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工厂的未来是你们的 (第2/2页)
我们忙的时候,也有加班,但是时间都不长。 吴建国信心满满说着他的设想:现在滨海打工的外地人也多了,我们在生产忙的时候,招一些临时工很容易,到了淡季让他们回家也是一句话的事。 刘联伟脸上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很耐心地解释道: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招工是容易,但是临时工不熟悉生产流水线,即使是培训一段时间,也难保证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再说我们生产销售淡季旺季很难分,招一批换一批,这样折腾很不划算。我们合作的药厂工人都是有经验的,让他们代加工生产,我们很放心。 吴建国一门心思想着解决问题,没有注意到厂长脸上的不快,继续说:其实我们的产品,现在工艺已经很稳定,工作流程也相当简单,只有配上几个熟练工,产品质量完全可以保障。交给其他药厂做,我们的利润损失太大了。 秦众森一看,吴建国有点忘乎所以,赶紧去拉扯他背后的衣襟。 会议室有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刘联伟笑了:小吴这种为工厂着想的精神难能可贵,值得表扬。今年我们厂分来了三位大学生,这是我们第一次接受大学毕业分配学生,他们给我们这家集体小厂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增强了我们工厂的活力,我们工厂更像换上了新装,相信我们厂一定会更欣欣向荣。 刘联伟的讲话极具煽动性,三个更字一下把会议室的气氛带动起来了,群情激昂。 吴建国愣在那了,哑口无言。 刘联伟看吴建国不说了,友善地示意他坐下,接着说:既然小吴把问题摆出来了,我就接着小吴的话多说叨几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不能站高一些看远一些?这几年我们厂效益是不错,赚了不少钱,我们在追求更大的发展和奋斗目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还应该为企业树立另外一种良好的形象呢?我们多做些有社会效益的工作,去帮助一些贫困亏损的厂家摆脱他们的困境。这样无形中也宣传扩大了我们工厂的形象,提高我们工厂的知名度。 刘联伟话音还未落,牛宏带头鼓起掌来。 刘联伟满意地看了看副手,笑容满面地说:不过今天我还是要着重表扬一下小吴,来我们厂才这么几个月,就有这种高度的主人公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小吴你们几个大学生都很年轻,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前途很光明,我们工厂的未来是你们的。
刘联伟伸出两个手指头,做出垂直向下的手势,继续说:我不行了,老了,是下午六点半的太阳。 会场响起笑声。 刘联伟显出疲惫的神态,靠在转椅上说:不要笑,我是老了,精力不够用了。我早两年就想退下来,但那时上面派不下人来接手,小牛业务还不熟悉,还担当不起这副担子,所以不得不继续干下来。我今年五十八了,像我这种心脏不好的人,五十岁就可以退了。 牛宏忙着插话道:刘厂长身体棒着呢,再干几年没问题,我这人业务水平不高,我希望刘厂长能够一直干下去,我甘愿一直当助手,一直辅佐刘厂长。 刘联伟赞许道:小牛这两年干得不错,业务也都基本熟悉了,完全可以胜任了。 牛宏恭恭敬敬地说:我还是那句话,希望刘厂长多干几年,继续带领我们前进。 刘联伟未置可否,转换了话题:前几年,我刚到退休年龄,就有好几家外资企业的老板要聘请我去当老总,月薪最少两千元,还给房子,我考虑到工厂起步不久,还不稳定,暂时不能走,都婉言谢绝了。 牛宏拍着胸脯说:刘厂长才不会为了两千块钱把我们抛下不管吧。如果真要您退休,如果上面信任我,让我当厂长,我一定会挽留您,我们工厂不能没有您这样的元老,我照样会聘请您当顾问,月薪也可以两千。 刘联伟连连摆手道:这个我不敢享用。这几年工厂效益不错,平均每个人月工资都有五六百,在咱们滨海算是比较多的。不过,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快,这点工资实际上不算多,特别是现在房地产这么热,买一套房子要七八万,即使我们这样有效益的企业的职工,一月五六百,不吃不喝,也要攒个十年八年才买得起。这点钱就是杯水车薪,可现行的政策不允许我们多发钱发奖金给大家。 刘联伟说到这,俯身对牛宏说:小牛,看来我们得好好研究研究,怎样给大家多发点钱。 牛宏马上附和道:是呀,刘厂长说得对,这个问题是该研究一下。 刘联伟轻快地说:这几年来大家工作都很辛苦,多发钱我看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我希望大家发了钱后,要回家躲在屋里去数,不要整天挂在嘴上,到处吹嘘。现在社会上红眼病的人很多,传到上面去了,上面出来干预,不让发了,吃亏的是咱们自己。 正副厂长一唱一和,说到多发钱,会议室一下又热闹起来。 刘联伟严肃起来:我最后再啰嗦几句。从今天开始,行政方面的具体事情,都由牛副厂长负责,大家有什么事找小牛就行,不要再找我了。小牛要放心大胆做工作。遇上重大的事情,我才来跟你们共同研究决定。我要抢在退休之前先清闲下来,否则哪天一旦退下令下来,我一下从整天忙忙碌碌到无所事事,会很难适应的,你们说是不是? 刘联伟征询问大家,却不等回应,就宣布散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