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传_第328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8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2/4页)

,依旧是如鲠在喉的欲得之而后快;西夏割让定难五州如何能够心甘?

    宋辽西夏三国之间早就鼎足而三之势,就算是西夏人有什么动作,大宋也不敢倾尽全力的开战,因为旁边还有个更为强大的辽国在虎视眈眈。

    西夏并不畏惧大宋,所忌惮的只是李二这个“战神”罢了。

    经过汴梁的李二事件之后,大宋朝廷和李二之间全面交恶,虽然三方都没有得到李二,看似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其实只有西夏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西夏人最愿意见到的就是李二能够反叛大宋,无论是投靠西夏还大辽,甚至是自立也对西夏有莫大的好处:趁宋辽开战时候那定难五州夺回!

    西夏在李二事件中拼出血本来拉拢这个驸马,以西夏梁后的精明当然看出李二不可能接受这些优惠的条件,但至少这也表明了一种态度,表明了西夏对李二的友善。

    就是这种无为而治的思维决定了西夏才是最大的得利者。

    梁后当然看出李二留在大宋本身就是一个潜在不安定的因素,相当于在大宋内部安装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出乱子的。

    直到李二叛乱,自认聪明绝顶的耶律玉容才明白这个道理,而不动声色的西夏梁后早就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是一直在苦苦等候这个机会罢了。

    西夏等待的并不是宋辽之间的全面开战,而是在等待李二和宋廷之间的全面开战。初闻李二率众横反抢劫军粮血战官军的消息,梁后喜的大呼小叫,知道这就是机会!对西夏而言绝好的机会。

    所以才会纵容耶律玉容借道西夏偷袭大宋西北。

    耶律玉容一直以为西夏人借道是出于畏惧,是畏惧自己兵力的神速,其实西夏人自有打算——定难五州。

    两淮和江南本是大宋财赋之根本,两淮大饥大宋帝国的财赋受到极大损失,不仅影响到了前方的战事,更是灾民反叛,内乱难平。

    本来一片大好的局面成为如今的模样,作为辅国之王安石自然难辞其咎。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向支持新法的铁杆儿人物,譬如吕公著,譬如韩维这些被王安石视为臂膀之新法人物都临阵倒戈,大肆抨击新法的急功近利。就算是素来赞同新法的刘挚和老好人文彦伯也和新法划清界线。

    虽说王安石还不至于成为光杆司令,却也是实力减少大半,新法很快沦为纸上谈兵。

    想不到王安石的下野竟然是因为李二!

    其实李二一直是不干涉这些的,奈何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这是李二所始料不及的。

    王安石下台,司马光重新执掌朝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这些事情确实大事中的大事,可是李二丝毫看不出这和文定之暗自帮助自己有什么关联。

    文定之眯缝了眼睛得意的一笑:“驸马不仅是才情高绝,且是精通战法,最为难能的还是赞同新法之人,哈哈,许多的事情驸马还是不明白的好。”

    李二还真是不能明白的,忍不住的发问:“这……这可是延安郡王的意思?”

    其实李二实在不该问这个问题的,对于这个愚蠢的问题文定之只是微微一笑:“驸马以为呢?

    很显然这就是延安郡王的安排,可他是大宋的皇子,很可能还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时之间,李二有了太多的疑问,想来很多问题文定之也是不好回答。

    “我家人……”

    “呵呵。这也正是文某要告知于驸马的,驸马所作所为已是横反,难道驸马真的是要反叛我大宋?”

    李二无语。

    那文定之却是一点也不着急,只是眯缝了眼睛面带微笑的看着李二。

    仔细的斟酌用词之后,李二才缓缓的说道:“如今无论我是如何的分辨只怕也是无用,朝廷相信我么?官家已经是相信我反叛的。”

    不错,李二虽然还没有提出要颠覆大宋,更没有自立,可他和大宋为敌已经是事实,无论如何分辨朝廷都是不会再容。

    李二和大宋朝廷之间已经是形同水火,没有了可以调和的余地,李二毫不怀疑只要大宋腾出受来,立刻就会是雷霆暴雨一般的镇压清剿。

    镇压反叛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天经地义,没有任何一个王朝会对反叛妥协。

    “官家现在或许不会相信驸马的反叛之实,不过世间之事每多难料,以后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准的,或许以后会变了的。”

    “会变?怎么变?”李二如坠云雾,愈发的不明白文定之之所言了。

    文定之更是不会详细的解释这些,哈哈一笑说道:“六日前欣闻驸马喜得贵子,母子平安当真是可喜可贺的呐!”

    春娘生了!而且是生了个儿子!

    李二心中一喜,旋即又是忧虑:春娘生了孩子只怕行动更是不便,而自己的反叛注定了朝廷是要以自己家人为质的,只怕朝廷是要想法子囚禁春娘母亲她们了。

    文定之是何等人物?看李二神色就明白他心中所想所念,唰的打开折扇用力的摇晃几下:“驸马也不必心焦,朝廷却是已经软禁了贵眷,却是衣食无忧,想来一时三刻的也不会有什么凶险。何况延安郡王殿下认为驸马之反叛乃是无奈之举,又是心系百姓,定然会带驸马一力周旋说和……”

    “带我谢过郡王殿下了哩。”

    “哈哈,驸马明白郡王的苦心就好,对了,驸马看郡王如何?”

    “延安郡王?殿下自然是天资聪慧,还是个赞同新法的,想来以后必然是大有作为。”

    对于李二盛赞延安郡王,文定之很是高兴的把扇子连连摇晃:“不错,某看郡王亦是一代雄杰,只不过根基浅薄没有甚人愿意帮衬,只要有大才之士辅佐,必然是千秋之主……”

    因为延安郡王的几个兄长都是夭折,他已经算是皇家长子了,把皇位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也很正常。

    李二可不愿意卷入这种事情,参与进权利斗争漩涡从来就是十分的凶险。

    文定之说的兴奋,终于道出此来的真正目的:“驸马之才情本事那是有目之人所共睹,有是郡王殿下身边之人,定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的大业来。”

    李二亦是终于明白了什么,起身拱手说道:“李二本是个胸无大志之人,从不曾心存甚的大业……”

    好似那文定之早就料到李二会有这样的言语,呵呵笑着打断李二:“驸马心境高洁,问某岂能不知?到了如今的这步田地,驸马自认还能笑傲山林,过那与世无争的安乐日子么?”

    携带了家眷归隐山林,做个逍遥自在的闲云野鹤,不拿皇家俸禄不食天家的米粮曾经是李二的梦想。如今看来,是绝对没有可能了。大宋朝廷断然是要剿灭自己才肯善罢甘休,摆在自己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其一为朝廷所剿灭,其二是率众横反为自己打下一片乐土。

    李二长叹一声:“我本无心反叛,奈何官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