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乱世之外有桃源 (第1/2页)
中平元年,黄巾乱起。朝廷使议郎曹cao传诏,委帝为镇南中郎将,率兵入荆州,剿灭黄巾渠帅张曼成部。 蔡邕《天策志略》 ******************** 时间悄悄地走到了光和六年。这些年来,大汉江山在种种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的侵扰下,越发地风雨飘摇起来。同时,一个叫做“太平道”的民间宗教组织却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急剧扩张。 最初,冀州钜鹿县有一个叫做张角的人宣扬自己为黄老信徒,于山中得异人传授道家天书《太平要术》三卷,多年苦修后拥有了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法力。而后便开始收授门徒传以法术和咒语,号称“太平道”。说来当真神奇,有人曾亲眼见过那张角用念过咒语的符水治病:他先让病人下跪,忏悔自己所犯的错误,然后饮下符水,那病人竟然就此痊愈。于是,人们将张角与“太平道”信奉如神明。后来张角已不满足于在钜鹿乃至冀州一地传教,他派出许多弟子,走遍四方,传布“太平道”教义。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太平道”信徒不知不觉间已多达数十万,势力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和豫等八州。张角将各地教众设置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统领。不少狂热的信徒甚至卖掉自己的家产,千里迢迢前去投奔张角。这些信徒塞满前往冀州的道路,尚未到达而死在途中的竟达数万。而各州郡官员不了解张角的真实意图,甚或本身便为“太平道”信徒,朝廷询问此事,他们反说全因张角的“太平道”导民向善,才如此为百姓所拥戴。 自然也有有识之士察觉其中潜藏的巨大隐患,司徒杨赐曾上书道:“张角以传道之名欺骗裹挟百姓,‘太平道’势力恶性膨胀,久之必成朝廷大患。为今之计,当命各州郡刺史、太守清查流民,将他们分别遣送回本郡,以削弱张角羽翼。而后以雷霆手段诛杀张角等‘太平道’首领。如此则不必劳师动众,即可令事态平息。”恰逢杨赐因事去职,这封奏章竟就此滞留宫中,无人问津。 不久,交趾刺史赵雷遣人送来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角、象牙等珍稀贡物,并附上奏疏一封,言道:“臣虽居南荒,亦曾听闻张角心怀不轨,四方秘传邪说。又阴遣人入洛阳,贿赂朝臣宦官,窥探朝廷虚实。各地‘太平道’教众唯张角马首是瞻,数十万人皆愿效死命。而各州郡官员因怕被朝廷以‘监察不力,治境不清’处分,皆不愿如实上奏,只是私下相互间通知,甚至不肯用公文的形式来通报。为此,臣建议陛下公开颁发诏书,以封侯为赏,捉拿张角等人。官员中若有胆怯回避者,与张角等人同罪论处。” 天子览赵雷奏章,却并未放于心上,哂笑曰:“赵郎一片爱国之心可嘉,然未免言过其实。量张角不过一江湖术士,何足为我大汉心腹之患?书生意气,不足为训!”便只顾去玩赏赵雷所献的各种珍玩,而将那奏章搁置一旁,不予理会。 张角见时机渐渐成熟,便暗中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令教众以白土在洛阳各官署及各州郡官府的大门上都书上“甲子”二字,约定与甲子年甲子日即来年三月初五大兴义师,推翻大汉另立新朝。 次年春季,张角的弟子唐周上书告密,尽泄“太平道”机密。朝廷大惊,紧急逮捕了被张角以为臂膀、在洛阳四处活动的马元义,以车裂之刑将其当街处死。而后天子急命三公与司隶校尉,大肆捕杀皇宫及朝廷官员、禁军将士和普通百姓中信奉张角“太平教”者,处死了一千余人。同时又传令使冀州官员捉拿张角等人。 张角得知计划泄露,便果断地派人昼夜兼程赶往各地,通知各方首领立即起事。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兄弟张宝、张梁分别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率“太平道”教众焚烧当地官府,劫掠城镇,冀州各郡官员无力抵抗,大多弃职逃跑。同时各地“太平道”纷纷响应张角号召起兵,将士皆头裹黄巾作为标志,人称“黄巾贼”。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天下各地烽烟四起,洛阳为之震动。天子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最终采纳北地郡太守皇甫嵩与中常侍吕强之言,于三月初七传诏,大赦天下党人,准许已经被流放到边疆地区的党人及其家属重返故乡。同时,征调各地的精兵,分别派遣重获启用的北中郎将卢植赴冀州征讨领袖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俊入颍川征讨黄巾军悍将波才。 不久,荆州刺史部传来急报,南阳郡遭黄巾军大将张曼成进攻,太守褚贡身死。贼兵步步紧逼,形势严峻。天子心中焦虑,恰巧在翻阅过去的奏章时,发现了杨赐与赵雷所上的有关张角与太平道的奏疏。有感于满朝文武,唯此二人最具忠义之心与识见之明,于是传诏封杨赐为临晋侯,赵雷为镇南中郎将,率兵出交州,入荆州平乱。 因交州路远,又值天下动乱,朝中大小官员个个惜命推诿,往交州传诏的人选一时难以寻到。正当天子大为恼火之时,有议郎曹cao自告奋勇,言往年与赵雷交好,愿亲往交州传达天子诏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