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险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险关 (第2/2页)

。臣担心的是,一地外官施政不当,遭殃的只是一地百姓,若是朝廷用人失当,遭殃的便是天下黎民了。换上去的新人若是不中用,不仅救民赈灾的事情办不好,就是明年的春耕恐怕都要耽搁了,一年的灾只怕就要变成两年。太子初秉大政,不宜有大的失政,臣以为,即使要换,也要等到明年秋粮下来以后再说,且应一道一道地换,两个月换一道,走一步看看,谨慎些好”

    李世民初时神情淡漠,到后来愈听愈是认真,一边听一边用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子,谓然叹道:“看来把你放在中书省是错用了。这些话,萧瑀和封德彝日日都来东宫,却是从来也未听他们说过。大灾的事情我倒听他们说过,征询他们对地方用人的意见,他们就见不及此。这样看来裴寂虽然老朽糊涂,在这方面到底比他们略强一些。看来尚书省确实还要有一个实心任事心明眼亮的人来坐镇”

    房玄龄谦逊道:“殿下言重了,臣职在吏部,吏情关乎民情,想得多一些原是应该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吏情关乎民情,说得好。就依你的主意办,内外官员暂时不做调动,先把眼前这场大战应付过去再说。”

    房玄龄又躬了一躬,略带笑容道:“殿下英明,臣告退”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地方上的事情,玄龄还要多加留心才是。”

    房玄龄应了一声“是”,缓缓退了出去。

    “殿下,李承明已经占据潼关,并且传檄天下诏各州、郡、县举兵勤王。”房玄龄出去以后侯君集匆匆进来说道。

    李世民点头道:“意料之中的事,可有州县响应?”

    “暂时还没有,不过据斥候报告豳州刺史韦拒,同州刺史王睦、坊州刺史张谨、庆州刺史常怀德都已经开始集结军队。”侯君集答。

    李世民点头道:“这几个人都是建成的心腹,他们是一定会响应承明的。”

    侯君集想了想道:“殿下,依臣看我们不如先发制人,趁着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合兵一处让兄弟们分头出击将他们逐个击破,收编他们的军队。”

    李世民笑了笑道:“不着急,四州之地能战之兵拢共也不过两三万人,又没有精兵悍将。先让玄龄以父皇的名义每人发一旨给他们,叫他们各守本土不得妄动,违命者以谋逆罪论处。”

    侯君集犹犹豫豫地道:“这样能行吗?”

    李世民笑道:“放心,这四个刺史都是无能之辈,况且他们都有家眷在京。不到关键时刻他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益州道行军大总管窦轨,于六月十三日接到了尚书省发出的加封他开府仪同三司的上敕。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封新太子李世民给他的亲笔信。

    窦轨,李渊的小舅子,性格残忍,嗜杀成性。却也是一个干吏,他初到益州时那里盗贼四起,官府缉拿不利百姓苦不堪言。

    窦轨到任以后属下官员请他下令缉拿盗贼,他却笑着说:“抓盗贼不能蛮干。盗贼没有同伙是干不成的,如果你去抓他们,那么同坐的肯定会很多,如此一来就越抓越麻烦了。”

    过了几天,他下令府库出钱一千五百万缗,分别在三处张榜告示:凡有告发抓获一盗贼的奖励五百缗。如果是盗贼的同伙告发,不仅可以赦免其罪,依然可以奖励五百缗。

    一缗等于十贯,也就是有足足一千个铜钱。五百缗就是五千贯,俗话说腰缠万贯的都是有钱人,而这里你只要告发一个强盗就可以腰缠五千贯。也就是说你当一辈子强盗也很有可能不如马上去告发一个强盗。

    果然很快就有一个盗贼被他的同伙抓来送官。这个盗贼很不服气,对抓他的人说:“你和我一同为盗十七年,每次得到赃物都是平分,你怎么能够告发我?”

    窦轨笑着在一边说道:“你们俩都张了榜,为什么你不抓他来告官呢?那样一来,该死的就是他,而你就可以受赏了。如今既然被他抢了先,你就是该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即下令将其斩首,并灭其族。而对告发的人立即兑现奖励。如此一来,四川盗贼个个都互相猜疑,不敢在此久留,纷纷连夜逃跑。

    窦轨治蜀张弛有度,捕盗安民,百姓无不称颂。他看到蜀兵过于安逸柔弱,就上奏朝廷请求从许、陈等中原各州招募壮士,与蜀人混在一起训练,三千军士因都戴统一的红头巾,便号称红头军。然后又从洪州招募一些熟练的弓弩手来教蜀人练习射箭,训练出了一千多名弓弩手,组成神机弩营。蜀兵从此强大起来,窦轨威震四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