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第四节 汉藏联姻 (第2/7页)
结果会怎样?” 喇嘛众臣:“是啊,大王,还是请您讲讲?” 喇嘛王:“后来,经过各国使臣的努力,唐王终于动心,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他说:‘球会的使臣们,谁最聪明,我就把公主许配到你们那里去。” 外交大臣:“大王。唐王用什么办法,来检验他的的智慧呢?” 喇嘛王:“考验的第一次,唐王派人牵来一百匹马驹,一百匹母马,叫使臣们找出马驹的mama,看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偌尔曼:“这么多马,要想辨认,那可是个难题?” 喇嘛王:“是啊,这得靠每个使臣的主意。当时,别个使臣都抢先跑去,他们把毛色相同的分在一块,只当是黄色的马驹就是黄色的母马生的,黒色的马驹就是黒色母马生的,白色的马驹就是白色的母马生的,结果都分错了。” 偌尔曼:“那是不是最后的结果?” 喇嘛王:“那能啊。西藏的使臣嘎瓦,最后去分。他先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当中去,马驹一看自己的mama来了,忙去吃奶。” 扎布:“这倒是个好主意!” 喇嘛王:“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地找,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偌尔曼:“头一次,嘎瓦是成功了。” 喇嘛王:“可唐王说:‘光是这一次不行。’。于是,又派人找来一百只小鸡,一百只母鸡,叫使臣们把哪只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都给认出来。” 喇嘛首相:“这就看哪个使臣能,怎样才能分清?” 喇嘛王:“在场的使臣都觉头疼,有的说:‘这种事情,小鸡又不是我看着孵的,怎么会认得出啊!’。也有些使臣不光叹气,还到鸡群里胡乱抓一气,弄得小鸡母鸡乱飞一阵,也没有一个对头的。” 扎布:“那这场配鸡还不撒戏?” 喇嘛王:“看你说的。主角还未登场,你着什么急。嘎瓦喂过鸡,他晓得吃食时,小鸡老爱跟母鸡在一块儿。于是,先把小鸡、母鸡分开,到喂鸡食时,把母鸡一只只叫到小鸡群中,小鸡一见母鸡,就跟着啄食去了。不到半天功夫,全认出来了。” 喇嘛众臣:“这个办法好!” 喇嘛王:“可是,唐王又出了一个难题。” 喇嘛近臣:“大王,那唐王怎样难为使臣们呀?这我可得记下。” 喇嘛王:“他要各个使臣,在一天内把一只羊rou全吃光,皮子还得鞣出来,还要喝一坛酒,自个儿走回住处去。” 偌尔曼:“这种事儿,也真不容易。谁的饭量有那么大,酒量有那么足,本事有那么好,皮子不但鞣出来,还要自己回到住处去?” 喇嘛王:“那时候,别的使臣连半只羊也没吃完,连半坛酒也没喝光,就胀得胀倒,醉得醉倒,一个个东倒西歪,洋像出尽,都不行了。” 扎布:“那都谁能过关?赢得唐王喜欢。” 喇嘛王:“嘎瓦呀。他去的时候拿一团线,把一头拴在住处的门闩上,边走边褪着线团到皇宫去。” 偌尔曼:“他拿着一团线,打的是啥主意?” 喇嘛王:“他足智多谋,边喝酒吃rou,边鞣羊皮,不知不觉地就把羊rou吃完了,羊皮鞣出来了,酒也喝光了。他虽然有些醉了,可是他边走边缠线团,还是走回去了。” 偌尔曼:“嘎瓦算是胜了?” 喇嘛王:“唐王派人来看嘎瓦,十分惊讶。唐王一听,也非常诧异。第二天,他又给使臣们出难题。给了一块很大的玉石,要他们把上边的一个洞眼,用线穿起来。” 