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目标 (第2/2页)
电视屏幕上出现天气预报之前,忽然转出一个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的NMC; 不太谙熟英文的网民,不但熟练地cao作刻着Del、Tab、Shift的键盘,而且嘴里说的正是这些玩意儿; 偶尔也有一些颇为滑稽的景观,那就是出现一串不中不西的洋字,比方街边的小铺子,门口竖立着一个很漂亮的招牌:MusicTeaSeat 哎哟,这闷葫芦卖什么药呀?只有常上茶楼“饮茶”的人最聪明,一眼就看出这是“音乐茶座”…… 这就是西方语言入侵的战果,这就西方语言大胜汉语后在拥有至少五千年生活史的汉字世界里出现的语文奇观。 奇就奇在说者用者的那种自然神态————说得那么怡然,用得那么坦然,仿佛他生来就是这么说的; 奇就奇在老太婆说CT的时候,就如同她自出娘胎就会说“西”会说“梯”那样顺口,其实她根本不知这CT或她口中的“西梯”是何物; 奇就奇在说者用者并没有因此捞到几文钱却津津有味地把这些似懂不懂的英语单词、复合词或缩略词、压缩词唠叨个没完; 奇就奇在没有任何“红头文件”规定必须如此做,当然更没有谁下过命令非如此做不可,更不必说立法机关从来没有立过这样一种法规。可是人们做了。人们甚至不自觉地这样做了。 面对这种语言新景观,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赞成部分采纳者有之。没有什么人或什么团体做过“民意调查”,也许官员们提倡百家争鸣,犯不着去多管闲事————而且这样说了用了,也绝对死不了人,更不至于亡党亡国,况且当今世界也不兴上纲上线,因此这种语言奇观得以继续展现。
这种语言新景观,要是用喜欢炒作的小报耸人听闻的大标题,那便是:英语入侵“汉语”现代汉语的领地。(节选自陈原的“汉语领地上的新景观”) 记得有一条新闻,一家在华的美国公司规定,以英语为工作语,就算两个人都是华人那也必须说英语,否则就会罚款或者开除!此事没有引发什么波澜,毕竟与汉语相比,国家重视英语,谁还能挺直腰板让外国人尊重自己说本族话的权利呢! 不过另一件事却弄出大波澜:2000年3月,巴黎戴高乐机场,决定空中调度全部使用英语,哪怕驾驶员和地面调度都是法国人,也坚持使用英语。原因倒不是让双方习惯英语,而是其他国家驾驶员一直抱怨,弄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心里有点烦,视出入戴高乐机场为畏途。这种抱怨没有道理,戴高乐机场每年起降46万架次,一直用双语,从来没有出过危险。但是空难太让人害怕。上个月俄国客机与瑞士货机因高度调度误会而对撞,人们第一个怀疑就是语言障碍:“讲错了”或“听错了”。 机场如果出于纯技术原因只用英语,不会有太多异议,毕竟人命关天。《华尔街日报》很不明智发表了一篇文章,嘲笑法国官僚到今天还为这种事情伤脑筋,意思是他们不识时务。此文引起加拿大魁北克省语言部长大怒,声明“七百万魁北克人决不向语言帝国主义投降”。 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是神授的,甚至诸神或上帝也使用这种语言,因此民族语言人神共享。难道现在全世界的神袛得学英文?已经让出天空,还得拱手让出天庭? 同样,汉字也是现代人与祖先神灵共享的语言,她是华夏子孙的共语,乃‘精神纽带’,能将各地方言不同之华汉人,结合一处,使其成为一统之大汉族。主张以字母代替中文.宣扬西方文字入侵无害之人,非具有侵略野心之国际阴谋者,即系为虎作伥之汉jianian走狗。 如果他们不能够消灭汉字,就不能达到分裂汉族的目的;民族如果不分裂,他们‘分而治之’的侵略原则,又怎么能实施呢?所以,在对华进行文化入侵的过程中西方人最注重的就是文字入侵这一方面。 既然汉语对华汉这么重要,华汉政府理所应当的特别注重汉语的保护。不过从全民学英语的疯潮和英语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声中,可以看出汉语在华汉只是作为一个悲剧而存在。 想着现在英语在华的超国民待遇,张牧的心里就愤愤不平!他紧握着手中的光脑决定,在阻止西方文化入侵的战场中自己首先要打掉英语这面文字入侵的大旗,最终把英语这个恶棍赶出华汉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