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瞭望台行动(1) (第2/2页)
然是东线的第1、4航空队,共有各型飞机约4000架。阿曼德决定暂不抽调西线的空军。 整个作战行动由曼施坦因元帅统一指挥。 ‘瞭望台’是个很冒险的计划。不过也不是不可能达成目标的。而且,越是不可能就越有突然性,收获也越大。 根据情报,由于文茨皮尔斯距离前线有400多公里,驻防该市的守军主要是S军内务部队 的一个旅和少数的岸防部队,总人数只有约3000余人,而且这些部队战斗力不强。 S军波罗的海的海军实力也不强,主力是2艘老旧的战列舰和2艘轻型巡洋舰,北方舰队与之相比好具有一定优势。 不过,D国北方舰队要支持一场这么大的登陆作战确实是有很多困难的,实际上直到此时,D军在波罗的海虽有3个驱逐舰支队,但其实总共加起来也才只有15艘驱逐舰,其他都是由护卫舰(原雷击舰)充数,而且出于保密需要还不能过早调动部署在北海的另两个驱逐舰支队。这样,护航的舰只就更显不足。 另外,运输舰也严重不足。到7月份,在D国海军的全部家当里,包括缴获的、新建的、改装的加在一起,只有8艘人员运输舰、1艘坦克登陆舰(还是缴获F国的)和数百艘登陆艇,而且这些登陆艇普遍吨位偏小,横渡英伦海峡还可以,如果到波罗的海作战就不适宜了。
也就是说,目前北方舰队只有区区9艘登陆运输舰可用,每次仅能运送1个团级战斗群,这还不算很可能出现的战损。即使把扫雷舰、布雷舰等都用上,运输力量依然有很大缺口,由于保密原因又不能过早动员民用船只。这样,D国北方舰队无论是护航能力还是运输能力都是严重欠缺的。登陆开始后D军就只能依靠大量的民用船只协助。 为了登陆作战的成功,D国海军北方舰队几乎倾巢而出,包括‘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3艘新建成的战列舰,4艘轻型巡洋舰和3个驱逐舰支队。 其中,作为北方舰队旗舰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原计划是于41年9月份才完工的,但是由于战事紧迫,为了加强实力,确保战役的胜利,海军司令雷德尔决定让该舰提前服役,边参战边完成后面的收尾工作。幸亏‘史里芬’号和‘华伦斯坦’号战列舰已在6月20日服役,刚好可以赶上参战。 另外,考虑到此次主要是应对空中威胁,海军司令雷德尔决定临时调整‘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舰载机的配备,改为全部搭载72架BF-109T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 北方舰队作战部署如下: 1、打击编队——由大型主力舰艇‘提尔皮茨’号、‘史里芬’号和‘华伦斯坦’号3艘战列舰,加上‘科隆’号、‘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4艘轻型巡洋舰和第5驱逐舰支队(该支队实际只有3艘驱逐舰)组成,首要任务是给登陆部队提供炮火支援,同时准备歼灭或击退S军波罗的海舰队; 2、防空编队——由‘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第1驱逐舰支队(该支队只有3艘驱逐舰和3艘护卫舰)及1艘补给舰组成,任务是给各编队提供空中掩护; 3、护航编队—— 第1护航编队:由‘阿尼姆’号、‘吉泽’号、‘海纳曼’号驱逐舰和5艘护卫舰组成; 第2护航编队:由‘岑克尔’号、‘洛迪’号、‘蒂勒’号驱逐舰和5艘护卫舰组成; 第3护航编队:由‘伊恩’号、‘埃科尔特’号、‘舍曼’号驱逐舰和5艘护卫舰组成; 共有3个护航编队,任务是分别给运输舰只护航; 4、运输编队—— 第1运输编队:由‘楚格’号坦克登陆舰、‘布尔’号、‘罗马比亚’号和‘汤加’号运输舰组成; 第2运输编队:由‘威斯曼’号、‘纳丁格尔’号和‘彼特斯’号运输舰组成; 第3运输编队:由‘吕德利茨’号、‘青岛’号和‘多哥’号运输舰组成。 因为此次作战事关重大,所以北方舰队司令威特泽尔大将决定到一线指挥作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