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五十八章 再展身手 (第2/2页)
米,内部材质匀净细密,带有浅浅的萝卜纹,就这么一刀,八百元买的料子至少升值两百倍。 赵睿将其中一块切割成方形,仅有一面保留了乌皮外壳,另一面的断面修割成椭圆型,保留了三面乌皮外壳。将这两枚印章料交给高琴收好。 那块毛料切开后,露出的翡翠让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十公分宽的切割面上,露出两条笔直的、宽约三厘米的浓阳绿玉质,中间有三厘米多的间隔,两条长度不同,一条有五十厘米,一条仅三十多厘米,不过由于毛料没有切到最宽处,所以有可能绿色翡翠的宽度还要再宽些。 翡翠的种水也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有人说是冰种,有人说是蛋清种,也有人说是糯种。白山在旁边征求赵睿的意见,他则说是油青种,只是这样的绿色艳丽,色度匀净饱满,内部的颗粒细密,所以大家的见解不同。 另一边画了条线切割好,这块翡翠被搬到桌子上。围观的人都知道,赵睿以前雕琢的翡翠作品,都是最贵重的玻璃种,现在大家都想看看,这怪异的形状,材质中等的翡翠,他能雕琢出什么样的好作品。 用强光手电和放大镜配合着,将这块翡翠详细地观察个遍,拿起攻玉刀,从最宽处到切面外沿,将外面的灰黑皮壳剥离。这时,翡翠的半边外貌呈现,两条绿色的翡翠,长的一条宽度有五厘米,短的一条宽度有四厘米。 赵睿用攻玉刀在翡翠的表面划出一个轮廓,围观的人立刻知道,这是两支宝剑,一支长度八十多厘米,绿色的剑身长五十多厘米,宽五厘米,一支长度六十多厘米,绿色的剑身长将近四十厘米,宽四厘米。 在场所有的人见他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确定了这翡翠的雕琢设计,打心眼里佩服他的才思敏捷,正当大家都以为要将外面没用的废料切除时,赵睿却是直接开始雕琢。
一个小时后,一件翡翠雕琢作品完成了,两支绿光盈盈的宝剑平卧在石槽中,剑身截面为十面体,就算没打磨,光线照上去,看不到任何的折射波纹,可见,雕刻出的剑身是多么的平滑。 剑身中间为两条一厘米宽的平脊,长剑上篆刻着“藏锋”,短剑上篆刻着“寄情”;剑身为内凹的弧形,透出玻璃质感的剑刃宽约三毫米,寒光闪闪; 剑颚粗短,呈六边形,两边仅比剑身宽五毫米;剑柄圆形,上面的缠绳雕刻的错落有致;尾部为平头,呈喇叭口。 看着好像可以将宝剑从石槽中取出,但是大家都知道是拿不起来的,宝剑背面的平脊与石槽连着。 这件作品的雕刻的难度就在于剑身与石槽相连,如果是单单地雕琢一把宝剑,这里围观的人群中就有几十人会加工,而正因为相连着,那就必须将刻刀伸进剑身与石槽的缝隙雕琢,成型还必须与表面一致,这样的难度就匪夷所思了。 同时也正因为剑身与石槽相连,配合剑身上的文字,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有着意犹未尽的感觉。 一长一短两支宝剑,犹如一对游侠江湖的儿女,如今天下太平,两人结为夫妻,回归山林田园,将宝剑收起。 按赵睿的要求,高琴仅用鹿皮擦拭剑刃,其他地方保留原状。等这件作品被移到旁边桌子上的时候,大家争相涌上前,拍照留影。组委会派出警察,前来维护秩序。 一直站在赵睿身后观看的郭儒生、白山等人,在心眼里为这件作品喝彩,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同时郭儒生将他的雕琢手法与手册上记载的对比,融汇到自己的技法中,获益匪浅。 白山最佩服的就是赵睿这种打破常规的设计理念,刚才切开毛料第一刀时,他心头一片茫然,根本想不到能用来雕琢什么,等看到划出宝剑轮廓时,也以为会单单地雕琢两支宝剑,等到完成作品,白山也理解了赵睿的设计思路,作品不仅是精美绝伦,更有着让人浮想联翩的内涵。 第二件毛料外表为盐沙皮壳,重约二十五公斤,成椭圆型,刚才切开的一面大约十平方厘米,是非常匀净的玻璃种鸡油黄,如果全部取出,估计有十公斤以上,可谓价值不菲。 赵睿将毛料的外壳剥掉一半,开始正式的雕琢。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一座立体雕塑,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雕塑有两个人物,一位母亲单腿跪在地板上,正在给一位坐在沙发上的小女孩喂饭,小女孩一手拿着一台遥控汽车,一手正在推开母亲递过来的调羹,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而母亲面带微笑,正开口在劝道孩子。 整个雕塑生活气息浓烈,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动作协调,造型栩栩如生,盐沙皮壳雕琢而成的沙发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老公,这是我家的宝贝。”高琴一眼就看出小女孩是自己女儿,那位喂饭的一定是她。 围观的人群中也看出雕塑与现实人物的相像,这是赵睿为自己爱人和孩子创作的玉雕作品。有人心中暗暗盘算,这块极品玻璃种鸡油黄翡翠如果加工成手镯和挂件等,市场价值至少要五六千万。 华宝协的几位老者也坐在一旁观看了赵睿全程雕琢,为他的玉雕设计思路和手法叹服,几位玉雕的参赛者更是有所领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