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1) (第5/5页)
中国一年一度的火车、飞机加摩托车的全民大迁徙高峰,舟车劳顿,票不好买,还出奇的贵,又是何苦呢?总之,回与不回总关情,同不同意全是爱。最后,他与QQ商量,终于与双方家长达成了一致意见,还在前面加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春节假期很短,两人都有事”,都不能回家过年。这就是让我疼爱不够的两个好宝贝啊!其实,我和S爸心里知道,S儿就不说了,QQ如果陪我们回乡,S奶奶家的有限条件,怕是要委屈她了。可QQ根本就不拿这有限的条件当一回事,只是因为孝顺才遵从了我们的意愿。 同是贫瘠的家乡农村,同是凝聚亲情的春节团圆,有的人蓄意逃离,有的人虔诚前往!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和体悟,真的完全不一样啊!就看你的心是怎么想的? 我个人认为,这“上海女子”还是太过青春年少,少不更事,年少轻狂,年轻气盛。一如当年的我。 当年,记得我第一次陪S爸回S奶奶家。与“上海女子”一样,我也受不了,我也想逃离。 那时,我真不懂事,只看到S奶奶家外在条件的穷和苦,却没在意S奶奶及全家人对我的欣喜、善待和高看。随着我慢慢成长和成熟,我心里才逐渐有所醒悟。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谁没年轻过,好在我有爱。我会反省,也会感恩,更会换位思考。 我很有幸,我碰到了一直说我是好媳妇的婆婆。其实,她的每一个儿孙,对她都很孝敬。在我看来,无论她当年不得不送S爸到舅父家寄养,还是她后来没能帮我照看S儿,我都要非常感谢她生了我最爱的男人S爸。她给予S爸健康的生命和身心,本就是高大的恩德,足够我感恩她一辈子。 幸亏,我醒悟得还不算太晚,转变得也不是太迟。可以设想,假如当年我与S爸刚结婚时,也像虚假报道中的“上海女子”一样,仅仅因为看不惯丈夫出生的农村贫苦的生活现实而迅速逃离甚至于离婚,那真是太过草率和不值了!假如那样,我到哪里再找得到像他一样优秀并一直宠我爱我的夫君啊! 当然,“上海女子”如果能征得丈夫的理解和同意,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也未尝不可。人生之路包括婚姻之路还长着呢,如果因为一次返乡的一己看法而了断自己的婚姻,未免近似儿戏。 现在的我,已见不得那些瞧不起或者欺负乡里人的城里人。他们凭什么啊?像S爸一样,从娘胎里带出、在田地里生根的农村人的勤劳、朴实、善良、感恩、忍让和厚道等优秀品质,他们有吗? 也许S爸还有这样或那样一些缺点。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懂得“不完美就是完美的一部分”,我要的就是越来越珍惜感情、理解人、体贴人,能够经常换位思考、为我着想的S爸这样一个完整的男人。 今年是我俩结婚28周年。28年共苦同甘,我的郭哥越来越沉稳内敛、厚积薄发。这就是来自乡村的男人独有的往往不会轻易显露于人的优秀特质。 爱人和家乡一样。来自乡村的S爸,我爱您!生我郭哥的婆婆,我爱您! 我们每年多次回乡的意义和唯一主题就是陪S奶奶,给她添置生活所缺,送给她亲眼看看,她的儿、媳、孙都很好,不用挂念。而我们再孝顺,接她老人家来城里,她住不习惯,最多两周就又吵着闹着强烈要求回乡下。孝顺=笑顺,我们只好笑着顺其自然。 S奶奶在哪,哪里就是家。家乡再苦,我们仅只是回去住几天。她却日如斯,夜如斯,天天生活在这里。实际上,每年回家,她待我如上宾,什么都不用我做,我还有什么理由不陪她过个安心顺心又舒心的快乐年呢?与长长的一生和相对较长的一年365天相比,我们春节回这里住的时间再长也是短的。 是的,目前我们父母生活一辈子的农村和我们从上大学或打工开始就已习惯了的城市还是有差距的,有的地方甚至于还相差很大。不说别的,听S爸说,他所在的“三万活动点”湖北襄阳宜城的农村,就比同属湖北农村的S奶奶所在的乡村要富裕得多。 心理咨询老师说,“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人与人都不一样,更何况由众多人组成的城市与乡村呢? 不过,近几年来,尤其是今年,在每次回乡去看望S奶奶的路上,在每年正月初一去拜年的每一个家里,我和S爸已看到,无死角、村村通的水泥公路,每家厅堂悬挂的“家和万事兴”“八骏图”和“幸福人家”等尽显女主人女红手工的十字绣,村头或农家大院随处可见的欢快的集体舞蹈,还有原来撂荒多年的野畈草地,如今已平整为2000余亩农光互补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田园片区。这些场景,为今年“上海女子”的虚假怨言、博士的返乡笔记、“安徽农村新春豪赌见闻:一年打工钱不够打牌钱”和“农村彩礼动辄数十万,大龄男性结不起婚”等多个新闻联合制造的“糟糕乡愁”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们还看到,由我们这些城市返乡人亲自带回的一次性碗、筷、杯、盘、桌布和各色塑料袋等而形成的餐余垃圾,日积月累,近年来几乎遍布在家乡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污染了良好耕地和本已越来越稀缺的农村水源,有的村民甚至于连吃水都很困难,有的村民家的吃水有一股异味。我们有没有反躬自问:父老乡亲包括自己的亲生父母,连一日三餐的吃水都成问题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常言道,“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青山绿水,是乡愁的寄托。针对我们看着不美、有的城里生活惯了的儿媳及子女不想回、有的无可奈何好不容易跟着回了却想逃离的家乡,我们不能只是满嘴的埋怨却无任何行动,也莫光说不练。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让我们把自己聪明才智和有效能力都充分地发挥起来,总是可以为改变家乡现状做点什么的。像在汉口丝宝集团工作周鹏飞,今年他回到浠水县巴河镇锡山村俞仓塆的老家过年,看到四处杂草、遍地垃圾,心里很不是滋味,召集了同塆子里的几名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商量对策,并连夜起草了,得到了塆内外众多热心人士的响应,短短几天便筹集到15万多元改造基金。2月18日,他在手机上看到了老家村干传来的开工照片。这样,我们及后代子孙记住的就不只是愁,而是人心所向的“美丽乡愁。” 见贤思齐。我们这些还有父母健居乡村的人,连同所有的“上海女子”及其儿女们,也该拿出自己的行动了。 但愿,接下来的每一个春节,人们的心,都情不自禁地朝着父母所在的生我养我的越来越美丽的家乡飞奔。 S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