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燃烧的半岛(3) (第1/2页)
出乎意料的是,事情有了转机。3日凌晨2点15分,康拉特师长收到屈希勒尔大将发来的电报,L马尼亚伞兵将于1个小时后到达。 “这也太快了吧”,这是康拉特师长的第一反应。 其实这不是D国高层的效率有多高,而是L马尼亚方面自己提出的。 由于海军的延误,L马尼亚方面希望做点什么来弥补这次严重的过失。鉴于自身国力所限,除了出动伞兵,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双方一拍即合,L马尼亚伞兵立即出动。 不过,由于L马尼亚伞兵在41年才开始组建,而且经费紧张,所以规模还很小。直到现在为止,仅组建了一个营,番号是第4伞兵营。其中只有第1连和第2连完成了训练,而第3连和重武器连甚至还没完成跳伞训练。 鉴于这种情况,L马尼亚方面决定第1连和第2连实施伞降,而第3连和重武器连乘坐滑翔机机降。 虽然只有区区一个营的兵力,但是当第4伞兵营到来后,还是极大地振奋了D国伞兵的士气。此时D国第4伞兵师刚刚击退了敌人第3次进攻。不久,空军还空投了第一批补给物资。 战斗打到现在,S军指挥部已很清楚D军的意图,正组织更多的部队向别列戈沃扑来。包括整建制的第84步兵军也正赶来,只是基于路途较远,一时还不能赶到,参加先期反击的部队还基本是附近的边防部队和民兵部队,攻击能力较弱。即便这样,仗着人多势众,还是逼得D国伞兵处处忙于应付。 4月3日凌晨4点,由于在赫其那村的第28团承受的压力最大,损失也最大,所以康拉特师长下令L马尼亚第4伞兵营支援该团。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应康拉特师长的要求,原计划执行轰炸塞瓦斯托波尔任务的27架D国Do217重型轰炸机全部改变目标,轰炸S军在南部山区的可能集结地。 由于Do217重型轰炸机可以携带总重2000KG的炸弹,所以轰炸的面积就大,看着一颗颗航空炸弹雨点般落下,实在令人感到震撼。 D军虽然不知道轰炸的效果究竟如何,但是应该起作用了,反正S军在1个多小时里没有再次发动进攻。 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各团都加紧修补工事和重新分配兵力火力,准备接下来的恶战。 中午时分,S军发起了第6次进攻。这次投入的是刚刚赶到的第84步兵军。第84步兵军下辖第112、265、352步兵师,该军一上来就展开全线的猛攻。其中第112步兵师进攻赫其那村,第265步兵师进攻巴拉起亚尼湖的高地群,第352步兵师则进攻安鲁帕卡镇,三个主力师向三把尖刀一样,同时直插D军防线。 一个小时后,师部直属侦察营也前去增援第29团,康拉特师长手里没有预备队了,师部警卫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动的,因为在别列戈沃这里也需要留下一支必要的部队来警戒。当然,如果实在顶不住了,就只能收缩防线。 就在这时,从敖德萨附近机场起飞的12架JU-87俯冲轰炸机也来助战,由于距离较远,这些飞机都携带了副油箱,还减少了载弹量,这样才勉勉强强飞抵战场上空。虽然数量不多,却严重打击了S军的士气,同时也给正在进攻的S军第112、265步兵师沉重打击。第28、29团官兵顿时感到压力减少了许多。 在空军的助战之下,第4伞兵师终于顶住了S军这次进攻。 可是很快更大的危险又出现了。 15点整,第28团遭到S军T-34坦克的攻击。这是空降以来首次面对敌军坦克。虽然这也在预料之中,但是伞兵们缺乏重武器,整个第4伞兵师仅有12门37MM反坦克炮、16门75MM无后坐力炮和8门105MM无后坐力炮。 在这些专门配属给伞兵和山地步兵的火炮中,最大的优点是重量轻,可以拆装空投。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穿甲能力弱,如果要对付坦克,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国军工特意生产了75MM、105MM无后坐力炮专用的穿甲弹,不过由于无后坐力炮的初速不高,所以穿甲能力还是不尽人意。当然,在5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