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对簿公堂 (第2/2页)
王老三拿着二百元钱来到李老汉家,李老汉一看就明白了,但他没想到这么快,他心里暗暗叫苦,不仅自己没有办成事,恐怕还要把事儿办砸了。更主要的老伴肯定也不会轻饶自己,会数落自己十天半个月的。 “大哥,我啥都明白了,你的心思,兄弟领了,这钱你收起来。我王老三再不是人,能拿着钱吗?” “老三呐,大哥没别的意思,就怕你们因为这点钱闹僵。” “大哥,这回我跟他算是彻底没和棋了。大哥你把钱收起来。” 王老三说完转身往外走,李老汉很沮丧,他对王老三说: “老三呐,冷静点儿,啊!” 老伴儿王淑芝此时什么都听明白了。她对老头子说: “说你什么好呢,你是真傻,挨累不讨好,还自己往里搭钱……” 总之此时老伴无论说什么,李老汉只能是听着、受着了,谁让自己把事办到这个地步呢? 大喇叭家的情形也差不多,杜长富对大喇叭说“ “那二百块钱,我给李叔送去。” “为啥呀?” “装糊涂,李叔给垫二百块钱,这钱能让人家拿吗?” “那不也得王老三给还那钱吗,咱也没陪他九百。” “别废话了,咱把钱送去,李叔肯定不收,咱把过场走了,尽到礼数。” “那老李头要收了呢?” “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见钱眼开,管钱叫爹啊。” “你什么话呢,你!” 杜长富没好气的接过钱,去了李老汉家。可以想见,李老汉肯定不会收这二百元钱的。
这次王老三没有说空话,他不是口头威胁杜长富,他真的付诸了行动。这大概也是杜长富期待的结果。王老三现在已经不计较利弊得失了,他就想弄个高低上下,哪怕一分钱也得不到,他也认了,他跟杜长富必须拼个鱼死网破了。王老三回到家立即骑上自行车去了镇上派出所报案。 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刚刚三天,远没有过法定的诉讼期限。警察详细的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做了笔录。就让王老三回家听信,警察还需要传唤杜长富,因为不能听王老三的一面之词,况且王老三在叙述的时候,并没有全部客观如实的向警察反映情况。他留了个他的小心眼,他有意将杜长富的过失夸大,对自己的责任轻描淡写的带过或掩饰起来,他天真的以为警察会听信他的一面之词,这样会加重对长富的罪责,减轻自己的责任。他在警察面前装出一副可怜相,刻意将自己描绘成受欺负的弱者,以博取同情心,但这点伎俩怎瞒得过警察的慧眼。天天同犯罪分子打交道,各种事情见得多了。警察要以事实来说话的,因此王老三的拙劣表演不仅没有获得同情,反而引起了警察的反感,因为他太矫揉造作了。 相比于王老三的幼稚,杜长富要老练的多,不仅是因为前几年车祸时他同警察打过交道,还因为他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过世面,更因为以前他当过几年自保主任,派出所这点事他比较了解。他知道,警察是要做多方的了解的,不会轻信任何一方的说辞。避重就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他陈述的比较客观,不仅理清了事件经过,也剖析了自己的责任,而且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给警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更重要的一点,派出所里有一个老民警跟杜长富有过一些交情,杜长富当村里自保主任时和那个民警喝过几次酒。杜长富刚到警察局的时候,就跟这位老朋友打了招呼,希望得到关照。这也是杜长富你愿跟王老三经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他有认识人,这就是自己的优势,这就增加了胜利的砝码,因此杜长富是有底气的。王老三看来忽落了杜长富当过自保主任这个事实,他没有意识到杜长富还有这一先天的优势,看来王老三犯了大忌,赢的希望是很渺茫的了。 做完了双方的笔录,办案的警察小张对整个事情就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个张警官年纪不是很大,也就三十岁左右,根据他的直观感觉,此事的责任是一半一半。那个老民警早就同他打好了招呼,希望在办案时能给点关照。他当然知道该怎么办事了,在机关里的人都懂得办事规则。“为人民服务”是第一位的,但仅限于文件中、报告里或口头上的冠冕堂皇的说辞。官官相护永远都是一个无需约定的潜规则,谁求不着谁啊,因此彼此都得给些面子。因此有时候私利就凌驾于公理,或者在不触犯法律、道义的情况下,只是稍微上下其手、有些倾向性,这还是很简单的,也很容易办到的。因此法律的公正性就或多或少的受到玷污了。但事是人办的,那没有个手高手低的情况呢! 因此王老三胜算的希望就更加的渺茫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