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 纵横(一) (第1/2页)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干,窥细浪,雨潇潇。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琴音缠绵,女声娇柔,时而婉转动人,如山涧中的潺潺流水;时而忧郁悲伤,如林黛玉望月伤悲,看花坠泪;时而又勾人魂魄,如一根细丝,深深缠住你的心尖儿。 余音已落,满堂之中仍是鸦雀无声。 过了好一会,有人才回味过来,“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好词啊!真是好词!” “不愧是太子府上的伶人,这歌声哪是寻常花魁能比的了,古人云,绕梁三日,诚不欺我!”一旁的人附和道。 也有人叹息,“温公如此大才,竟然终生郁郁不得志,诚可惜也!” “盛唐之后,唯我大蜀继承正统,中原诸国皆蛮夷之邦,不修文德,穷兵黩武,早晚必亡!” 这间大堂内,上首坐着一个青年,一身锦衣华服,腰缠玉带,头顶七星王冠,面容俊雅,正懒洋洋的靠在一个美妾的身上,脸上带着一丝傲气,听着堂下众人的议论。 此人便是后蜀当朝太子孟玄喆,后蜀孟氏高祖孟知祥,于公元925年,灭前蜀王氏,被后唐庄宗任命为川中节度使,后羽翼丰满,后唐又慢慢积弱不堪,根本无力约束这等封疆大吏,称王称帝也就是早已注定之事。 后蜀传国已有两世,当今的天子便是孟知祥之子,孟玄喆之父孟昶,也是孟贻矩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蜀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自古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土地极其肥沃,粮产充足,物资丰富,再加上中原割据势力众多,常年征战不休,根本无暇他顾。 因此自后蜀立国以来,就一直没有发生过兵祸,也成为了众多文人墨客躲避战火的世外桃源,盛唐时的文风,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甚至有些泛滥。 刚才能听得如痴如醉的堂下宾客,自然是宽袍大袖的儒士,到了此时仍是一脸赞叹,摇头晃脑之际,似乎回味无穷。 大堂的中央,刚才的演奏的伶人已经退下,换上了十几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妙龄女子,正在扭动腰肢,翩翩起舞,蜀中本就四季如春,现在又到了阳春三月,女子身上的衣物,少的可怜,魅惑的rou体时隐时现,为这场宴会增添了无边的春色。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发,袜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孟玄喆一时兴起,也忍不住开口吟了一首诗词。 “好诗,好诗!太子果然乃当今大才,今日能得闻如此婉约细美之诗,真是不枉此行!”孟玄喆话音刚落,已有一名儒士起身赞道。 “太子此诗,前八句包含了,以前所有描写美人的佳作,后八句又从,面、唇、体香、发饰、腰身、娇语、媚态等各个方面赞叹女子之美,真乃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名面容有些放浪的青年儒士,显然比刚才之人,鉴赏水平更高一些,引得孟玄喆频频点头,大有知己之感。 “赵元明,你若能说出最后两句的用意,我才服你!”先前的儒士,见被对方抢了风头,心中充满不甘,上首的孟玄喆也起身端坐,兴趣盎然的看着两人。 赵元明起身环视四周,对着上首的孟玄喆拱手行了一礼,“多谢太子厚意,元明却之不恭!” 话说完,径直走到正在起舞的美女身前,一把抓过来一人,在女子的尖叫中,当场又摸又亲,胆大至极。 “哐当”一声,有的儒士已惊得吓掉了手中的酒杯,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纷纷扭头望向上首,此人实在太过大胆,虽然这些女子只是太子养在府中的舞姬,但毕竟与勾栏园里的姑娘还是有所不同,未经太子许可,做出如此出格的事,被打个半死,都是活该! 孟玄喆震惊的合不拢嘴,但他的震惊显然与众儒士不同,回过神后,反手抱过一旁的美妾,发出一阵开怀大笑,原来后两句诗词的意思正是美女正在自荐枕席,宾客可不要错过机会。 众儒士立场立刻改变,连连称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