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天子_037 相似的四个大美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37 相似的四个大美女 (第2/2页)

的多情女子的形象。“诗贵含蓄”,是中国诗歌的宝贵传统。这首诗,可说是呈国最古的这方面的一个相传大禹在治水之际,认识了一位涂山氏族的女子,这位女子深深地爱上了禹,禹忙于治水,在巡视南方时,涂山女就令她的侍女到涂山之南守候禹,并唱了一首自已所做的歌,全歌仅一句歌词:“候人兮猗”(兮音为a,猗同兮),据说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首女声独唱,也是第一首南方大禹后来同涂山女结婚,生下的儿子就是启,传说启曾上天偷《九天》、《九辨》之乐,并亲自指挥演出,可见启不仅喜欢音乐,并有着较高的音乐修养。

    涂山氏发源于滁河流域,长久以来是江西省、安徽省一带的盛族,尤其宋、元、明、清之际,他们人才辈出,备享盛誉。在古代,这条河不叫滁河,而叫涂水,涂氏家族的祖先,便由于居住在涂水之旁,因而“以水为姓”,这就是《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说的:“洪州人,因水为姓”,另外,《通志氏族略》也记载说“南昌洪州有涂氏,因水为姓”。

    所谓“涂山氏”,根据过去学者的考据,很可能是上古时期一个诸侯的名称,据《史记帝王世纪》的记载,夏禹便曾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有关当时涂山氏的所在地,长久以来众说纷纭,不过。当以《清一统志》所指的今安徽省怀远县之涂山,最受据遍采信。

    大禹率领民众治水,苦干了几年,大家都未回过家。人们想家,干活就开始松懈了。大禹只以为大家累了也没去管,只顾自己拼命干。又过了几年,众人更拖沓了。大禹一边督促众人,一边自己身先垂范,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涂山氏知道后,担忧大禹变了心,就跑去找他。众人见她来到工地,就纷纷向她哭诉思家挂念父母妻儿之苦。涂山氏很受感动,便悄悄放走了他们。后来,不断有人来诉苦,她便不断放人,工地上的人越来越少了。

    大禹知道后,就找到涂山氏说:“这怎么行!像这样啥时候才能打通九江啊”涂山氏说:“你以为人家都像你样没有良心,(据《中国民故事集成·重庆卷上》缩写。)不知想家吗”说着I夺眶而出。大禹也感动得流泪,忙说:“其实我也很想你,想归想,要是我回家,这么大摊子谁来管理我瑚在拼命干,一半也是为了早点完成治水好回家和你团聚嘛。”涂山氏见他没变心,看到他变得又黑又瘦,忙回嗔作喜:“歌也不是让你丢下大事回家陪我,只是怕你变了心,又想来服侍伢嘛。”禹说:“你把人放走,也不是全无道理;只怪我太粗心,没有去问过众人思家的心思。这样吧,今后把中青年和老年人分成两拨,春秋两个农忙季节,让中青年回家做活;最冷的时候,放老年人回家休假一个月,你看如何”涂山氏连声称好。第二天,大禹就把这个主张与部落头领们商量,大家都说赞成。于是各自回部落宣布。众人吹呼雀跃,从此干活也更加卖劲。

    大禹靠祖传的一砣宝石来分辨农事季节。这宝石一年变四次颜色,就是四季;每种颜色要变六次不同的深浅色,一年变二十四次,正好二十四个节令。他把宝石珍藏在妻子做的荷包里,昼夜不离身上,以此掌握天气、节令的变化,按时下令民众分批轮换回家。一晃四五年了,涂山氏再也没有来过。大禹很想念她,部落头领们也劝他该回家看看,并保证代他管理好工地。

    大禹便从巫山峡沿江上走,到了家门正好天亮,见妻子站在门口笑着迎接他。吃了早饭,大禹疲劳得在桌边睡着了;妻子服侍他进屋脱衣睡在床上。涂山氏帮他脱衣服时发现他枕边荷包胀鼓鼓的,掏出一看,见是块黄石头,便扔到门外去了。大禹醒后吃完午饭说要走。涂山氏留他不住,便把新衣服和装了针钱、新布块的荷包交给大禹。这时,他才发现荷包里石头不见了。大禹忙问她,妻子说:“恁大个人还玩石头,我给你扔了。…“哎呀!那是我们祖传的宝石,你扔到哪里了快去找!”涂山氏一听也慌了,忙拉着丈夫的手一齐出门寻找,见草丛中一石闪闪发光。大禹忙跑去捡起来,详细告诉妻这块宝石可以变颜色显示季节和节令的变化。据说,一年分四季和二十四节令的历法就是从此而来的。

    尧、舜在位期间,共同的问题都是水患。禹采取了截然不同于父亲鲧“鱝(塞)”的方法,而是“导”,最终治服了洪水。因此可以说,舜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禹治水的政绩之上的,禹当然有理由觊觎帝位。但禹的情势却不同于当年的舜:舜是黄河中游的部落首领,势力强大;而禹,只是舜朝廷中的一介大臣。况且虽然娥皇无子,但女英的儿子商均业已长大成人,正等着舜百年之后,自己顺理成章地登基呢,哪儿轮得到禹?

    因此,涂山氏对他的帮助十分的大。

    ========================================================================

    亲们这章绝对不是水,这也是以前收藏的,其实里边的信息量很大的,这是我们华夏的历史传说,也是我看到这段故事资料后才有了灵感,因此这个章节很重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