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侠客行_第二零六章 王府亲军指挥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零六章 王府亲军指挥使 (第2/2页)

价实玩儿了把穿越的龙煜天却得知了一个让人吐血的答案——很简单,那哥们儿夭折了!

    与常森不同,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却非常有名,因为他天生高壮,勇武不输乃父,可惜性格狂悖骄纵,与自己的岳父兼顶头上司冯胜不和,甚至相互攻讦。在奉命跟残元势力谈判时,这厮行为出格,差点激起战乱,终被太祖发配。

    常遇春三个儿子,只有二子常升那一脉被保全了下来,但常升本身并不得善终。

    关于他的死也是一个谜,因为后人修纂史书时最倚重的十三部《实录》完全没有记载,有关本朝的正史便并举了两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一个是说他牵扯进著名的“蓝玉党案”,被太祖处死;另一个说他在“靖难”一役中不肯屈服,被当今皇帝囚禁起来,郁郁而终。《名臣记》、《开平世家》、《皇明逊国臣传》等采信了第二种说法,而《逆臣录》、甚至皇家档案《公侯伯袭封底薄》里面考证出来的则是第一种说法。

    直到龙煜天穿越以后才弄明白,第二种说法是错的,第一种说法也不全对。因为常升确实遭到“蓝玉党案”的牵连,但并非被处死,而是在家自缢,从而让太祖爷网开一面,保全了他一家老小。不然的话,“蓝玉党案”被杀的上万人当中,就不止“一公、十三侯、两伯”了,除却凉国公蓝玉还要添上开国公常升。

    而常继祖,便是常升之子。

    在正史的记载中,常继祖于当今皇帝登基那年被勒令举家迁往云南临安卫,“时甫七岁”。可常升的死距当今皇帝登基足有十年之隔,如果常继祖当时才七岁……嘿嘿,你懂的。

    所以,“七”应当是“十”的笔误,这在古代史书中并不罕见。后来,龙煜天特别询问过常继祖的年龄,果然证实了此种猜测。

    常继祖秉承了常氏一脉的武学天赋和用兵头脑,将常遇春传下来那杆一丈一尺三的虎头湛金枪舞得天花乱坠,有万夫不当之勇。

    几年前,龙煜天率军南征,临时调用他充当参谋,立下大功。后来,皇帝令其留在龙煜天身边听用。

    其实,当年的“蓝玉党案”背后原本就有当今皇帝的推波助澜,只不过他与蓝玉不和,对常氏一族倒没什么意见。

    再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太祖爷当年大开杀戒的目的。那蓝玉就是一个粗人,先前屡次冲撞,太祖都可以纵容,为什么在他又立下一个大功之后突然就给除了?很简单,太祖想要传位予当时的太子,秉承“棘杖剔刺”的理念清理掉一批老家伙,剩下的都是太子可以驾驭的了。蓝玉跟太子关系甚密,而从政多年、素有贤名的太子也压服得了他,所以太祖爷本想留下那么几个值得依仗的名将。可惜,太子居然死在自己老爹前头了!那皇太孙又是什么人?文才是不错,性格呢?说好听点叫“斯文贤德”,难听点就是“娘娘腔”,头脑暂且不论,威望、经验皆不足,太祖要让他坐江山,便只好提起屠刀,再干掉一批。

    而当今皇帝则完全没有此方面的顾虑,天下本就是从自己侄子手中抢来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文治武功,世人皆服,难道还会担心几个“蓝玉党”的后人?更何况他比谁都清楚,常家跟“蓝玉党”其实毛儿关系都没有,是太祖他老人家生搬硬套,愣给扯进去的。

    因此,由于龙煜天的出现,常氏一族终于有了一个不太大的翻身机会。否则按照原本的历史,需七十多年后,常继祖的孙子常复,才能得到赦免,担任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常继祖自是对龙煜天感恩戴德。

    当然了,他的父亲毕竟是以参与谋反大案而定的罪,他也属于氓隶之身,虽然在龙煜天帐下表现不俗,但想要晋迁可就太难了。龙煜天封王之后,干脆一并出了关,担任武威王府亲军指挥使,手下也有五千大好的儿郎。

    和于谦不同,常继祖这辈子几乎没有回京的可能,所以把家人都接到了七星连城,死心塌地跟着龙煜天,为朝廷守土一生,说不定可以摆脱罪籍,给子孙后代谋个好出身。

    而这几天,无论常继祖还是于谦,乃至整个亲军上下,都忙得焦头烂额,因为他们正面临出关以后的第一次艰巨考验——王爷失踪,女真人大军来犯,兵临城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