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些年我们睡在一起(三) (第3/3页)
了上面的回答。 打败了夏侯惇后,刘备又回到了新野,这是在新野的提问,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或许还有另外一种推测。 诸葛亮自比管仲和乐毅,得到徐庶的认可。徐庶和诸葛亮感情非常好。其实徐庶去投靠刘备是诸葛亮安排的,或者说诸葛亮为徐庶选择了这个老板。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又是因为诸葛亮本身已经认定了刘备,徐庶只是先去搭桥,诸葛亮随后就到。火烧博望这个事情同时给诸葛亮提了一个醒,要是刘备给曹cao干掉了,自己要寻找的老板估计又要等到猴年马月。所以在刘备回兵新野以后,徐庶过来探望诸葛亮,诸葛亮示意徐庶在恰当的时候向刘备推荐自己。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的策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诸葛亮在刘备的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还有最为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对诸葛亮有管仲、乐毅这样的才能的认可。这一切都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在进行中。 首先徐庶告诉刘备,诸葛亮是个高人,将军你必须亲自去请,否则他是不可能来见你的,更加不可能随随便便就给你当差。这是抬高诸葛亮的身份。徐庶的水平在火烧博望中得到了体现,诸葛亮更是一个比徐庶更加有才能的人。经过徐庶这么一说,刘备基本就已经认定了诸葛亮是一个高人。加上刘备当时的情况确实是需要一个有才能的参谋。原本刘备觉得徐庶是一个比较适合的人选。徐庶说自己最多只能当太守,而诸葛亮能当管仲、乐毅。刘备才清醒,自己要找的是卧龙。 刘备亲自去见诸葛亮,算是礼贤下士、登门拜访、求贤若渴。这件事情诸葛亮是知道的。但是不见。这和求亲差不多,第一次就答应你,谁知道你以后会不会随随便便就甩了我,铁定不会看重我。 第二次刘备又去了,诸葛亮还是不见。因为二是比较尴尬的,要么一,要么三。只有这样才能让刘备觉得诸葛亮比较有料。 事不过三,刘备懂,诸葛亮也懂。既然这事是诸葛亮策划的,肯定不可能第三次不见,否则刘备铁定认为诸葛亮不是抬高身价而是绝对不肯辅助他。 第三次,刘备见了诸葛亮。诸葛亮需要在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中,让刘备彻底地写上一个服字。不管他们一开始聊什么,最终的话题都会回到军事战略上,就算刘备不说,诸葛亮也会把话题带到这上面。所以诸葛亮一早就已经准备好了“隆中对”。 隆中对有以下两点: 一、举例曹cao能够打败袁绍,靠的是人谋。符合刘备现在的情况,刘备现在很弱小,和当初的曹cao一样。突出参谋的重要性,也是暗示诸葛亮自己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二、制定战略。曹cao锋芒正露现在不能打,江东国险民附也不能打,但是可以联合。剩下荆州、西蜀、汉中才是用武之地。灭掉刘表、刘璋、张鲁之后,两面夹击打败曹cao,再回身吞掉孙权,大业可成。 诸葛亮凭借上面的几个步骤彻底地让刘备写下了一个服字,奠定了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的地位。 以上只是一种推测,没有史料证明。 虽然没有史料证明,但是诸葛亮的这个“隆中对”得到了刘备一个“善!”字的充分肯定。善,对或者完美的意思。 一直以来都没有人和刘备说过这方面的东西,打仗靠的基本是砍砍杀杀来完成的,所以刘备打赢过也打输过,尽管现在拥有部分人马,也曾被人打成光棍司令,今天去投靠这个,明天去投靠那个,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却又茫然不知道路在何方。诸葛亮的一番话无疑醍醐灌顶给刘备指明了方向,刘备是如获至宝。 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刘备和诸葛亮的感情也在蹭蹭蹭地上涨。诸葛亮是一个高知识分子,刘备的很多问题在诸葛亮这里都能够找到答案,而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是主帅,一个是参谋,不管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还是英雄相惜出发也好,两个人都需要培养良好的情感。 诸葛亮和刘备频繁的接触交流,却让原本三位一体、寝则同床的关羽和张飞感到不悦。《三国志》“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三国志》在这里并没有记载刘备和诸葛亮睡在一起。不像关羽、张飞的“寝则同床”和赵云的“同床卧眠”都有记载。 如果把睡在一起当做是两个人感情好的一个阶段标志的话,诸葛亮和刘备的这种感情应该已经去到了这个阶梯下面,才会让关羽兄弟感到不悦。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兄弟寝则同床这种方式形成威胁。 为了关羽、张飞不和刘备闹不悦,也为了不和诸葛亮闹矛盾,刘备就去给关羽和张飞兄弟作解释。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原诸君勿复言。”我有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你们就不要再说了! 我们能够想象当时是怎样一个场景。关羽和张飞站在刘备的面前说:“大哥,你对诸葛亮也太好了吧,他不过是一个外人,你天天跟他粘在一起,是不是不要我们兄弟之情了。”刘备冷了一下脸说:“打了这么多年仗,多少次死里逃生,现在才明白究竟要怎样去打。这些都是孔明教给我的。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如果没有孔明,我这条鱼也不知道今后在哪场仗中就被人干掉。所以我不可能失去孔明,你们就不要再说了!” 听刘备把话说得这么严重,关羽、张飞也不闹不悦了。《三国志》“羽、飞乃止。” 关羽和张飞乃是不再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情好日密”感到不悦,也不再多言,止住了。但是刘备并没有止住。从上面两句简单的话可以看出,刘备和诸葛亮已经超出了“情好日密”让关羽和张飞不悦的地步。究竟他们有没有秉烛夜谈然后两人卧眠,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仅仅只能依靠前面的种种资料来进行合理的推断。他们应该是睡过。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刘备想要谁的人。 三顾茅庐等,说明诸葛亮已经把自己定位为刘备想要找的人,而不是刘备是诸葛亮要找的人。刘备的主动性也明确了诸葛亮是刘备的目标。通过关羽、张飞表示出来的不悦,还有刘备对他们的解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都是刘备主动的。所以才说,诸葛亮是刘备想要睡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