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渐觉冰冻_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 (第2/2页)

地图,一份是北京市旅游地图,一份是交通地图。蓝唯爱随身带了一个包包,我单枪匹马,带了一些现金和几张信用卡足矣。

      我们去地坛,主要原因在我,但我大半是因为受了史铁生的影响。高中那会儿读书,陈思琪和我坐同桌,我们一起学习过那篇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散文《我与地坛》。当时作为一个比较感性的纯情学生仔,受其纷繁萦绕的情感困扰,一直念叨着将来有一天,一定要去北京看看老铁笔下的地坛的原貌,以及他的真身。

      十年前,中国的作家我大概喜欢两个,一个是鲁迅,一个是史铁生,后来又增加了一个余华。迅哥儿的小说比如《伤逝》、《阿Q正传》,抑或《狂人日记》都是百读不厌的文字。史铁生呢,如果想体会一下字字血泪和灵光乍现的感受,我推荐《我与地坛》与《务虚笔记》。余华的小说,我以为他前期的远胜于后期的,比如《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如今读来仍深感触动,后期的小说我并不喜欢。

      但鲁迅我是见不着了,日后有机会只能到他的墓上去,撒上一把土献上一束花。史铁生呢,我倒是还有机会,说不定这次来北京,在地坛里就能有幸遇见他,告诉他我曾经以及现在,一直都很仰慕他,如此而已。可惜大约一个月后,史铁生突发脑溢血病故,这成了另一个我必须到另外一个空间才能看见的人。余华呢,他一直就在那里,我想以后有可能,我还是会寻找机会去找寻他的。

      地坛作为北京的一个文化景点,我想在当代,它之所以能被太多人认识,大概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地坛也成就了史铁生。不过,在地坛出现在史铁生笔下以前,它存在的意义不过只是北京众多景观中,一个被人认识却不被记忆的地方。自史铁生笔下之后,它则具备了一个物体被烙上了一个时代记忆的符号,重新被定义的一个历久弥远的价值载体。

      我和蓝唯爱倒换了几趟地铁,出了地铁口,地坛公园很快出现在我们眼前。黑色的琉璃瓦,深红色的墙壁,我在记忆中搜寻史铁生笔下关于地坛的每一个细节上的描述,像寻找一个襁抱中的婴儿。我们慢慢走近,在门边的一个售票窗口停住。

      每人两元。窗内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妈,收钱后,递给我两张票。

      你们不是来看史铁生的罢?他好久都没来啦,听说他病了,在治疗呢。卖票的大妈高声吆喝道。

      太可惜啦!蓝唯爱受了我的影响,她原本和我一样期待着能在这园子里偶遇史铁生,如今听说史铁生很久没有来这园子了,不无遗憾地道。

      如果是当年,地坛公园能提供给你我的,应该还是一种朴素的氛围和情感。如果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者时间再向前一些都行,那么最早也应该是80年代末或是90年代初。

      料想,那时的地坛,还应一如寂寞的秋草地,上面覆盖着少许的秋华和黯然落寞的落叶,往来走动的人们,豁然走过寂寥如斯的地坛,偶然划过耳际的或许还只是一片落叶的声响,或是一声或清脆或沙哑的鸟鸣。

      然而,这一切都已不复存在。至少,绝大部分的苍老幽静的感情和心灵的触觉,都不再如史铁生笔下一般细腻和柔滑。想来依旧免不了人俗,我来这园中,大半是因为史铁生。然而夏季并不适合到这里来。

      墙壁依然完好,黯然的朱红色也绝非是断垣残壁色,我断定这里是经过了一场大规模的修葺。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里应该完全不是如今这个样子。古朴或许还在,然后一切都是浮华之下被掩盖住了的古朴和沧幽,已经商业化的地坛似乎不再能找到当初的踪影。

      夏季太过于燥热,深秋也太过于萧索,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到这里来。“那时候,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冷落萧条得如一片废地。”史铁生曾如此描写地坛的荒凉。不过,现在全然不再如此。

      两元一张的门票,蜡黄色的背景,青翠的松柏的绿色,仿佛一切都那么生机盎然。我后来将两张门票藏在钱夹里,纯粹当做纪念,但后来还是终于被遗失了。

      实际上,如今的地坛也确乎如此生机勃勃。不过所不同的是,史铁生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捕捉的符号。在万事万物都可能被商业化的今日,地坛早已被剥蚀掉最初的朴素,变身为一片斑斓五彩的喧闹工地。

      那个寂寥寂寞无奈的最初的地坛,已不复存在。青翠如幻梦细小的树叶,懒洋洋地摇曳在青石铺就的瓦砾般的小道两旁,令人有种人在梦靥中晃荡的感觉。路旁被圈养在花盆里的莲捧出硕大的叶子,在日光强烈的照射下,病怏怏无精打采的样子,使人有一种无法表述的游离感,仿佛这园子并不在我的脚下。

      返回碎城不久后,有一天我在新闻里听见播报,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病逝,不免伤感。我写下一段关于史铁生病逝体味,抄在这里:人们善于回忆逝者,而不善于拥有生者。有时候仿佛坐以待毙,去等待本应拥有的物人,一步步失去的那一件事的发生,然后孤坐哀鸣,其实本不应如此。有一天过了而立的年纪,才发现人生其实原本可以这样走,而非那般徒行,不是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