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3/3页)
呵,这还得靠香港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行。”
“这个邓老可以放心。” “香港心向内地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邓老对于卫雄的话显然很满意,脸上笑容始终不减:“我听说你曾在多个场合公开鼓励香港工业转型,” “其中一个原因是背靠内地市场?” 到目前为止,卫雄觉得邓老说的每一句话,问的每一个问题似乎都有深意,或者说带着试探的味道。 包括现在这个问题。 对此卫雄心里坦荡荡。 就真实的政治立场来说,他肯定是完全倾向内地的,不仅是他自己心里这样想,卫弘道也这样要求。 作为一个思想传统的中国人。 虽然经历过一些灾难和不公,但在大义上卫弘道不会感情用事。 “没错。” “我对内地的改革开放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现阶段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但是大方向不会变。” “而内地的10亿人口无疑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不要说是高档消费品,哪怕是随便一样副食品乘以10亿,都足够让任何一个商人赚得盆盈钵满。” “庞大的消费市场就是内地政府最强大的武器。” “是内需也是出口竞争力。” “至于香港。” “香港的劳动力成本太高了。近年来,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逐年下降,而且未来只会更严重。” “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 “10年后,香港的工业将萎缩到一个相当尴尬的地步,但单靠金融、房地产等产业支撑的经济结构,” “在我看来又太过脆弱,而且国际竞争力不够。” “所以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是唯一出路,这也是任何经济体里工业的必然之路。” “例子有很多,西方国家基本都是这样。” 邓老深以为然的点头道:“你说的没错,这是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只是想顺利转型又谈何容易。” “确实不容易。” “我认为教育水平是其中一个关键,西方国家在二战后能迅速恢复国力,并且在科技方面占领制高点。” “关键不在于之前的工业基础,而在于全民的高素质。” “其中联邦德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而香港的公民素质和教育水平相对来说还是较高的,其中很多人,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 “就可以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目前香港缺少的就是研发能力,所以我收购了英国几家汽车公司和英国通用电气公司。” “英国通用电气可是世界有名的。” “未来内地企业可以跟英国通用电气多多合作。”邓老兴致勃勃的说道,显然对英国通用电气很看重。 这也难怪。 作为英国最大,世界排名前几的电器与电气类公司,英国通用电气掌握的大部分技术都远超现在的内地。 邓老当然会动心。 只是想让英国通用电气与内地企业合作可不是容易的事。 作为英国国防部指定的国防产品供应商之一,无论是技术出口,还是产品出口都会受到政府的监控。 若是合作对象是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更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尽管卫雄对英国通用电气拥有绝对的控股权。 “这点可能要让您老失望了,原因您也清楚,虽然现在内地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处于蜜月期。” “但对内地的戒心始终存在。” “想让通用电气与内地企业合作,恐怕不容易。当然,我指的的是技术合作,如果是产品,可能会容易很多。” “是啊,现在西方国家跟中国好,是看中了中国的价值。” “他们可愿意看到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邓老略显无奈的叹了口气。 “可笑有些人还以为和美国人百年好合,呵呵。” 卫雄不知道邓老说的‘有些人’是谁,也不打算问,而是开口说道:“不过我也做了其他一些工作。” “哦?”邓老神色一楞。 “前段时间我在新界的元朗买了一块土地,目前已经开始在做规划了,准备建一个工业园。” “初期计划是建设一条汽车生产线和一个研发中心。” “后期会把英国通用电气的一些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也转移到这个工业园。目前香港怎么说也还是英国人的地方。” “引入一些技术和设备还是相对容易的。” “这敢情好。” 闻言,邓老当即眼睛一亮。 目前香港还是英国统治的地方,虽已确定97年回归,但作为自由港,香港引起技术和设备自然远比内地容易。 事实上如今内地许多科研机构的科技设备也都是通过香港走私的。 至于卫雄说的工业园。 现在应该算是英国的,可等97年香港回归后,那就是中国的了,相当于中国科技实力的一部分。 “你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哈哈哈。” “邓老见笑了。” 卫雄也跟着笑了笑。 所谓的工业转型看似大义炳然,实则也有他自己的算盘在里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