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天子_037 相似的四个大美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37 相似的四个大美女 (第1/2页)

    辽国王宫。

    一袭蓝裙宫装的耶律雪静静的坐在一把梨花椅上

    耶律雪手中拿着三副彩绘画和一张照片。

    三幅彩绘画像画着三个古代打扮的美丽女子,第一幅是已经死去的大辽原公主,也就是自己所顶包的耶律雪,第二幅画像是秦王嬴政长子扶苏的妻子李仙,而最后一幅,是大禹的妻子涂山女娇。而那张照片自然就是她自己了。

    自己与原版的耶律雪一模一样,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自己莫名其妙的替代了她,样貌上几乎就是一个人,也难怪即使是耶律雪的父亲和哥哥也没有太怀疑什么,而剩下的两人,却是也是这样。

    她们三个,加上自己的照片,怎么看都像一个人!

    对于这种情况,耶律雪觉得非常的神奇。

    要说这四个人长得相似,毕竟从古至今人类众多,撞个脸也是很正常的,可是四个人居然长得就像一个人一样,确切的说就像是一个人换上不同的衣服画的。

    这雷同的,也太离谱了吧!

    耶律雪再次打量这三个古代女子画像,联想起了自己和田丰的离奇遭遇,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作为历史迷田丰的女朋友,耶律雪对李仙和涂山女娇的事情很是了解,日日听田丰说各种历史,耶律雪自己都被迫知道了不少知识,但是奇怪的是,在自己穿越的那一天,自己的知识好像突然的模糊了起来。甚至于连唐宋元明清都不知道了。

    而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那些知识仿佛又回来了,但是这个世界得历史,又和自己知道的所不同。

    至于耶律雪这个人,耶律雪觉得自己顶包的这个公主应该属于虚构的。毕竟辽国本该灭亡的。而扶苏的妻子李仙,耶律雪不甚了解,因为历史上对于她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涟漪像好奇宝宝一样的田丰都不怎么了解,而涂山女娇,耶律雪就太熟悉了。

    关于治水的大禹涂山女娇的传说有很多。当时听田丰喋喋不休的说过,田丰讲述的大禹和她妻子的八卦也引起了她的兴趣,因此还去百度过关于大禹和他妻子涂山氏的故事。

    三皇时代,中国氏族部落最大的问题就是治水。禹想到了女娇的本家,东夷强大的涂山氏。如果能联姻涂山氏,则整个东夷都会为己所用,朝内的重臣、类似大理卿(狱官之长)的皋陶也会支持自己。况且与女娇两情相悦,岂不是天作之合?不过因为涂山氏尚处于母系制后期,禹只能做上门女婿,“夫从妇居”。

    舜封禹为司空,让他继承被杀的父亲鲧的事业,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三十岁时,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女娇。春暖花开,绿染桑林,纯洁而健康的男女,在野外一见钟情,

    对禹来说,治水的业绩决定着前途;但是对女娇来说,爱情是惟一的。禹出门在外的日日夜夜,女娇独守空房,不觉忆起了初次见到这个“身九尺二寸长”的魁梧男子的情景,一缕笑意袭上弯弯的嘴角,恰如那天边的一勾新月。触景生情,这个野生野长的文盲女子,居然触动灵机,发为心声:“候人兮猗!”在那弯弯的月亮下面,我等候着心爱的人儿。爱情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它不仅开启了这个痴情女子的心智,而且书写了汉语爱情诗的最初篇章。———当然,“候人”,也是禹入赘的明证:“候人”,“候”的不是归人,而是上门的毛脚爱人啊。

    相思成疾,女娇再也顾不得世俗规矩,亲自跑到了禹的家乡。如同小说家们喜欢说的那样:悲剧发生了。女娇有一天给禹送饭,看见了化身为熊的禹,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禹的儿子启诞生了。

    涂山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中大禹的妻子,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涂山

    夏族的始祖神为涂山氏,夏族就是日后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一个部落集团。据《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轘辕开,谓与涂与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史记索隐》引《世本》:“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女号为女娲也。”《史记正义》引《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以生启也。”

    中国大地上到处洪水为患。帝尧任命禹负责治水。禹非常认真负责,带领着治水的人马走遍中国大地,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次,他治水到了安徽濠州的涂山(今属蚌埠市怀远县),同涂山氏女认识相爱。这时,禹已经三十岁,本该尽快成亲。但禹以人民利益为重,尚未成礼就与涂山氏女告别,匆匆赶往南方治水。

    禹走后,涂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禹回来。在家盼望不到,又跑到涂山山南的山坡上去等候。一天天过去了,涂山氏女望穿了秋水,还是未见禹回来。她不禁长叹一声,吟咏出这样的一句:候人兮,猗!

    这就是一首诗。“候人兮”等候我所盼望的人,“猗”是古汉语的叹词,相当于现代语的“啊!”。一个“猗”字,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见到心爱人儿的渴望,望而不见的焦虑、彷徨及无可奈何的心情;还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一个伫立山头,翘首远盼,长吁短叹,泪流满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