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风云百年劫(十) (第3/4页)
受着某种痛苦的考验。在这个帝国的南方,除了商业贸易因为这场战争变得有些艰难外,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战争带来的影响,清国人依旧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中,迎接着每一天的到来,战争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我还曾经收到在清国西北西南内陆传教的教士们写来的信件,此刻在那里的大多数清国百姓几乎不知道这场战争,想象一下,在完全没有铁路等交通条件下,从清国的贵州省到清国的京城,几乎要花上大半年的时间,清国庞大的土地和闭塞的交通信息传递,在此时让这个国家内部形成了无比强烈的反差……… 极少数清国人开始在思考他们国家的未来,但是绝大多数清国人依旧生活在他们封闭的世界中,对世界一无所知。这就是这个古老帝国的现状。 更加让人深思和忧虑的是,清国权力核心中正在生的某种变化。清国那位一直没有拥有足够权力的皇帝,通过这场战争收获了部分臣民的拥戴,和对一部分军队的控制权,我那位此刻正在田庄台陪伴清国皇帝的同行怀特先生,曾经一次次深情描述着他的观点,此刻清国人已经把希望寄托在了他们的皇帝陛下身上,而这位皇帝将最终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对此我表示疑问,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清国皇太后依然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权力,这其中还包括了由这位皇太后提拔的大量官员。这些官员占据着这个国家朝廷中的显要位置,实际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决策。 很难想象,如果那位清国皇帝拥有了足够的权力,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改变这样的局面,这场宫廷中的权力争夺,会让这个国家内部变得更加混乱,还是会带来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此刻都还无法预见。 因为这位清国皇帝面对的不只是权力斗争,还有与日本人的这场战争,还有这个过于衰老而脚步沉重的国家。或许在对那位皇帝过分崇拜的怀特先生看来,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改变一个国家,可我却并没有看到这种奇迹生的可能,至少现在没有看到。但是清国这位忽然崛起的皇帝的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国家将生些什么,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在此刻无疑是这个帝国最深的忧虑,或许,这也将成为未来整个西方世界的忧虑。 …………… “山东的战事情况如何?”光绪脸色铁青的走进作战指挥室内,将手中的白手套重重扔在桌上,沉着脸厉声问道。 “何事惹得皇上这么大的火啊?”见皇上怒气冲冲的样子,吴绍基双手端过一杯茶水,小心翼翼的问道。 光绪也不答话,接过茶水狠狠的喝了一大口,像是要把胸中的怒气压下去一般,过了片刻才用力的摆了摆手,嘴里恨恨的挤出几个字,“一群混账!” 原来自从新建陆军第一镇和第二镇开赴辽南后, 战指挥部拟定的计划,屯驻在山海关的两万余人带一万人赶赴山东,剩余的一万余人调往田庄台进行整编,先把新建陆军第三镇的架子搭起来,顺便也利用扫荡辽东日军残部的机会来练兵。 组建新建陆军第三镇进行的倒还比较顺利,聂士成作为新建陆军第三镇统制,经历了牛庄和田庄台的血战后,算是真正把骨子里的血性打出来了。这一次眼看着连北洋各部都开赴辽南建功立业,心里也是憋了一股劲,很花了一番心思和力气,从这一万人中挑选了五千人编入新建陆军第三镇,加上田庄台一战剩余的五千人,进行了短暂的整编后,便按照光绪以打代练的方针,全军向岫岩方向出击,准备先扫清岫岩至大孤山一线的日军残部,再逐步向凤凰城推进,以兵力上的优势压迫凤凰城日军第五师团向朝鲜退却。 然而问题也就出在了聂士成率部离开辽河一线后,剩余的那些从山海关调来的官兵,原本都是朝廷从各地绿营和练军中征调而来,向来军纪散漫,营务松弛,再加上光绪此刻手里又没有一个统兵的军官来掌总负责,这些人放在田庄台这里,虽然明面上按照新建陆军军官的要求进行整训,背地里却是偷鸡摸狗,酗酒赌博,闹腾出了不少事情。今日更好,两帮人为了赌债居然连枪都用上了。 听光绪三言两语说明白原委后,吴绍基也是一脸的苦笑,“皇上何必为这些人动怒呢?朝廷军队的现状皇上也不是不清楚,要真的拿的出手,又何至于甲午开战以来一败涂地?正如皇上所言,万事总需一步一步做起,以微臣看来,既然是整训,严明军纪是要之处,此刻倒确实需要一个人来整顿一下,不然会出大乱子的。” “朕先前也是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人啊……”光绪叹了口气,脸色稍微有些平和下来,“朕原本以为有朕在这里,这些人尚还不至于太过放肆,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连朕都不怕?整顿军纪的事情朕已经交给杜怀川的军法处了,不怕朕,朕倒是要看看他们怕不怕朕的刀!”
着,光绪神情一肃,摆了摆手说道,“这件事先不管它,山东的战事如何啊?” 早已等候在一旁准备回禀的参谋军官,赶忙跨前一步大声禀报道,“回禀皇上,刚刚收到威海的电报,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已经在荣成湾登陆,驻防荣成县的山东河防营仓惶退却,幸而电报局尚能忠于职守,在城破之际将消息往了威海和烟台。现已证实,日军已攻陷荣成县,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向威海起进攻。” “对日军的登陆进攻,山东巡抚李秉衡那里是怎么部署的?”光绪接过电文匆匆扫了两眼,又接着问道。 山东李秉衡那里的防务情况,光绪不是不想干预,是根本无法干预,正如此前辽南一战旅顺金州失守一样,光绪给李鸿章连番去电,可旨意一到下面怎么去执行,就根本控制不了。再加上此刻朝廷大权名义上也还在慈禧那里,即便他是皇上,李秉衡也未必会听从调度。 “山东巡抚李秉衡现已调集烟台的济字右营、精健前营、泰靖左营和河防左营前往威海协防,只是形势危急,微臣担心这么一点兵力根本无济于事。”那个参谋军官犹豫了一下,断然说道。 光绪点了点头,和他预计的差不多,山东方面对日军的进攻依然准备不足,形势确实严峻无比。 沉思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个参谋军官正是上次识破了日军山县有朋企图诱使清军各部出击的齐广洋。 这个家伙倒是个人才啊,光绪想了想又继续问道,“段瑞带的那一万人此刻到了何处啊?” “回禀皇上,段大人所率部队正昼夜兼程赶往山东,估计最迟三天后可抵达。袁世凯大人已经从威海来电报,他请皇上放心,他必坚守威海不退半步。” “袁世凯那里有新建陆军第二镇的底子在那里,朕倒还不是特别担心,只是段瑞带的那一万人恐怕起不了多大用啊……”光绪摇了摇头,想起今日生的那起械斗,心中的烦恼一时又增加了许多。这些人军纪散漫,作战能力可想而知,真到了关键时刻,以段瑞的资望恐怕很难弹压的住,山东的战局看来只有指望威海不失守了。 再联想到此刻田庄台的局面,光绪沉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