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8章 牛刀 (第5/5页)
昌崔回城,鲜血淋漓奄奄一息,韩国君臣骇然心惊。 吕崔带回武烈侯公子宝鼎的口讯,韩国背信弃义,意图合纵抗秦,秦王雷霆震怒,决心灭韩。 这一次,韩国完了。 正当韩人惶惶不安之际,秦军突然撤离了,风驰电挚一般消失在新郑城下。 宝鼎带着五千骑彻夜狂奔,于黎明时分抵达颍阳附近,悄然藏匿。 中午,斥候急报,韩军出现在颍水河西岸,兵力大约在一万人左右,其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渡河。 秦军即刻动攻击,五千骑沿着颍水河东岸呼啸而下。 韩军全无防备,措手不及,其东岸军队根本来不及列阵便被秦军迎头冲散,短短时间内便全军覆没,大半溺死于河中。 西岸韩军肝胆俱裂,急后撤。 秦军越过浮桥,随后追杀。 肆意砍杀,一战全歼。 第二天,秦军再度杀到新郑城下。 宝鼎一声令下,虎烈具把数十位韩军被俘将率押到城下,一刀枭。 韩王安惊怖至极。 韩国北线的兵力被秦军牵制,西线的援军被秦军击杀,国都被围,亡国在即。 相国张平亲自出宝鼎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就要一刀一办地凌迟韩国,逼迫合纵军出击。 宝鼎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韩国割让颍水以西的全部城池,其中包括阳翟这座韩国的旧都。 韩国当然不会答应,张平一边讨价还价,一边打探秦国的消息,同时不停地催促赵魏楚三国出兵救援。 赵魏楚三国紧急磋商,在魏国的强烈要求下,楚国终于答应,即刻调拨军队集结于陈,准备与魏国齐头并进救援韩国。 这时蒙武、王贲两位将军及时动了攻击,一方面牵制韩魏军队,一方面进一步紧张中原局势,以配合宝鼎对韩国的逼迫。 秦军在中原战场上的全面进攻导致中原局势迅恶化。 合纵军的集结、协调需要时间,但韩国已经难以支撑了。 韩王安和国相张平为了赢得时间,只好忍痛答应秦国的要求,割让颍水河以西所有城池,但不包括阳翟旧都。 宝鼎坚决不答应,找了个借口扣留了国相张平,并警告韩王安,如果不答应秦国的条件。 他就把张平押解去咸阳。 与此同时,蒙武在北线的进攻取得了进展,而西线章邯、魏起也动了攻击,颖水以西很多城池在秦军的威胁下不得不献城投降。 合纵军迟迟不能救援,秦国又步步进逼,韩王安最终妥协,把颍水河以西包括阳翟在内的大小十四座城池全部割让给秦国。 宝鼎心花怒放,急书甘罗、章邯火接收十四座城池。 这十四座城池全部纳入南阳郡,其中财富被搜括一空。 中原局势的变化让咸阳高度关注,但不待咸阳做出反应,武烈侯便展开了一系行动,其度非常快。 当韩国使者抵达咸阳时,中原局势已翻天覆地了。 秦军两路夹击韩国,韩国被迫割城,而魏楚两国合纵军已经开始集结,中原大战一触即。 这时候咸阳方才来书,质询武烈侯。 咸阳有心打开中原局面。 当然要纵容武烈侯攻韩之举,但又担心合纵军势不可挡,对是否果断拿下韩国犹豫不决。 宝鼎和章邯、魏起商量后,即刻回书咸阳,一边报奏攻韩战果,一边分析中原局势,恳求咸阳下定决心在中原决战。 宝鼎反复强调齐国这个变数。 当前时机的掌握非常重要,不能等待局势展被动应对,而应该牢牢掌控局势展,主动寻找战机,只要击败魏楚联军,则齐国再不可能参加合纵,秦国将以无可匹敌之势雄踞中原,从而为统一中土夯实牢固基础。 宝鼎恳求秦王,此刻春耕已结束,关中蓝田大营可集结十万大军,请秦王下令急调桓腑、司马锌南下宛城,随时进入中原作战。 就在武烈侯竭力说服咸阳进行中原决战之际,大梁和陈两地也是信使飞奔。 魏相庞宠与楚尹李园在合纵军的攻击线路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魏国长城一线也即大河一线正遭到王贲的攻击,蒙武的大军就在记水一线,距离魏长城不足百里。 魏国为此不得不把主力放在长城。 魏相庞宠考虑到大梁安危,理所当然希望合纵军直接进入韩国,陈兵于新郑一线。 楚国不愿意,认为合纵军进入韩国会与秦军主力相遇,正面决战没有胜算,有两败俱伤的可能。 楚尹李园因此建议,合纵军由上蔡方向直杀南阳,把秦军主力全部拖到南阳,则弗国之危自解。 魏国当然不同意。 魏军进入韩国作战不过一两天的路程,进入南阳作战却路途较远,一旦魏国有难来不及后撤。 再说打南阳名义上是救韩,实际是为楚谋利,为楚复仇。 魏国现在自顾不暇,哪里还有闲心帮楚国复仇?两国合纵救韩,却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导致合纵军一时难以成行。 时间飞流逝,但机会仅在一瞬之间。 魏楚联军错失了最佳攻击机会,而秦国则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武烈侯上奏的同时,王剪、蒙武、王贲、桓腑、司马锌等将军也纷纷进言,认为中原决战已不可避免,王剪、桓腑、司马锌等人直接举荐内史公子腾出任中原诸军统率。 这个人选丰中了咸阳要害,秦王不好不答应,其他各派也不好直接反对。 咸阳采纳了武烈侯和军中将率们的建议。 秦王政果断下令进行中原决战。 蓝田大营各军火集结并尽快进入南阳,而中原诸军的统率正是宗室大臣内史公子腾。 消息传到中原,蒙武固然是十分失望。 而武烈侯也是忧心如焚,因为直到目前为止,合纵军还是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攻韩的战绩可以忽略不计,他若想在中原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独立击败合纵军,以建下显赫功勋,他急切盼望着楚军的出现。 宝鼎着急,有一个人同样着急,那就是赵国大将军李牧。 中幕不开战,太原的秦军就不会南下,河北的危机也就无法缓解,而代北的局面则困难重重。 李牧为了促成合纵,不得不亲自赶赴大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