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_第365~366章 战争临界点【两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5~366章 战争临界点【两更】 (第4/4页)

系统,意外发现了超短bō,随后特斯拉又发现了微bō。超短bō和微bō都不能从电离层反射,具有直线传播的特xìng,能穿过电离层。它们在地面上只能以视线距离传播。特斯拉和马可尼利用这种特xìng开发了多路无线接力通信。超短bō接力通信可以传送30路以下的无线电话,微bō接力通信可以传送几千路电话。所谓接力通信,就是在直线视距范围内设立一个中继站进行接收转发。通信距离越长,设立的中继站越多。

    由于特斯拉他们研制的无线电通话系统还非常原始,虽然可以做到跨洋通讯,但是设备臃肿庞大,无法做到民用化。不过,中华帝国的超神弓战列舰,其舰岛高达25米,海军部为此在主力战舰舰岛上安装这种无线电通话系统。

    以前,中华帝国海军舰队司令部只能通过无线电报方式跟各舰进行联系,如今,舰队指挥官可以直接用无线电专用频道直接跟各个分舰队、各战舰的指挥官进行通话,传达命令,对于作战半径已经超过20公里的战列舰来说,这种无线电通话系统可以帮助舰队指挥官及时有效的调整战术队形。

    海军除了黄山级航空母舰和宋级超级战列舰之外,轻巡洋舰方面没有太大进展,主要是轻巡洋舰在主力舰的炮口下,挨一炮就沉,因此已经退出主力舰决战,成为海上护航战舰。为此,中华帝国海军的风仙级轻巡洋舰依然胜任这个绝sè,后续风仙级轻巡洋舰陆续安装了先进的燃油锅炉和蒸汽轮机系统,航速达到32节。早先的风仙级轻巡洋舰也陆续升级改装,航速也从提升至30节,完全可以升任护航、稽查和宣誓领海主权的任务。

    驱猎舰方面,中华帝国海军在暴风级战列驱逐舰的设计蓝图上,将鱼雷发射装置减少到两座双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腾出的空间用于新增一个主炮系统,改为暴雨级驱猎舰。

    这样改装后,新的驱猎舰的标准排水量1367吨,满载1828吨,主尺度为米动力系统采用2台帕森斯10式齿轮制动式蒸汽轮机,3台迪塞尔高效柴油专烧锅炉,输出功率为38000马力,设计航速35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火炮方面,采用4座双联装光华10年式127毫米55倍伸速射炮,5座双联装25毫米高平两用速射炮,2座双联装米勃朗宁机枪。鱼雷方面,搭载双联装610毫米红头鱼雷2座。反潜方面,搭载深弹投射机8座,滑轨2条。

    暴雨级驱猎舰吨位回落到了1500吨级,主要是考虑再增加排水量就会超过轻巡洋舰,中华帝国海军部对于轻巡洋舰和大吨位的驱猎舰持有不同意见,因此造成暴雨级驱猎舰吨位被限制,无法达到暴风级战列驱逐舰的3000吨级和39节的超高航速,不过该级驱猎舰进一步扩大了续航力,使其可以担任舰队驱猎舰跟随舰队远洋作战,同时也可以单独为远洋船队进行护航,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舰队驱猎舰。同时,其搭载更强大的反潜武器,专门用于针对xìng能达到国内晋级潜艇水平的国外潜艇。

    中华帝国海军将陆续建造100艘该级驱猎舰,用以替换老旧的飞鱼级驱猎舰和西北风级驱猎舰。

    潜艇方面,中华帝国海军因为没有潜艇方面的对手,国外潜艇的研制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是〖中〗央情报局的报告中显示,欧美日等国的最先进的潜艇不过刚刚达到中华帝国的西汉级潜艇而已。

