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九十章 帝王心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 帝王心术 (第1/2页)

    “咚、咚、咚、咚”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李承明就被一阵激烈的鼓声惊醒。闭着眼睛躺了一会后他决定起床去看看薛仁贵他们训练。

    “大王,是不是他们吵到您了?要不我去让他们小声些!”守夜站岗的侍卫见承明出来赶忙道。

    李承明摇头道:“不用,他们在干什么?带我去看看。”

    “刘连章在后院教他们拳脚功夫,我给大王带路!”侍卫道。

    薛仁贵等三百多名孤儿在后院围成一个大圈,刘连章正站在圈子中央,左手抱刀,右手托天,稳稳摆个旗鼓。突然,“咳”一声大喝,一个旱地拔葱直蹿起来,半空中啪地踢个二起脚,落地时,刀已交了右手,一错步,夜叉探海接一个金鸡独立,单腿着地,身子却扎了根一般纹丝不动,手中那刀噌地发一声响,刀尖子哗哗一阵乱抖。

    “好!”薛仁贵等齐声喝彩。

    刘连章很是得意地拱了拱手。然后又走了一路通臂拳。他的功夫确实不错,桩扎得稳当,身法儿活泛,拳脚使开,呼呼风响,手眼身法步俱是地道,众人又是连声叫好。

    “耍的不错,但你们最需要学的不是这些,是兵法、骑射、行军布阵,我希望的是你们以后能够成为冲锋陷阵浴血沙场的将军,而不是浪迹四海行走江湖的艺人。”李承明一边鼓掌一边说。

    “薛仁贵你去通知王虎臣,从明天开始他和郑文信苏烈全部住到这来,教你们兵法、骑射和行军布阵,没有我的话他们全部不许离开。”接着他又说。

    宏义宫,秦王府的书房里。

    李世民盘腿坐于席上,身前的木案上面堆满书卷。他一会儿展开这卷,一会儿又展开那卷,聚精会神地看着,时时眉头紧皱,时时又微微而笑。

    看到得意处,他还拿起笔,反反复复地在纸笺上写着。

    “王爷,是什么书,你看得这样入神,是不是又在这待了一整夜?”长孙氏推门进来说道。

    “唉!以前我一直戎马生涯没有机会用心读书。如今悔之已晚,只有多加努力,追回往昔虚抛去的时日。”李世民伸了个懒腰道。

    “《太公六韬》、《尚书》,这《尚书》词意古奥,最是难懂,王爷竟也看得如此饶有兴致,妾妃实在是钦佩无地。”长孙氏看着木案上的书卷,又是惊讶又很满意地说着。

    自从张亮募兵事发以后,李世民简直成了个书痴,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一头扎在书案上。

    “太公六韬》深沉博大,文武权略战策兼备,许多精妙之处远远超出《孙子兵法》,实为古今第一奇书。只是所言俱为周文王、武王时事,而《尚书》中亦有文、武之言,对照相看,获益甚多。征薛仁杲时,诸将以为我制敌之策都是由心而生,乃天纵英武。其实,我所思所想,俱从《太公六韬》中得之。三国时刘备也极重视这卷书,在遗诏中还与诸葛丞相反复谈过此书。可惜诸葛丞相对这《太公六韬》习之甚少,以至未能北伐成功,兴复汉室,抱憾终身。”李世民感慨地说着。

    “诸葛丞相素为后人敬仰,言其既有忠心,亦富谋略。但听王爷之意,那诸葛丞相似是并无谋略,与前人之言,甚不相合。”长孙氏问道。

    “诸葛亮起自布衣,初出茅庐,就联兵东吴大破曹cao,又西取巴蜀,遂使天下三分,不能不说他完全没有谋略。而且其忠心耿耿,匡复汉室之心可昭日月,实乃古今少见之贤人。然其长于治国,不善战事,又缺乏机变,也不明时势,至少犯了三忌。其一,他过于强调兴复汉室,讨伐汉贼。这样他势必自居正统,与曹魏毫无妥协的可能,非得紧紧依靠东吴不可,一旦与东吴失和,则两面受敌,顾此失彼,难以支撑。当时天下离乱,汉室已尽失人心,也不宜以兴复汉室为号召。”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端起木案上的茶盏来喝了口水。

    然后又接着道:“其二,诸葛亮本应借刘备之死,佯装势弱,将曹魏的兵锋转到东吴,然后暗中储备粮草,训练士卒。一旦曹魏空虚,则立即大举攻击,出其不意,一举削平中原。可是诸葛丞相不但没有这样做,还恨不得在一日之内就出兵北伐吞灭曹魏。每次出征之前又以仁义之师、匡复汉室相许,大肆宣扬,使曹魏始终倾全国之力防备西蜀,没给诸葛亮任何可乘之机。”

    “其三,蜀汉地僻人少,与曹魏相比,明显处于弱小之势,以弱击强,非出奇制胜不可然而蜀军几乎每次出征,都以正谋对敌,少使奇谋。这样的结果是曹魏每次都能以其强大的国力,从容拒战,使蜀军劳而无功,徒伤士气。其实,蜀汉中也有人明白须以奇兵胜敌。部将魏延就曾经请求率兵万人,迂回别路,作为奇兵。可偏偏为诸葛亮拒绝,使后人慨叹不已。诸葛丞相六次北伐,只有一次用过奇兵。那一次他声言出斜谷,而实际上却是直攻祁山,大出曹魏意料,一下子就攻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