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啊,三国_第一章 那些年我们睡在一起(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那些年我们睡在一起(三) (第2/3页)

族蒯祺,二姐嫁给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德公就是庞统,外号凤雏。

    诸葛家族的每一个人,都要肩负着家族振兴的使命!

    不要把全部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这是一种投资理论。既然诸葛瑾去了江东,那么诸葛亮的选择仅有刘备。如今,诸葛亮已经20岁,人生没有多少的青春,错过了这一村,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找得到店。

    但,诸葛亮不能主动去找刘备,告诉刘备,我就是你的管仲,因为这样做很可能达不到自己预想中的效果。况且,诸葛亮还需要继续对刘备考察,以明确刘备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另外,诸葛亮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可以让自己成为二把手的契机。

    荆州是一个好地方,土地肥沃,人才辈出。刘备缺的是什么?刘备什么都缺,缺兵,缺将,缺参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多少次被人打破产,却还有关羽、张飞等人,最缺的还是参谋。所以刘备在新野这个地方驻扎下来以后开始大面积地撒网,凭借个人魅力等,广交荆州豪杰。刘备的举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在这些豪杰之中,让刘备收获最大的无疑是徐庶。

    这让刘表很不爽,刘备是来投靠的,居然在自己的地盘上拉这么多人,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刘备会不会带着人马突然捅自己一刀,所以暗地里防御着刘备。至于刘表想干掉刘备,还有精彩的跃马过檀溪,基本上是没有的事情。如果刘表对刘备动手了,那么刘备也不可能在荆州这么安静地待这么多年。刘表只是暗地里防御着刘备而已。

    在三国演义里面,刘表是要把荆州托付给刘备的。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前面说了,刘表是防御刘备的,怎么可能把荆州给刘备。况且刘表两夫妻早已经商定好了荆州的人选,就是爱子刘琮。

    荆州是刘表的,这一点刘备也很清楚。刘备想要荆州吗?想,但是不能。这一点,刘备也清楚。为什么说刘备想要荆州?这要看一看著名的“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是诸葛亮提出来的,最后用了一个反问句。而刘备最后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善!”。这说明刘备非常认同诸葛亮提出来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简直说出了刘备的心声。

    202年,也就是刘备投靠刘表的第二年,刘表派刘备偷袭许都,一直打到了叶县。曹cao调夏侯惇、李典、于禁抵抗刘备。刘备把战线后撤到博望一线与曹军对峙。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后,刘备突然脑袋开窍,一天早晨把自己的营地烧掉撤退。夏侯惇以为刘备这是坚持不下去了,所以不顾李典的劝告带兵追击,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兵败。

    也许有人会疑问,207年的时候,曹cao远征乌恒,许都空虚,这么好的机会,而且是刘备主动提出来希望刘表能够偷袭许都,而刘表拒绝了。为什么202年的时候刘表却吃对药要刘备去偷袭许都呢?

    《三国志》刘备的传记里面是有因果关系的,原因就是“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如果刘备能够打下许都固然很好,打不下也没关系,所谓打死曹cao除外患,打死刘备除内患。刚好一举两得。

    火烧博望的这场仗,诸葛亮有没有参与?能够想到这样一条妙计的,是刘备一时开了窍,还是别人献的策?

    这又要回到新野的时候。

    刘备在新野撒网捕到了徐庶这条大鱼。在诸葛亮的传记里面“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这里表明,是徐庶主动地去找刘备,并且得到了刘备的器重。

    在《三国志》的这句话里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徐庶一和刘备见面,就推荐了诸葛亮。事实上这不符合逻辑。我们忽略了中间“器重”这个词,要得到刘备的器重,徐庶和刘备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的。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后,徐庶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在得到器重后,徐庶不可能看见刘备放下筷子就跟刘备说,我给你推荐个人吧。这需要一个时机。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刘备向徐庶提问:“荆州还有没有其他优秀的人才?”或者是:“荆州还有没有像你一样优秀的人才?”之类的问题。徐庶的回答是:“有,诸葛孔明,也就是卧龙,将军您愿意见他吗?”只有这样才合情合理,才通顺。

    最重要的一点,是徐庶“谓先主”,谓,告诉、说的意思。很多人的理解是,徐庶直接向刘备说:“。。。。。。”,但谓字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报告。此时的刘备和徐庶是有上下级关系的,徐庶对刘备的提问进行回答是一种报告。比方说君王问下面的粮官,今年收成是多少。粮官回答,两千万石。在这里用上谓这个词,就是报的意思。

    所以我们相信,在徐庶说这句话之前,已经隐藏了刘备的提问。

    于是刘备就去见诸葛亮。“凡三往,乃见。”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这个时间段,但是从刘备去了三次可以看出,刘备肯定不是一年去找诸葛亮一次,因为这不是访友走亲戚。三次,说明刘备很重视,求贤若渴的心态和对诸葛亮的一种尊敬,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刘备三顾茅庐是在新野。而刘备屯兵樊城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在身边。从新野到樊城的转变,究竟诸葛亮是什么时间出山的呢?

    新野的时候,徐庶是已经在刘备麾下。所以徐庶参与了刘备火烧博望的行动中。

    火烧博望,在三国演义里面写得相当精彩,把功劳都归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在《三国志》等史料中都没有诸葛亮的身影,所以我们相信,诸葛亮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山。想出这条妙计的,很有可能是徐庶,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备才更加器重徐庶。同样,在史料中也没有记载是徐庶策划的火烧博望。整个战果记载在刘备的传记里面。经过多次比较推测,很有可能这是徐庶的提议。这样另外一个假设变得很有可能。

    这个假设是,徐庶火烧博望的成功,让刘备更加地器重徐庶,同时尝到了参谋的甜头,明白参谋的重要性,而向徐庶提问是否还有这样的优秀人才,徐庶才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