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 (第1/2页)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地坛作为北京一个极不显眼的符号,在我记忆中褪去,如同我曾爱过的几个女性形象。临近中午,结束了地坛公园的旅行,蓝唯爱想要尝尝北京地道的杂酱面,我们就在附近一家面馆解决了午饭。 下午要去故宫,中午必须休息会,养足精神。就地取材,在地坛公园附近开了个钟点房,冲了个澡午睡了半个多小时后,启程去故宫。 故宫是蓝唯爱强烈要求要去的地方,听她说小时候学习“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首歌,被普通话发音极其不标准的女教师带得走火入魔,一有空就对天歌唱,吼得惊鸿一瞥群鸟乱飞。 小学一年级没读完,距离二年级还有老长一段时间的时候,蓝唯爱早早树立了崇高而远大的理想:长大了一定要去北京的天安门去玩玩、去看看。她要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上,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 可惜转眼过去多年以后,蓝唯爱才有时间、有机会来到这个地方,从这里穿越浩瀚的时间,走入故宫的历史长河卷里去。 作为元明清三朝故都,故宫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后花园,全球各国的旅行者,飞奔至此地来,一睹一个王朝的浩瀚背影。我们很快到了天安门外,在眼前,故宫被时间侵蚀剥落了一层又一层的红墙厚土,以及崎岖不平的小石板青光碎道,都成了蓝唯爱眼中的中国古文明的沧桑化身和文化载体。 我们从天安门城楼下,几个如黄土高原上的瓦窑寒洞一样的入口,漫步而入进了故宫的内城。第一道关口是不收钱的,只在入口处有几个警察模样的人在维护秩序,目的是对入宫人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旅客们大都热情过度,如潮水般向里涌进,因之故宫里的每一片瓦一片砖,他们都抱有极大的窥探的欲望。 人潮如流,蓝唯爱脸上放射着奇异的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封建王朝皇帝当家做主的年代,皇帝每年选秀纳妃,普天之下百姓人家若想出人头地,除了考取功名,恐怕送女儿家入宫选妃,一定也是如这般旅行的游客一样,削尖了脑袋入侵皇宫。说不定真有走了风尘之运的家庭,其女得了皇帝宠幸封个一嫔半妃,再生个龙子龙孙,以带动整个家族兴旺光耀门楣。 初入宫门,在宫墙西侧,一个暗红色的展览馆矗立其畔。此时日光氤氲,人烟稀少,游客不如织,窗外门可罗雀。馆外大门口一棵小树上,一个喇叭在不厌其烦地广而告之,此乃慈溪的陈列馆。 我们去看看那个罢,人也少,最讨厌人多了,烦死了。蓝唯爱抱怨道。 我们遂前往。蓝唯爱拉着我,像牵着一个不懂世事的少年,直奔陈列馆。购了两张观光票,低头进入陈列馆,一股历史的妖气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散着清末的味道,像极了那些清剧里营造出来的氛围。 怪瘆人哟。蓝唯爱紧紧贴着我,低声在我耳边道。 我说没事,参观文物,又不是盗墓,怕什么。遂握紧她的手。 事实上,我好像也触摸到了这种奇怪的感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令现代人感到不安的感觉。不过好在是白天,参观客虽少,但门外就是卖票的人,对历史的敬畏尚不足以吓退我们。 馆内场地并不大,很快我们就转了一圈。其间,一个工作人员不时来回走动,四方正告游客:此地属文物重地,不能不得随意拍照。 拍个照还不给,我就拍,看能怎地!蓝唯爱小声反击,装模作样地来回踱步,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就“咔嚓”一张。相机关掉了拍照声,离开后拿出相机一看,还真拍了不少,可惜都太模糊了。 其实真没什么可看的。陈列馆空间不大,紧挨着墙的几个镜面不太干净的玻璃盒内,陈列着一批历史书籍上常用“精美绝伦”来比拟的古人所用的花冠或头饰之类。玻璃盒上,挂着一些明清时期的百姓所穿的宽大衣服。只是这些被束之高阁的衣服,其颜色完全不像现代人工开发的颜色,有点像香港僵尸题材的电影里的僵尸所穿的衣服。 随后去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参观,又去了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但随着旅客越发拥堵,大都走马观花也许是时代变迁的缘故,好几个大殿或内宫,移步入内稍事停步,很快就觉得脊背阴冷,脚底直冒凉气。 不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