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全是好日子_第048章 晴空霹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48章 晴空霹雳 (第1/2页)

    高村长混迹“官场”多年,接触过行行*的人和事,可谓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他也深谙《厚黑学》的精髓,老谋深算,他当个小小的村长真是有点屈才了。他虽然从不看书,但喜欢听评书,尤其是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那是烂熟于胸。他最欣赏那里边的计谋与策略。

    但他最欣赏的人并不是智谋绝伦的诸葛亮,也不是狡诈多端的曹孟德,更不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他也不欣赏被后世尊为武神的忠勇盖世、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更不是性格鲜明、喝断当阳长板桥、一人独挡百万兵的莽壮人张翼德,也不是智勇双全、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赵子龙,他的偶像是那个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羽扇纶巾的周公瑾。

    他觉得自己与周瑜有神似之处,自己的性格和周瑜有某些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狭隘而自负。自己并未少年得志,也未英年早逝,更没有发出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概叹。自己在村中也从未遇到过有力的对手,但他就是觉得自己就应该是周瑜那样的人物,或许是因为周瑜有倾国倾城的小乔相拥相伴?还是因为周瑜在赤壁江边“谈笑间”就使曹孟德的百万大军“樯橹灰飞烟灭”的壮举?

    自己虽没有周瑜那样的丰功伟绩,但在村里的明争暗斗中自己始终掌控着大局,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自己也有许多堪称经典的得意之作,收拾王老三这一神来之笔只不过在自己经典战役增添一抹亮色。

    他对中国的谋术还有很有见地的。他看过打太极,那里蕴含着道家深厚的哲学思想,他不明白也根本就不想明白,但他懂得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并且运用的得心应手。打击对手就要不动声色,而且要一击命中要害,不给对方还手的余地。他对世界的理解就如同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不是黑就是白,并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就如同那两个鱼眼一样。

    现在张警官的取证工作已经结束。从几个人的证词来看基本上是一边倒,只有李老汉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几乎是各打五十大板,双方责任各占一半。张警官原先觉得李老汉的说法最客观,也最可信。但现在高村长的证词再一次倾斜于杜长富,这影响了张警官睿智的判断,也蒙蔽了他鹰一样敏锐的慧眼,原本在他心中的天平就打算倾斜于杜长富,现在再加上他判断的偏颇,法律的天平完全有利于杜长富了,张警官觉得这个案子很简单,杜长富根本就无需找人来求情,因为王老三虽然是挨了打,但他是主要过错方。

    因此张警官很快做出了裁决,这个裁决大大出乎王老三的预料。

    当王老三和杜长富同时出现在派出所恭候法律的裁决时,王老三很激动,他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他的眼神里也掩饰不住对杜长富的藐视,他的神态暴露出他内心的躁动。那就是小人得志时的猖狂,就是将对手一击致死的酣畅淋漓。他心里很痛快,起初不愿意把事情弄大,他本不想走到这一步,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得谢谢杜长富,是杜长富一步步逼他下了最后的决心。

    其实那也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贴在那是层障碍,阻碍了视线的延展,捅破了就可以洞穿那一面的所有秘密。他和杜长富如今已是彻底的决裂,没有任何的调解余地了,他高兴,他迈过了心里那道窄窄的门槛,他要给杜长富一次让他记一辈子的反击。

    王老三丝毫不怀疑法律的公正,他站在自我的角度,以弱者的姿态等待着沐浴法律的恩泽,法律一定会还自己一个公道的,他坚信。但他万万不会料到,他等待沐浴的不是温暖的阳光,而是从天而降的一盆冷水,这是否会动摇王老三对法律的敬畏、是否会撼动他心里的信念的根基,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当他听到那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结果时,他一定会理解那句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王老三心里很是得意,他觉得自己胜券在握,等待看到的将是杜长富霜打的茄子般的表情和嘴脸。这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给脸不要脸的下场。他还没有看到杜长富的惨败的景象,他心里就已经很快慰了,等一会看到之后将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场景啊,他的遐思飞离了他单薄的躯壳,神游于臆想的天空,仿佛一切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他就是那神通广大的如来佛,杜长富就是那个跳不出他的手掌心的孙猴子。

    和王老三相比,杜长富显得很平静,这种平静不只是表面,也包括内心,可以看得出,见多识广的杜长富的内心比王老三强大得多。杜长富心里其实也没有多大胜算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