偌尔曼:“这唐王真会出馊主意,他明明给他们的就是一块试金石?” 喇嘛王:“你呀,也是想的歪主意。这个玉石上是洞眼呀,很小很小,从这面到那面,曲曲弯弯,孔道很长很长。” 扎布:“大王,使臣们都是男人,拿针线可不是拿手活啊?” 喇嘛王:“有些使臣以为好穿,可是任凭怎么穿,也穿不到头。这可让使臣们发了愁。当时,嘎瓦也给难住了。他坐在大树下想办法。恰巧,一只蚂蚁从树洞里爬出来。他灵机一动,有了办法。轮到西藏使臣穿玉石时,嘎瓦把线栓在一只蚂蚁的腰上。然后,在另一头洞口边放些蜂蜜,再把它放洞眼上去慢慢吹气,蚂蚁为吃到蜂蜜,一步步地往里爬,整整四天功夫,才从那个洞眼爬出来。” 扎布:“啊,大王,我明白了。蚂蚁腰为什么细呀,就是那时候穿洞眼,给勒细的。” 喇嘛王:“你真是会意。蚂蚁替嘎瓦把玉石穿通了,功劳很大,所以,嘎瓦才把蚂蚁带回家,从此,西藏就有蚂蚁了。” 偌尔曼:“这个创意很好呀。那这次使臣是否可以把公主迎娶走啦?” 喇嘛王:“那能呀。嘎瓦把穿好的玉石,送给唐王看。唐王说:‘还不算,考验还未完。’” 喇嘛众臣:“那西藏的使臣怎么办?” 喇嘛王:“等了几天,唐王有出了难题,对各个使臣说:‘现在,我把五百个姑娘来,文成公主也在里面,你们都去挑选,哪个认出来,我就把公主嫁到哪一国去。” 纪蒲泰:“这次,各国使臣会有啥主意,把公主迎娶回去?” 喇嘛王:“嘎瓦当时也没主意,心里着急。” 扎布:“这事儿,还真难办!” 喇嘛王:“虽说嘎瓦以前到过内地,可他也没有见过文成公主。” 喇嘛首相:“他怎么会有把握认得出呢?” 喇嘛王:“后来,他出重金找到一个汉族老mama,对她老人家说:‘唐王叫我们去认文成公主,有五百个穿戴一样的姑娘在一起,我怎么认得出呢?老阿妈,帮帮忙吧。” 喇嘛近臣:“嘎瓦的请求能实现吗?这种很难的事儿,我得记下。” 喇嘛王:“老mama愿意帮助嘎瓦,因为,她的女儿在宫里当侍女。就告诉嘎瓦:‘在认公主的日子,一半姑娘在前边,一半姑娘在后边,文成公主在中间。她的脸蛋好看,眼睛黑亮,牙齿整齐,眉鼻秀丽,凝思神秘,头上有两只蜜蜂在绕圈,一只是金蜂,一只是玉蜂。” 偌尔曼:“嘎瓦竟遇到这样的好事情?” 喇嘛王:“一是他的命,二是他聪明。挑选的头天晚上,别的使臣到处打听,可没有得到半点风声。” 外交大臣:“那他们还不祈祷神灵?” 喇嘛王:“神灵不给他们沟通,因此,他们很难成功。挑选的时辰到了。宫殿站着五百个姑娘,穿戴都一模一样。使臣们都拿着一杆小旗。” 偌尔曼:“他们拿小旗,是何意思?” 喇嘛王:“使臣要选中哪一个姑娘,就把小旗插在她的背上。” 喇嘛众臣:“那最后的结果怎样,文成公主能否选中,带回西藏?” 喇嘛王:“你们先不用慌。当场,别的使臣抢先挑选,每个人都找到了一个姑娘,但都不是文成公主。” 扎布:“那是他们糊涂,没福,才挑选不出文成公主。” 喇嘛王:“可嘎瓦胸有成竹,拿着小旗在姑娘们的身边,走来走去,在拿定主意。但他还是装着决定不了的样子,因为,他早就看见,有两只蜜蜂在一个姑娘头上绕着。他认出她就是文成公主。就从容不迫地走到公主身旁,把小旗插上。” 纪蒲泰:“文成公主被选上,唐王还有什么可讲?” 喇嘛王:“西藏使臣解开了所有的难题,达到了唐王的满意,他暗暗称奇,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藏王就更智慧能干了。于是,他答应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 偌尔曼:“啊,这就是颂赞干布派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