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隐患 (第3/3页)
知这些火器是葡萄牙人的,当然,明朝称他们为佛朗机。
早在正德六年的时候,葡萄牙侵占了满剌加,到了正德九年,葡萄牙的一支船队到达珠江口沿岸,要求登陆进行贸易,但是没有得到当地官府的批准,后在水面上与大明商人交易,同年葡萄牙海盗商船直接侵占屯门海澳,并在此修筑工事,设刑场,制火器,刻石立碑以示占领,当地居民怨声载道,纷纷向官府告状,并要求迁移至别处躲避佛朗机人的欺凌。 后来朝廷官员也认为佛朗机人扰民甚重,要求对葡人进行驱逐,正德十五年,御史丘道隆及御史何鳌都曾向正德皇帝上奏要求驱逐佛朗机人,但由于正德皇帝对佛朗机人有好感而不了了之,直到正德皇帝驾崩,他们地奏折才有了下文。 正德皇帝病逝,杨廷和主持朝政,接到官员们的上报后,出于安抚当地百姓之心,杨廷和下令官员尽快驱逐佛朗机人,并再不许其入境,广东海道副使汪奉命驱逐佛朗机人,而此时葡萄牙人已占据屯门岛附近若干年,自然不愿意轻易离开。 汪也料到这种情况,因此先加强了军事力量,在完成备战后,汪对葡萄牙人宣诏,要求葡人尽快离去,但葡人对此并不理会,于是汪派军队驱赶葡人,遇到抵抗之后,更是亲自率军民猛攻葡人船队。 虽然失利过一次,但是战事自然以汪大胜为收场的,至此,大明收回被葡人盘踞的屯门岛及经常滋扰的屯门海澳及葵涌海澳,在将此事汇报兵部之后,朝廷给予汪嘉奖,而汪自然也兴高采烈的将收剿葡萄牙人的一些战利品运往京城,这是证明自己没有撒谎的同时,也让朝廷官员们分享一下胜利地喜悦。 看到战报之后。张信有些感慨起来,攻打一个小岛,居然出动船只五十余艘,军士四千余众,民壮更是高达数万之多,而且还是失败过一次之后。欺负葡萄牙人少,而且正逢雨水天气,葡萄牙船队火炮失利后,这才获得最后胜利地,虽然战报上没有提及自身伤亡情况,但是张信也猜测得出来,伤亡的人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 不管怎么样,大明朝廷再次迎来胜利,张信有时候也在想,可能就是在这么接连不断的胜利下。大明朝廷这才越发不重视海外的威胁吧,毕竟在大明君臣百姓心中,盘踞北方的蒙古胡人才是心腹之患,海外蛮夷离他们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不过大明地君臣百姓猜测也没有错误,反正数百年之内,中原的敌人永远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不论是谁占据中原建国称帝,这个观念在三百年之内,无疑是正确的,毕竟没有谁会和张信一样,能看到几百年后的事情。 “火炮是铸成了,大人准备什么时候试炮啊。”李构微笑问道。其实火炮鲁成早就已经仿制成功,只是为了力求完美,鲁成反复实践重铸,直到几天之前这才铸造出一门让他满意地火炮来,经过调试之后,想起张信之前所说地话,这才让李构来请人。 “这到是个难题,不能在京城内试炮,免得惊扰百姓。可是私下将火器带出京城,让御史言官知道了,少不了向皇上参奏,这也不好。”张信也清楚,朝廷连刀枪之类的冷兵器都不许民间携带,更加不用说杀伤力惊人地火器,自己想带门火炮出城,没有兵部的批示,恐怕连军器局大门都出不去,更不用说京城城门了。 “鲁兄也说过。虽然他将火炮铸成。可是火炮没有在军器局内备案,不能到郊外地军营校场试炮。其威力如何他也不清楚,希望大人想个办法,以好让他解心中之惑。”李构微笑说道,心里也有些好奇,平时总是听鲁成吹嘘火炮有多少利害,可是他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自然也想满足心中的好奇。 “鲁兄也没有试过火炮?”见李构点头之后,张信兴奋的心情慢慢冷却下来,没有经过实践的火炮还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弄不好有炸膛的可能,虽然相信鲁成地技术,可是发生事故的机率并非没有,这可要好好斟酌才行。 “李兄,你回去告诉鲁兄,让他把新铸好的火炮和洋夷的原炮装好,过几天准备到郊外试炮,弹药也要准备多些,也好试验一下火炮的承受能力到底怎么样。”考虑片刻,张信马上有了决定,并取消了亲自试炮的打算。 “大人,鲁兄说过,试炮可不是儿戏,要有宽阔地场地和懂得使用火炮之人才行。”李构提醒说道,也没有询问张信准备怎么行事,因为李构心里清楚,既然张信答应下来,那么自然会办法解决一切问题的。 “李兄,放心,这些我自然明白。”张信笑道,如果没有专人在旁,自己也不敢以身涉险,现在自己可是有家室的人,可不能逞强,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那好,我就先告辞了,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鲁兄。”李构拱手说道,工部官署人来人往的,而且还不时有人往客厅内投来好奇的目光,或者深究的注视,也不是什么畅谈之处,李构听到准信之后,当然也不想继续待下去。 “李兄慢走,等我的消息。”张信也不挽留,将李构送出官署之后,拱手说道。 李构离开之后,工部官署重新恢复了平静,只是上下官员看张信的眼神中多少带有几分异样之色,张信也明白这些人是在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对李构这么客气,不过张信没有这个必然向他们解释,只是坦然自若的返回主事房中继续看起书来。 黄昏回到家中之时,张信先到书房之中提笔疾书,然后让仆役将书信送到武定侯府之中交给郭勋,既然要试验火炮,有什么地方比郭勋地军营更加方便安全,而且以郭勋的名义运送火炮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有人知道了也不会深究理会的。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