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风流_第四章 何去何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何去何从 (第1/2页)

    穷途无奔更无投,南来北去休便休。

    一夜彩云何处散,梦随明月到唐洲。

    夜晚,萧逸独自坐在一个角落,身前的火堆燃烧的劈啪作响,炙热的温度和凉爽的晚风使人沉醉。

    手里捏着一张发硬的胡饼和风干的羊rou块,身旁摆放着装满泉水的葫芦,孤独而感叹万千,遥望着天上的繁星。

    万万没想到,自己不幸中的万幸,竟然回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即使对于历史再不敢兴趣的人,起码也能了解一些常识。

    初唐,恐怕是中华历史上政治最清明,百姓最是安居乐业,武功同样最是强盛的辉煌时期,汉人最是开放,包容,自信,最是幸福的年代。

    难怪驻守在娘子关的兵士老的老,小的小,强壮的兵士都在更北方开疆扩土呢,难怪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自信,因为正是他们用自己手中的刀剑,胸中的热血,追随明主打下了天下,开创了一代盛世皇朝。

    “平阳公主,唉!”

    微微有些懊丧的摇头,萧逸很遗憾的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和心目中的佳人,那位传奇女性平阳公主失之交臂,佳人已经逝去多年了,真是天妒红颜。

    难怪马三宝文武双全,看起来一副长袖善舞的模样,此人本就是出身皇族李家,自小就是平阳公主的下人,当年李渊起兵反隋,快马通知各地的家人逃命,驸马柴绍独自一个人跑出家里,留下平阳公主一个人应付乱世。

    没有选择的选择,女人在古时的地位由此想见,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位女人不但临危不乱,而且胸中藏有大丘壑,大豪气,竟然能在混乱之中,只身招降附近多支起义军,而其中最大的一支豪强,就是马三宝奉命招降的,这位口才出众的人物凭此而立下大功,战后摆脱贱籍成为一位将领,算是乱世出英雄的典型例子。

    令人魂牵梦绕的娘子关,也是平阳公主最是留恋和难以割舍的地方,公主病死后,马三宝没有选择去建功立业,而是奏请帝王,终身在这里驻守,好一位忠心耿耿的好汉子。

    神驰遥想的好一会儿,其它的篝火边上,二百位士兵在大声谈笑,正是因为娘子关的独特来历,这里能够得以深受皇恩,附近百姓大多都是迁来的兵士家属,不用像其它府兵一样去别处驻守和打仗。

    壮年的兵士分散在附近各个关隘,人数据说并不多,大多数男人赶回家帮着务农,等农闲时会聚在一起cao练。

    关于府兵制,萧逸了解的并不多,对于唐朝风俗更是门外汉。

    因为语言不通,加上又是初来乍到的陌生贵族,即使这贵族称呼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此萧逸不去主动和别人攀谈,也没人敢随意过来,全都躲得远远的。

    生平第一次体会到身份带来的便利,萧逸感慨之余,心中不可避免的开始合计,未来到底要如何走,招摇撞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马三宝已经命人沿驿站把他的事送交朝廷报备,不知大唐官员能否认定自己的身份?哪怕是当名普通百姓也好,可千万别驱逐出境。

    萧逸没想过当什么贵族,但也没打算做一辈子的平民,人往高处走,现代人的起码自信还是具备的,按理说大唐此时立国不久,人烟稀少,应该会赐予归来的百姓户籍身份。

    其实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安身立命,话说自己好像一无所长,到底未来该如何选择?

    当兵好像不妥,那人杀人的古战场,对于现代人来说,恐怕没有几个人见得了那种血腥残酷吧?

    身体素质更是最大的障碍,现代人的体质比起吃苦耐劳的古人差的太远了,恐怕不用上战场,光是行军就足以把自己活活累死。

    给有钱人家打工?绝对不行,那岂不是自甘下贱的当个奴才?这里可是封建王朝,一旦入错行,那一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指望,恐怕世世代代都成了人家的伙计。

    不过据马三宝说过的,要是朝廷承认自己大唐子民的身份,按律可以授予一份田地的,可惜死后就得收回去。

    思来想去,似乎连种地都不行,因为压根就不会呀!萧逸不禁痛恨自己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对了,萧逸眼睛一亮,凭借自己的头脑,可以经商呀!就说这难吃的大饼,稍加改良就不难成为披萨一类的美食,开个饭店不正是唐人在海外的第一选择嘛!

    哈哈,天不亡我也!

    自得其乐的想着美事,可惜美梦很快就被破灭,检查完各处守备的马三宝从远方走来,身边还跟着一个娇俏身影,两人一路有说有笑。

    预感两人的目标会是自己,萧逸当即含笑站起,心中暗赞不愧是最开放的唐朝,一位女子就能随便在军营中走动,还能和将军间言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