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章 风云百年劫(十六) (第1/2页)
绍基和杜怀川猛然间听到段瑞所部在山东惨败的些回不过神来,惊愕的望着光绪。* 此前辽河一战中,段瑞的指挥能力他们两人也是有目共睹无论是排兵布阵谋略指挥,还是临阵机断,段瑞都表现出了令人信服的能力,其性子也不是那种心浮气躁的鲁莽之人,怎么可能刚一到山东就一败涂地?段瑞所部的这场惨败,山东的局面可就当真无法收拾了。当下两人也顾不得满心的震惊,接过光绪手中的电文,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段瑞所部的情况,朕心中也是有数打不得什么大仗,但是再不济也不至于一战就几乎全军覆没吧?”光绪背着手,面色有些沉郁的望着屋外渐渐西去的残阳,似乎是自言自语般说道。 “况且朕还特意放了一百多名陆军学校的学员,到队伍中担任基层军官,帮助段瑞控制住队伍,段瑞的指挥能力你们也是看到了到用兵,比朕还谨慎小心,打不赢日军,自保事总还是有的吧?朕是没有想到,这第一战居然就会打成这个样子,这里面的事情有些让朕看不明白啊?……” 电文并不长,对于这场战事也只是说了个大约的情况,吴绍基和杜怀川两人匆匆看完,心中也是疑窦丛生。 “兵事上面的事情我和吴大人都不太懂,此刻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出来,不过,以微臣一点点浅薄地见识,即便是吃了败仗,也断然不会败到如此的局面,莫非皇上认为这背后还有什么名堂?”迟疑了片刻,杜怀川和吴绍基对望了一眼心翼翼的斟酌着语句说道。 这一仗确实有些蹊跷,杜怀川和吴绍基虽然不太懂军事上面的事情,电文上面也没有太明白,但两人都是聪明万端的人,此刻听了皇上地话,如何没有听出皇上此刻心中的疑虑?只是这件事情非同寻常,背后牵连的朝局人事更是深不可测,两人都不敢往深里去想,也不敢把话太明白。 “隔着那么远,电文上面又很模糊,朕此时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只是心中有很多不是太明白的地方。 你们来看,总统军马步二十营督程文炳和总统甘军马步十八营督董福祥,都是和段瑞所部一样,奉调前往山东抵御日军的进攻,为何在分兵合进的途中,两人忽然撤军退回直隶,导致段瑞所部一下子就面临孤军深入地险地,被日军第六师团从空虚的左翼迂回包抄。最让朕看不明白的地方,段瑞所部苦战四天四夜,竟无一兵一卒前往驰援,导致最后弹尽粮绝军溃败…………将士们在前方流血,朝廷中却是如此龌龊的勾当,这几天,朕每每想到这些,都有些寒心啊!” 到这里,光绪忍不住叹了口气,转过身望着两人,眉宇间透出一种隐隐的郁怒和疲惫。“朕已经下旨让京城的去查了,总有一天这些事情朕会查的清清楚楚,朕不能让战死的人死不瞑目。今日找你们两个过来,也是要提前给你们打个招呼,你们都是朕身边的近臣,眼前地局面自己心中也要有个数。” 吴绍基和杜怀川两人心中顿时一沉。皇上地话说到这里。里面地意思已经是再明白不过了。段瑞所部地惨败。乃是朝廷中有人暗中所为造成地。可是谁又有这么大地胆子。敢干出如此骇人听闻地事情出来? 沉吟了片刻。吴绍基忍不住抬头说道。“皇上地疑虑微臣心中也有。不过微臣寻思着。即便是朝廷中有人这样做了。恐怕也是临阵失宜。指挥失措。并非有意为之。真要是让山东地局面烂到不可收拾地地步。*威胁地可就是京畿地安危。纵然有人有天大地胆子。也不敢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啊?” 光绪冷笑着摇了摇头。一抬手从桌上拿起一纸电文递给吴绍基和杜怀川说道。“这是昨日总署过来地电文。你们看了就明白了。总署来电说是奉太后地旨意。要调辽南地新建陆军前往京师巩固防御……” 吴绍基心头一震。顿时站了起来。接过电文也没有细看。大声说道。“皇上。此举不可。辽南战事正在胶着状态。日军在辽南还有近两万余人。这个时候抽调辽南地新建陆军。岂不是给了日军以喘息之机。日军要是趁势席卷而来。局面就真到了不可收拾地地步了啊。” “皇上。吴大人所言甚是。抽调新建陆军去京师。我辽南就再无可御敌之兵。辽河一战地胜果转眼就会化为乌有啊……”杜怀川也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面露焦急地说道。 “看来你们两人也糊涂啊。现在你们看明白段瑞所部为何会惨败了吧?只有段瑞所部败了。朝廷才有抽调新建陆军拱卫京师地理由。天无时不风。地无处不尘。这人心。无所不用其极啊!”光绪说着。缓缓走到两人面前。冷冷一笑道。“有地人心里 不是国家危难,而是像防贼一样防备着朕手中的兵不是傻子,会上了他们的当?京师,朕一兵一卒也不会调过去!” 一向老成持重的吴绍基,此时却像忽然想到了什么,眉头皱紧在了一起,微微摇了摇头说道,“皇上,微臣以为这样做恐怕有所不妥。京师安危关系江山社稷,皇上要是弃之不顾,难免会惹来天下人非议,况且这份电文里面还有太后的意思,皇上要是置之不理,恐怕会担上一个不孝的罪名,民心人望,不可不虑啊!……” “把新建陆军调到京师,这一战我们就打赢了?日军一旦突破辽南挥军直指山海关,那才是必败无疑!民心人望,也要看是什么时候,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朕就算担上些骂名又如何?你们都看到了,甲午这一战,我们绝不能输,也输不起!”光绪断然打断吴绍基地话说道。 吴绍基苦笑了一下,“皇上的意思微臣心中明白,微臣倒是有个建议,或许能不动声色的化解此危局。此刻日军第五师团已被包围,覆没在即,辽东一线已无大虑,微臣以为可否待辽河战事平息后,将聂士成所部调往京师,这样一来明面上也过去,于辽南的战局也无影响。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把聂士成所部调往京师?”光绪扫了一眼吴绍基,冷然的一晒,“让聂士成变成第二个段瑞?到了那个时候朕又当如何啊?” 吴绍基顿时一愣,皇上对朝廷地戒惧之心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聪明如斯的他瞬间已经有些猜到了皇上的用意,心中不觉一沉,脸上却不敢露出半分出来。 光绪却似乎是没有看到他的神情,自顾自的走了几步,叹息了一声说道,“你们都是朕的股胘之臣,是朕的心腹,朕今日就给你们把话挑明了。甲午这一战,朕面对的不仅是与日本人的战争,也是朝局之争。朕要振兴国势,就必须要有一样东西,权力!所以甲午这一战过后,也是朕和太后摊牌之时,朕绝不会把手中地兵权交出去的……” 到此处,光绪目光一闪,望着两人一字一句道,“朕要乾纲独断!” 吴绍基和杜怀川都是跟着光绪一路走过来对帝王心术都是揣摩之深如何会不明白皇上心中的想法,只是皇上如此清楚明白,斩钉截铁,却还是第一次,向来沉稳的两人,此刻心中也是一阵波澜起伏,不知如何奏对。 “国家衰亡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