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3/4页)
不信的呐,定要将我除去……” “哈哈,树欲静而风不止。官家自然不会相信驸马没有反叛之心,无论驸马是如何的辩解朝廷也不会相信的。驸马处境真是凶险的甚了,可有甚万全的打算?” “有了这些粮米,想来灾民也是能够安然度过的,我便再也不理会灾民之事,想个法子把家人弄了回来,从此远遁海外她国,再也不回中原就是。” 李二真的是有了避世隐居的念头,既然打算已无立足之地,那就跑去蛮夷小邦度过余生也就是了。 “哈哈,驸马想的忒也容易了些,以驸马的本事文某毫不怀疑能够远走他国,就算是到了蛮夷小帮定能过的更好,哈哈,那两淮的灾民如何?朝廷已视灾民为叛民,绝对是要以大兵清剿的。驸马若是一去,又有那个可以护得灾民之性命?” 这话真的是触到了李二心中的痛处! 若不是为了这些个灾民,若不是为了这万万千千的生命,李二也不会横反,更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即便是灾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李二依旧是愿意为他们谋取一条生路,哪怕是冒了极大风险。李二的内心深处何尝不知自己放不下这些灾民? 若是自己真的能够放下灾民,当时也就不会抢劫军粮大行反叛之举。 文定之说的是事实,就算是自己远遁异国他乡,朝廷也不会放过这些灾民,对于反叛没有哪个王朝是能够容忍的。必然是要以更加血腥的手段剿灭,一来是为了江山社稷的安稳,再者也是为了以儆效尤警示后者。 若是任由臣民反叛而不加追究,恐怕以后会有无数的叛乱,不要说是在封建时代,就是在文明社会也不会容忍。 李二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就是想回头已是为时太晚,何况为了那千千万万的性命李二也不能回头。 “既然已是走投无路,说不得只好拼却这一腔的热血,究竟结局如何也顾不得了。” “哈哈,驸马忒也悲壮了些,”看着李二就好像是看着落进陷阱之中的猎物,文定之十分得意的哈哈大笑:“须知天无绝人之路的呐!” “文先生有甚良策?”李二也不到这文定之能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看他那模样应该是胸有成竹:“还请先生教授于我,李二带万千的灾民先行谢过的呐!” 什么灾民不灾民的文定之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文定之最关心的是延安郡王能不能成为大宋的官家! 只要延安郡王称帝,自己就是首辅之功,以自己的才学谋略将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不能做到位极人臣名垂史册…… 文定之忽然压低了声调:“官家病了……” 神宗皇帝生病? 李二并不蠢笨,立即就是明白这句话里所蕴含的深意。历史上的神宗皇帝也算是个短命的,不到四十岁就挂掉了。 文定之这么说那神宗皇帝肯定是病的相当严重,延安郡王是准备接位的。按照常理来说,延安郡王接位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是他接替皇位也不可能容忍灾民的反叛。 无论是那一个皇帝都不会容忍反叛! 李二不认为皇帝的更替是自己的机会,何况那延安郡王远在西北。 文定之刻意的把嗓音压的极低:“文某此来乃是是受郡王殿下嘱托,只要驸马愿意帮助殿下,殿下继承大统之后,绝不追究两淮灾民反叛之举!驸马意下如何?” 原料是一笔交易! 可就是这笔交易叫李二更加的狐疑不定,那延安郡王还算是个不错的孩子,至少表明上看是如何,而且这个年轻的少年十分的老成持重,那皇帝的位子本就是要他去做的,还需要自己这个叛贼去帮助? 文定之知道李二是延安郡王的希望,同时也得到郡王的嘱托,所以不再隐瞒,直接道出其中关键之所在。 宋时候的政治体系和满清几乎是完全不同,尤其是郡王更是个名义上的东西,作为皇子除了身份尊贵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即便是大宋的皇帝想要进行大的政治或者军事调动也要通过枢密院,而如今的枢密院则是为旧法党人所把持,若是提出由极端赞成新法的延安郡王继承皇位,是万难通过的。 读者可能是要问的,那延安郡王乃是大是官家的儿子,他不继承皇位哪个继承?该不会是由枢密院的那帮老头子继承吧? 当然,大宋王朝永远姓赵,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姓司马的。莫忘记了,在大宋王朝还有个惯例,那就是兄终弟及。 所谓的兄终弟及就是指兄长死去之后由弟弟继承,这可是有了先例了的,并且成为一种传统。大宋开国皇帝龙兴陈桥驿的时候,曾与同是大将军的弟弟共誓,允下兄终弟及的誓言。只不过赵匡胤这家伙做了皇帝之后就故意的忘记这个誓言,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作为弟弟的赵光义当然不肯,所以才亲自披挂上阵,以一柄玉斧结束了哥哥的性命,自己身登大宝,成为大宋的皇帝。 太祖死,太宗继。 当时就有许多人腹诽太宗皇帝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因为历数前朝,皇位从来就是父子传承的。不过太祖皇帝当年确实是有兄终弟及的允诺,而太宗皇帝更是刻意的宣扬这种论调,终于平息朝野之中的质疑声音,并且把兄终弟及演变成一种传统。 太祖皇帝时候,那些个宗室的王爷们还是有些实际权利的,自从兄终弟及作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确立之后,无论是哪个做了皇帝都是尽力的削弱自己兄弟之权限,尽量的把兄弟们排除在政权和军权之外,尤其是不能叫王爷们掌握军权,怕的就是有朝一日自己儿子继承皇位时候,这些老家伙们蹿出来闹事。 正是因为这个兄终弟及,景灵宫被长平公主弄的塌陷之后,那些个王爷们当即就跳出来逼宫。他们之所以敢于至诸位皇子于不顾,急吼吼的要抢班夺权,就是因为有这个兄终弟及的存在。 如今的甚至皇帝好像病的不轻,所有人都在观望,当事者也是都在准备。 虽说大家都没有实权,看似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其实延安郡王是没有丝毫优势可言的。 延安郡王虽然是小小年纪,也明白这里头的许多弯弯绕绕,也是在一直拉拢朝中人物,想要建立自己的嫡系。平戎大将军王韶之死就是因为他不肯站在延安郡王的阵营,小郡王才抽准了机会将其杀之。因为那样的暗杀平戎将军没有人会怀疑是郡王做的手脚,大家都是认为是李二把老将军轰死的。 杀死平戎将军一事,延安郡王可以算是做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就算是李二本人站出来也是百口莫辩,因为李二没有证据。一代名将之死也只能永远淹没了。 延安郡王吃亏就吃亏在年轻上的,因为他不过是个少年,根本就建立不起也拉拢不住重要的人物,而那些个王爷都是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支持者。 尤其是在皇帝重病这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