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西北告急 (第2/2页)
请陛下定夺应对之策。同治没想到当时出于义愤而对俄使说了两句重话,没曾想竟惹出这些许麻烦,看来自己的确是太心急了,但事情已经发生,自己也只有沉着应对了,该跳出来的总会跳出来,阿古柏这个跳梁小丑以为靠上了俄国人自己可以飞扬跋扈了,抬手唤小李子使其传喻诸部大员满朝文武上朝议事,各部官员坐着软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乾清宫,龙椅上皇帝早已端坐正中,手中拿着的正是伊犁官员的加急奏章,众臣瞄了一眼九岁的皇上,似乎今天的皇上神彩比以往更加凝重,众人皆在揣测皇上手里奏折的内容,同治很快揭晓了谜底“众位爱卿也许还不知道,就在两天前陕甘两省,爆发了*暴乱,新疆的伊犁也被浩罕逆首阿古柏率军侵占,朕召众位卿家前来就是商讨这件事的!”此刻,谁也没想到平时最不爱说话的李鸿藻第一个站出来启奏:“皇上,陕甘回乱,骤然而起,其中定有隐情,望皇上派人查当地官员是否有不当行为,同时火速派军队弹压以稳定局面,至于新疆皇上可就近调左宗堂部弹压即可,”同治心想真不愧是自己的老师,关键时刻想的与自己不谋而和,皇上见众臣没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只见一个个的臣等复议的应对,便很快拍板采纳了李鸿藻的奏对,同治令兵部发两道上谕往陕甘、新疆地、第一道,令陕甘、新疆所有官兵,严守营垒切勿擅自出战,以待朝廷大员和剿逆大军至,第二道,晓谕左宗堂速回京师述职,令其召集湘军旧部,并速回湖南召集淮西兵勇,其后速往新疆平叛剿贼。两道上谕发出后,同治叫来户部尚书询问国库现存多少库银,户部尚书苦笑着对皇帝道:“国库存银实已不足900万两,”同治惊愕不已,偌大一个清帝国居然存银还不足900万两,这一仗可怎么打呀,因为要平定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没有两千万两白银是绝对不够的,户部尚书见皇上愁眉不展,就试探性的询问皇上可是有要用钱的地方,同治瞥了一眼这个老滑头,心想真是个人精,便问计于他,户部尚书还真有办法,微臣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可以效仿康熙爷卖掉在地方上的行宫,再有一个就是汉武帝的方法卖官,”“卖官断不可取,此乃乱国之策,卖掉行宫可以一试,不过要写上字据,待日后朝廷宽裕还要赎买回来,你现在就着手去办这件事吧,办好了朕重重有赏,户部尚书领命去办了,同治这时想起了左宗堂暗道:爱卿,朕把行宫都当了来支持你,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其实说起陕起陕甘回乱在1862年时就进剿过(这在前面章节已经说过),但这次的叛乱来势汹汹,由于有俄国背地里的支持,因此这次的叛乱局面更复杂多变,当此危急时刻,左宗棠正星夜赶往北京,这次回京显然他是有准备的自从上次平定回乱,他就意识到弹压并非最好的办法,实际上新疆、陕甘爆发叛乱的原因除官员的不法外,落后的经济状况也是其重要诱因,根据左宗堂近两年的观察其实新疆并非不毛之地,此处就很适宜种植棉花玉米,不过这些事还得进京面圣才能细说。 传左宗棠觐见,乾清宫外的左宗堂整了整朝珠补褂进宫拜过了同治皇帝,同治帝向其问计于陕甘之事,左宗堂答道:“陕甘之事二年前已有征兆,但当时廷议剿为主,今见剿不胜剿,朝廷应速派能臣干吏前往抚慰民心,并派一战将辅之以剿,则事倍功半,新疆之事臣已有耳闻,原我属邦浩罕国大将阿古柏,欲自立为王率军乘虚而入,zhan有我新疆地,其实不必大费周张,一战可挫其锐再战则可毙其于一役,但最大的隐忧并不是以上二者,卿有何高见,微臣以为按兵不动的沙俄才是心腹大患,若我进兵顺利,则其会自守疆土,若不顺,其必朝发夕至起兵数万响应叛乱,或攻占新疆,或游猎蒙古,或进逼我东北故地,其兵锋所指不可探察,吾实防之亦难,同治本来释然的想法又被打破,现今的俄国虽经克里米亚败绩,但数年已过,其国力定已恢复,现在若与其贸然开衅恐非最佳时机。“卿所言极是,但若其执意与我朝为敌,我朝势必拼死一战,此重任非卿莫属望卿不要推辞,左宗棠并未多说什么跪倒领命,“朕已为卿准备了足够的军饷,并把新近从外番引进的最先进的火炮200门一并交付于卿,望卿一定凯旋而归不要让朕失望” “微臣定粉身碎骨以报国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