    而中华帝国海军的反潜驱猎舰已经更新至暴雨级,对手是中华帝国最先进的晋级潜艇,中华帝国海军现役的东汉级潜艇完全具备对欧美日潜艇力量的优势地位,因此海军部在巨舰大炮主义的熏染下,潜艇发展被搁置,晋级潜艇仅仅开工建造了10艘,用以替换老旧过时了的夏级、商级、周级和西汉级潜艇。海军原来服役的82艘东汉级潜艇,如今只剩下49艘,这样中华帝国海军只有59艘潜艇。

    如此少的潜艇都是海军部不重视所致,虽然霍兰和莱克等潜艇科研人员们对此很是不满,但好在没有削减他们的潜艇研发经费,他们继续开发xìng能较晋级潜艇更加先进的隋级潜艇,不过因为没有潜舰队的作战经验作为参考,他们的研发进度开始放缓,似乎再次遇到了瓶颈,需要一场战争来刺jī他们的灵感,找到晋级潜艇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升级。

    不同于帝国海军装备更新速度,他们有着巨额的科研设计经费支持,帝国陆军的科研经费相比较而言,国会给他们的拨款还不到海军拨款的一个零头。

    不过,陆军并没有气馁,在他们眼里,海军再牛叉也飞不到陆地上来,陆地上还是由陆军说的算。

    陆军部的科研经费虽然不如海军,但是陆军部也有拿得出手的革新成果。

    战车,作为陆战之王,中华帝国皇帝对其非常的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帝国陆军全力开发战车项目。

    m07式战车在经过了四年的辛苦修正和改良升级后,m11式步兵战车终于像点现代坦克的样子了。

    m11战车在外形上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凸”型铁皮盒子,上部是战斗部,下部是长方型的车体。这次不再像m07式那样直接套用了霍尔特型拖拉机底盘,外面包上了钢板了。而是根据王辰浩的指导,安装了各种承重轮、yòu导轮和拖带轮,并且在承重轮和车体间安装了弹簧悬挂减震系统,使得战车行驶起来,里面的人员不至于被震晕,极大的改善了车内环境。

    战车全长7米,宽度为2.6米,全高2.8米,使用37毫米滑膛炮,全面装甲防护,平均覆盖25毫米装甲,战斗总重22吨。

    为了能够推动这个庞然大物,推进系统放弃汽油机,改用迪塞尔11式柴油机。之前使用阿德尔汽油机,但推力不够,速度不快。当时的迪塞尔柴油机的体积太大,无法安装在战车里,没有选用。

    经过帝国皇帝王辰浩的训导后,战车应该使用优点多多的柴油机,于是陆军部便联系北洋动力集团,历经四年时间终于将大功率柴油机的体积和重量缩小至符合m11式战车的要求。

    装上了强劲动力的m11式战车,最大速度达到平地为10公里每小时,相当于自行车速度,山地为4公里每小时,只相当于步兵越野速度。

    m11式战车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其履带的耐久度大幅度提升。王辰浩曾经告诉他们战车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履带的寿命问题,可以尝试在履带连接部位的轴承上增加一层橡胶和润滑油,以减少震动和摩擦,可以让帝国钢铁厂的技术人员专门研制一种高强度轴承钢,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履带的寿命。

    工程师们按照王辰浩的说的去试验了,经过四年的艰苦试验,他们从帝国钢铁公司引入了最耐磨的特种合金钢作为履带连接轴承,轴承间增加了一个内嵌的凹槽,里面装填橡胶和润滑油,增加履带的耐磨度。

    这样,m11式战车的履带寿命一下子从m07式的5公里猛增到了120公里,使得m11式战车达到作战要求,可以作为陆军充当马前卒和攻坚武器了。

    于是,帝国国会在1911年财年额外给陆军部拨款1000万元龙币,用以生产100辆m11式步兵战车。

    为此,陆军部为皇家禁卫军成立了一支战车部队,编为皇家禁卫军第三战车团。

    这样,中华帝国第一个战车部队诞生了。!。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