼抽出卫士的提刀,一刀砍了下去。 当然,他不及王昭明力气之大。这个太监虽是太监,也算是宋朝大内的武功高手了。但这把刀却是质量上乘的提刀。 不过从始至终,这都是安排好的,包括视察的这一营,也是器甲合格比较差的一营。 这奋力一斫,结果铠甲又成了两半。 赵顼软绵绵的蹲在地上,喃喃道:“这如何了得?” 文彦博也茫然,道:“也许他营好一点吧。” “那就再看一营。”赵顼看似随意地又来到隔壁营地,若真是随意也许是好一点,但可能随意么?结果一查。一个爹妈养的,彼此彼此。 “王昭明。你久在军旅,外戍的军士器甲也是如此吗?” “陛下,也有许多不合格,因此大顺城之战前,蔡公与王巨换了又换,换了无数铠甲,依然没有将不格的甲器换掉。” “如何了得,如何了得。” “陛下,这急不得。” “不急,外有西夏辽国这两大恶邻,大战说不定随时就发生,朕岂能不急?” “不会的,西夏孤儿寡母……” “你能保证?” “奴婢,奴婢……” 别看朝中苟和的大臣不少,但他们同样也不敢保证! “文公,替朕草一道诏书吧,将这些严格不合格的器甲一起换掉。” “陛下,不可啊,请陛下三思。” 实际在史上赵顼也曾choucha了一下,连查了三把弓弩,结果无一合格,可最后此事不了了之。第一没有那么多钱帛更换,那怕换掉一半,那也是近三十万套器甲。若是加上其他的物资,那得两千万缗钱! 也无力更换,禁兵这么多器甲非是一年两年打造出来的,那是打造了n年,才渐渐铸造的。现在急换,上哪儿弄这么多官匠来? 最后一换,这中间猫腻太多了,可舞弊的空间也太多了。 因此最后只下诏,着各地官府酌情于民间购买合格的弓弩,铠甲就算了,得将弓弩换成合格的,它便宜啊。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对朕说?”赵顼愤怒地问。 那个人敢回答。 赵顼视线从几个宰执身上扫过去。 曾公亮是自己人,那就算了。 赵抃还是不错的,连宗室都敢说出来,说宗室子弟太多了,不过对军旅他大约不懂的,不能怪他。 唐介就是一个大嘴巴。 但看到赵顼用眼神扫他,唐介立即将头一偏,俺这一回再也不上你当了。一个裁恩荫,让他“直名天下”,也将他坑苦了。 赵顼又看着西府的宰执,韩绛不错,多次要求改革,邵亢就是一个投机分子,这个人得立即扫出朝堂,为真正的能人留下空间。 然后又看着吕公弼与文彦博。 文韩富…… 文是第一位了。 那些谣传与文彦博有关系吗? 实际韩琦不下去,让王巨来排,还是文韩富。这是一个颇有心机的大臣,然而一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