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醒梦辩论歌 (第3/7页)
些只是自己的心迷乱现的。它根本不是心外的什么盛会,只是心当时这样显了一下,因此过后什么也找不着。 这么明白的道理,很少有人懂得。凡夫的特点就是痴迷,观看之前,心里认为有好东西要追求到,认为不得到就是一大遗憾;观看之后,还津津乐道:‘今天的运动会真隆重!’真是痴人说梦! 请大家自问:在人间活了几十年,到底得了什么?如果得了,请拿出来展示一下。相信每个人都拿不出来。其实连影子也没有留下,真是微尘许也没有得到! 从这里让人懂得轮回里的事都是吹牛、惟恐吹得不够,实际上半点实义也没有,却吹得天花乱坠,搞得煞有其事、有模有样,就这样,让人信以为真,在一无所有当中追求得不亦乐乎! 又比如,看电视,只要电视台的信号不间断,电视中的节目就可以一直稳定地播放下去,可以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 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的人,随着情节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激动、时而不耐烦,全身心投入其中,忘了那只是幻景,完全是虚假的;忘记眼前只是一个盒子,都是迷乱的显现,尽管幻像层出不穷,里面却一无所有。 有首歌唱的是‘一无所有’,很多年轻人都爱唱,可惜只是口在唱,心里不明白轮回本是一无所有。世间人愚痴,想在一无所有中去拥有,最终怎会不感到无奈呢? 所以了知,醒时的一切,同样是自心迷乱而显现的,和梦完全一样。” 梦者如江河般滔滔不绝的一席话,让醒者顿时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晚上,围坐在“唯识”尊者家,大家还意犹未尽,各种各样的说法争论不休。末了,大家一致请求尊者为大家详细总结。 “唯识”尊者笑着说:“好吧,这里确实是个大问题。问题出在凡夫的错误执着上。 不通达唯识的凡夫,把心和境看成是两个独立分开的事物。境在心外,由微尘聚积而成,有形状、有颜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质。 所以,在凡夫眼里,白天醒时所见到的,是心外的物质实体;晚上梦中见到的,是自己的心的幻觉。醒和梦根本不相同。 但是,大乘唯识告诉我们:无论醒时或梦里,心外没有一个真实的境。境就是心,心就是境。这是大乘唯识殊胜而独特的见解。” 有人听了疑惑,问道:“我们认为色法、声音等在心外,是外境法。你们唯识,认为境就是心,那你们是怎么定义色法、声音等显现呢?” 尊者回答说:“所谓色法,就是当下在我心识前清清楚楚显现的这些颜色、形状等等‘行相’;所谓声音,就是当下在我心识前清清楚楚显现的这些高低、粗细等等的‘行相’。 所有的颜色、形状,高低,粗细等等差异,都是自心中的‘行相’,不在心外。——心和境是一个不是两个。色声香味触都是心上的‘行相’,不在心的外面。除了‘行相’,再也找不到一个其他的外境。 凡是心识前显现的‘行相’,都是心的体性,不离于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心的体性是明知,凡是具有明知特性的法,都属于心法。所有的‘行相’,既然能被觉知,就具有心的体性。换句话说,‘行相’就是心本身。 如果真的有一个心外的微尘,它将永远没有机会被觉知,因为既然不属于心,也就不可能具有心的体性:‘明知’。不具‘明知’的体性,也就永远无法被觉知。 总之,识和境其实就是当下的一个心识。因为心的迷乱,就执着为两个:见分,和相分。 比如梦中见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梦中似乎有一个‘我’和‘身外的松林’。梦中的我,需要用梦中的眼睛,去看梦中的森林;用梦中的耳朵,去听梦中的风声和松涛声;用梦中的鼻子,去嗅梦中沁人的松香;用梦中的身体,去感受梦中的山风的清凉。——但实际上,无论是梦中的我,还是梦中的松林,都不离开当下的一个梦心。明明是在一个梦心里,却误以为是分开的两个:我与松林;识与境;见分与相分;能取与所取。 凡夫的执著很顽固,从无始以来就执著心外有独立的山河大地等,这种执著串习坚固,是长年老病。所以并不是心外有山,只是凡夫的执着,把山看成在心外。” 细致抉择“醒梦都是自心的迷乱显现” “唯识”尊者知道这个问题难于理解,而我们的心情,不弄个水落石出誓不罢休。所以,尊者慈悲地说: “来来来,大家别急,先都坐下来喝杯茶。今天的时间尚早,我们有必要再仔细抉择和体会一下这个观点:醒梦现象都是自心的迷乱显现。 在这问题上有两大观点的交锋: 第一种观点认为醒梦不同,醒时显现是心外真实的法,梦时显现只是自心的幻变的假象; 另一种观点认为醒梦相同,醒觉位的山河大地同样是自心幻变的假像。 后一种观点,就是大乘唯识的观点。” “唯识”尊者,一边为我们每个人都沏上一杯功夫茶,一边说: “举例来说吧:白天见到一个人时,我们看见他的正面。正当此时,我们眼中见到的,只有正面的身体形象,并没有见到背面和体内的内脏等。 唯识有一个惊世骇俗的独特见解:正当此时,这个人,没有背面和内脏,仅仅是一个正面的形象。” 有人马上叫道:“尊者,你说的不对!他一转身就能看到身体的背面,怎么能说没有背面呢?剖开胸膛,五脏六腑样样具全,唯识的见解太荒谬了!”大家不用转过头看,都听出来是直爽率真,喜欢刨根问底的“思问” 尊者微笑的问道:“比如,在梦里见到一个人的正面,这时只显现了正面,他的背面和内脏是否存在呢?” “思问”摸着脑袋说:“这个,好像不存在。嗯,是的,确实不存在!因为梦里没有见到,而做梦的房间里更加找不到。” 尊者微笑着说:“很好,请你再想想,当梦中此人转身之后,我们见到了他的背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思问”想了一想,说:“这是梦心的幻现。用您的话来说,由于阿赖耶识中的习气成熟,而在心前刹那刹那地显现一系列转身的连续画面,最后,出现了背面的场景,就像电影切换镜头。尊者,你看我已经学会了您的口气,我说的没错吧。” 尊者呵呵笑道:“很好很好,讲的非常好!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明明是一幅幅平平的画面,我们却认为是一个有血有rou有正面背面有内脏的人呢?” 那人说:“尊者,我正琢磨着问您这件事呢,您自己已经提出来了。请您给我们讲讲清楚吧。” 尊者说:“好的。这是因为你的第六意识,把前后的梦境串起来,就错觉为同一个人,既有正面又有背面。 其实,前面的梦境中,就只有一个正面,后面的梦境还没有产生;到了后面的梦境,就只有一个背面,前面的梦境已经消失。 不仅梦中如此,同样在醒觉位,正看见山的正面时,根本没有显现其它。如果始终只显现这一个面,既没有听人讲述山后的情况,也没有到山后看过山的高低起伏、山的走势等等,也就不知道这座山是什么样的。 但是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