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睿著那么远这么近_第四章(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1) (第4/5页)

十五送祖先回山”的风俗,S奶奶无论如何都不肯离开家乡陪我们到城里过年,只有我们回家乡陪她这一种选择。所以,孝顺S奶奶对我们来说,就是笑着回家陪她过年,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每年回来过年,S奶奶的整个春节就都是快乐的。今年,从S奶奶无比开心的笑容中,我们知道这个年就算过好了。

    由S爸的思儿泪,我想起,我曾和他一起看过的电视剧,里面演员范明饰演的父亲说过一句话:“儿子想念老子是假的,老子想念儿子才是真的。”当时,S爸说这个民工父亲说的应是普世真情。还有,我俩曾共同欣赏过一则电视公益广告:一个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当众将餐桌上的水饺装进自己的上衣口袋,并自言自语地说,他要带回去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最爱吃饺子了。视频之后,打出一行字:“他忘记很多事情,但他从未忘记爱你。”当时,我俩还讨论过“父子之爱”的话题。我还想起,S儿出生一个月后,我俩抱着他去打第一针疫苗,在汉口中山大道游艺路旁的新路33号,护士打针时,S儿只小声叫了一下,S爸瞬间泪流满面。

    我有时也想不通:S儿是我怀胎十月忍痛生下来的,S爸他一个做父亲的,怎么就如此时刻在心呢?

    也许压根就用不着解释,这就是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所系吧!

    人生在世,会做许多事情,也会有多个岗位。这所有的岗位,都可以代替的,唯有父亲和母亲,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回汉后,我收到一则微信:“养育一个小屁孩就像发射卫星,花费十几年心血确保每个环节和数据的正确。最后一朝发送成功,考上大学,然后卫星就消失在茫茫的外太空,只剩下定期不定期的发回来一些微弱的信号:给点钱、给点钱……把钱发给了卫星,叮嘱吃好穿暖。卫星又发回来微弱的信号:别啰嗦、别啰嗦……等信号稳定了,又要花一辈子的积蓄帮他建立空间站。如此坑爹的事情,国家居然还号召大家造两颗。”看完,我笑了好半天,并笑出泪来。

    我迅速传给S爸和我原来的女同事分享。他俩给我的回音几乎一致:幸亏我们两家的儿子还没“坑爹”。

    微信只是如此一说,博人一笑。可一旦哪对父母真的有幸制造了两颗这样的卫星,我相信,他们依然会不管不顾地将这微信的笑话忘到九霄云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并十分乐意被二次“坑爹”。这就是做父母的本能反应。

    如期回汉后,我上网才得知,一则“上海女子因江西男友家中晚餐而分手”的新闻铺天盖地。一时间,中国农村好男儿的好端端的美丽乡愁被这“上海女子”闹得蒙上了一片愁云惨雾。后来又证实,这女子不是上海的,她也并非未婚,而是邻省一个和丈夫吵架的怨妇。但她独自留守城市,没陪丈夫回农村老家过年,这个确实是真的。

    SQ,知道我们为什么每年春节要回乡过年吗?

    因为家乡有S爸的亲娘,因为家乡寄托着S爸生命里最厚重的情感。所以,每年春节,S爸都要携妻带子赶回家乡,陪同他的亲娘住上几天。孩儿陪伴父母,说到天边都是正理。

    回想起来,S儿从小到大,除了要准备高考的2010年春节和赴新加坡求学不能回国与我们一起度过的四个春节,其他的很多年都是甘心情愿、心情欢畅地陪同我俩与他奶奶一起过年的。他从没嫌过奶奶家的贫、穷、困、苦。以前,去奶奶家的路还是泥泞路、下雨车子会打滑下陷。几年前,我们还没能力给他奶奶家新建一个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卫生间,睡的房间会漏风,睡觉还必须盖两床厚重的棉被……

    我想起,S儿2010年10月24日被新加坡大学录取之后,消息很快传到家乡。只知道武汉有个傅家坡的家乡人给S奶奶说,你的孙子S上的是傅家坡大学。

    我们回家听说后哄堂大笑,再三说是新加坡,不是傅家坡。从此,S奶奶记住了有个国家叫新加坡。

    2010年11月12日-27日,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在中国广州进行。有一天,S奶奶很高兴地对我和S爸说,S儿要去的新加坡就在里面。我俩听到后,简直欣喜若狂。

    本届亚运会共有45个亚洲国家或地区参与。本是文盲、从来也不关心运动会的年近八旬的S奶奶,记住了有个参赛的国家就是新加坡。

    这与是不是文盲、有没有文化、关不关心运动会都毫无关系。这就是血脉相连,这就是亲情。因为新加坡有她的亲孙子。在亲情的平台上,她就是最高学历,我们后代只能仰望,无法企及。

    我还想起2013年春节,S儿因为要去日本交流一学期,刚好有时间与我俩一起回乡,陪他奶奶过年。正月初四,由S爸的弟弟开车,车行40公里弯弯山路,我俩带S儿去拜访了现任新加坡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永贵教授的母亲。高教授是新加坡国家引进的专家型人才。他曾在荣获诺贝尔奖的英国科学家身边工作。我们到达他的老家麻城市乘马岗乡时,他的父亲已被他接去新加坡过年,母亲因为下肢瘫痪,行动不便,日常起居都是他的哥嫂悉心照料,平时就住在他哥嫂家的楼房一楼。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坐着轮椅,满面的笑容,透着慈祥的光芒。

    我们带S儿此行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去看一看高教授位于大山脚下的旧居老屋。那是一栋简易土砖平房,大门及屋檐多处破落,屋里的地面凹凸不平。他每次回老家探亲,就住在这里。据他的哥嫂说,不止我们,还有其他人也曾带着孩子去取经、去感受,并接受高教授“挑战自我,勇于拼搏”的故事的熏陶。

    我的感受是,高家老屋,既不如也是麻城农村的S奶奶家,也不如还是麻城农村的我的娘家。但S儿却说,不要看表面的屋有多破旧,而要看从屋里走出了什么人。

    我和S爸听后,会心一笑,真是不虚此行啊!

    2015年春节,S儿大四,毕业实习和设计都快结束,时间较为充裕,就赶回家来,依然陪我们回奶奶家过年。因Q爸Q妈在日本,我们回汉后,正月初八,S儿乘机先去青岛与QQ会合,后去淄博,陪Q姥爷姥姥,一直到正月十六才回汉,然后返校。我想,这次应该算是他陪我们一起在奶奶家过的最后一个年吧,因为,他与QQ的婚事已定,只差去履行一个结婚的手续了。可是,他说不。

    今年春节,他和QQ都想与我们一起去陪奶奶过。后来,还是在我们的再三劝说下,首先是出于安全考虑,其次还可以避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